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无声仿有声
后记 无声仿有声 (第1/2页)就像濯这个字的解析那样,我在开书前为这本书敲定下来的内容,可以说是毫无保留地全部用在了书中。
最后的结局不是心血来潮的戛然而止,是我从最开始就认为停在这里,更为符合这本书的基调,再往下延伸将会变得既无趣也无意思。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该对自己满意?
事实当然不是这么一回事。
之前说过,先前也说过,好些时候都说过,我在这本书的某些关键时刻的情节取舍上,出现过直到现在也让我感到遗憾的地方。
遗憾不是后悔。
在事后我思考过很多次,比如再重来一遍会怎样,而我大概率还是会犯同样的错误,这种错误又源自于何处呢?无疑是过去所积攒下来的许多直觉。
坦白而言,这个故事大体是完整的。
但故事的完成度不高。
问题出在何处?
最为根本的原因,当然是在于顾濯的真实身份被确认得太快,而且他的身份太过于敏感,前尘往事如海汹涌而来,致使他这辈子的人际关系变得越来越薄弱,越来越难以发挥出应有的存在感,为后半程的故事带来该有的情绪和作用。
平衡被打破,故事的重心发生无法挽回的变化,过去的矛盾提前爆发到来,这也是整本书的篇幅为什么缩短的根本原因所在。
这真的是让我很惋惜的一件事情。
回想起来依旧难过。
难过是真的,想骂脏话更是真的。
这脏话不针对任何人,只是单纯的情绪发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