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 第三百八十五章 难不成,真的要让陛下经历丧子之痛吗?(第一更)

第三百八十五章 难不成,真的要让陛下经历丧子之痛吗?(第一更)

第三百八十五章 难不成,真的要让陛下经历丧子之痛吗?(第一更) (第1/2页)

太极殿中,皇帝一身赤黄色衮龙袍,高坐在御榻之上,目光平静的看向殿中。
  
  百官文武各列两班。
  
  太子站在丹陛三阶之上。
  
  李世民目光看向一侧。
  
  司空、尚书左仆射房玄龄站在群臣左上,手持圣旨,高声道:“……尚书右仆射、安德郡公杨师道,不通下情,治家不力,着即免去尚书右仆射之职,改任工部尚书。”
  
  殿中群臣听到这里,不由得有些面面相觑。
  
  弘农杨氏有人牵涉到晋王谋逆案中,是杨师道的亲侄子、右金吾卫郎将杨思俭。
  
  当年杨思俭入仕,是杨师道保举。
  
  这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但,皇帝就是以此,免了杨师道的尚书右仆射宰相之职。
  
  “臣杨师道叩领圣谕。”杨师道站出,神色平静的叩首谢恩。
  
  看到这一幕的群臣,目光不由得微微一闪。
  
  没有谁是笨蛋。
  
  杨师道这么果断的放弃宰相之位,实际上,他是在用尚书右仆射的官位,来换杨思俭的一条命。
  
  “……司徒、中书令、赵国公长孙无忌,免司徒、中书令,任尚书右仆射。”房玄龄的声音刚刚落下,长孙无忌已经站出叩首,而群臣更是满脸愕然。
  
  尤其是御史中丞高智周。
  
  那日,他并不在骊山,但,赵国公说要用司徒官职,赵国公爵位,来换取晋王不死的事情,他是知道的。
  
  做舅舅的,不想外甥死,竭力求情,很正常。
  
  做兄长的,不想弟弟死,竭力求情,很正常。
  
  做父亲的,不想儿子死,竭力求情,很正常。
  
  但做御史的,必须要晋王死。
  
  前有玄武门之变,如今又有齐王,魏王和晋王三王谋反。
  
  也就是都失败了,若是成了,那岂不是又一个玄武门。
  
  若是不用晋王的人头来献祭,那日后,大唐皇族,是不是每一代都有人谋乱,每一代都有人要行玄武门之事。
  
  ……
  
  高智周轻轻地扫了旁边的孙伏伽一眼。
  
  骊山归来之后,孙伏伽为御史大夫,却很少再说什么。
  
  诸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侍御史,都去找他,但他基本不开口,所以众多御史就都去了高智周。
  
  约定到时候高智周率先开口,然后众人一起跟上,请陛下赐死晋王。
  
  高智周的袖子里,还放着自己的奏本,身后的诸御史,也都等着他一起上奏。
  
  但是现在,皇帝已经开始免去了赵国公的司徒之职。
  
  这是皇帝用来,换晋王不死的步骤之一。
  
  高智周看向跪倒在地的长孙无忌,他没了司徒,仅任尚书右仆射的话,也就等于他完全到了房玄龄的身后。
  
  以往的时候,长孙无忌是司徒,检校中书令,他在朝堂的位置,依旧是第一位的。
  
  如今,他没了司徒,虽升任尚书右仆射,但房玄龄是司空,尚书左仆射,从官职上,房玄龄这一刻成了真正的朝堂第一个人。
  
  用这般屈辱,来换晋王不死。
  
  高智周心中不由得升起一股愤怒,他的目光盯向房玄龄,一等圣旨宣读完毕,他立刻就上前请奏,请赐死晋王。
  
  “……中书侍郎、参知政事褚遂良,升任中书令!”房玄龄继续宣读圣旨。
  
  褚遂良拱手站出,然后叩首在地:“臣领命,谢陛下隆恩。”
  
  “……中书侍郎、太子右庶子马周,授参知政事,专掌机密。”房玄龄最后一句话说出,高智周有些愣了。
  
  不仅是他,所有群臣都彻底明白发生了什么。
  
  皇帝几番腾挪,给马周腾出了一个宰相的位置。
  
  这样,东宫在政事堂的人选,便实实在在的成了三个人。
  
  前太子左卫率、特进、掌门下省事李勣。
  
  前太子詹事、黄门侍郎、参知政事于志宁。
  
  如今加上一个前太子少詹事,中书侍郎,参知政事马周。
  
  三省六部,太子实实在在的掌握了将近一半。
  
  如果加上向来关系暧昧的房玄龄,太子亲舅舅长孙无忌,还有一个长孙无忌的亲信褚遂良。
  
  天下间再没有任何人能动太子的位置了。
  
  晋王谋乱,最后的结果是太子的位置更加稳固。
  
  这对诸王是一种警示,对天下对百官也是一种抚慰。
  
  不一定真的非要杀了晋王了。
  
  朝中不少御史言官忍不住的看向孙伏伽,孙伏伽平静的站在原地没有说话。
  
  随后,他们又跟着看向了高智周。
  
  而这个时候,高智周的目光,却已经看向了李承乾。
  
  皇帝这么做,是不是在用这种方式变相的来收买太子?
  
  ……
  
  李世民坐在御榻之上,目光平静的看着群臣,尤其是一众蠢蠢欲动的御史。
  
  朝中这些日子的风声他都清楚。
  
  民间虽然舆情汹汹,但民间的百姓,过个三五日,这些事情就忘了。
  
  朝中大多数官员,关心的,都是因此而带出来的职位空缺和升迁。
  
  虽然也有人说过希望拿晋王的人头来警示后世,但不会有太多的人坚持,真正坚持的,就是这些御史台的官员。
  
  看到房玄龄将圣旨宣读完毕,李世民抬头,看向群臣道:“年终岁末,虽有大事,但朝政诸事也不可怠慢,吏部官员考核,户部粮草统计,刑部死刑复查,兵部前线战况,礼部大朝祭祀,工部军械赶制,都是天下重中之重,真要怠慢了,休怪朕无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