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乘风破浪(2)
第八十章 乘风破浪(2) (第1/2页)心乱的又何止是徐彬一人,在中枢,有很多人的心都乱了,尤其是徐氏的门生故吏,他们怎么都没有想到,徐黜、徐恢父子俩会这样。
朝中的派系凝聚,不是说凝聚就能凝聚的。
这是需要核心领导的。
对于徐氏的门生故吏而言,如今他们是以徐黜为主不假,可徐黜终究是上了岁数,保不齐什么时候就撒手不管了。
他们想确保自身权势及地位,肯定是要以徐恢马首是瞻的,毕竟徐恢是当朝国丈,是大司马骠骑将军,只要在这个位置上,那带来的权势及影响是不一样的。
至于说转投别派。
但凡聪明些的,都不会这样做。
官场最忌讳的就是左右逢源。
今日你能为了利选择背叛,那到明日是不是也会再度背叛?
这样的人是不值得信赖的。
处在这样的态势下,徐氏的那些门生故吏,就要面临抉择了,是选择观望,是选择出手,毕竟虞都内外出现的舆情,是不利于徐恢的。
不管出于什么目的,在皇后那边,说徐黜的不是,这都不是做儿子该有的表现,这是德性有缺啊。
这使徐恢处于风口浪尖之下。
“殿下,您可要想清楚了。”
此等态势下,榷关总署。
刘谌表情严肃,在看了眼臧浩后,随即起身对楚徽说道:“御史台弹劾徐恢的奏疏,御前是没有任何表态不假,可朝野间,尤其是中枢层面,对此事是密切关注的。”
“在这等情况下,廉政总署要跟着上弹劾奏疏,特别是被抓的那几位,跟庆国公府有密切联系的,咬出的朝中官员,到底是真是假,这都是没有定数的。”
“一旦说廉政总署的奏疏呈上了,朝野间势必会因此引起轩然大波,到时廉政总署也好,殿下您也罢,那可都没有回旋的余地了。”
“是啊殿下。”
臧浩紧随其后道:“廉政总署顺藤摸瓜查出的不少,可臣细看下来,有很多还是缺少关键性证据,这不足以给他们定下罪责。”
“廉政总署终究是新设的,对于一些事宜做起来还不熟悉,武安驸马说的没错,您即便是要让廉政总署弹劾,最起码把证据再做扎实些才行。”
“殿下,只要您持陛下所赐令牌,对锦衣卫下达命令,臣即刻返回锦衣卫,将此事安排下去。”
陛下对这小狐狸是真信任啊。
听到这话,刘谌心底生出感慨。
他千算万算,没有算到,天子会将调遣锦衣卫的令牌,特赐给楚徽。
这代表着什么?
牵扯到一些重大事件,楚徽完全不必顾虑别的,更无需向御前特别请奏,可直接向锦衣卫下达命令。
甚至是抓一些人也不是不行。
这还是自锦衣卫筹设以来,除了天子以外,第一位有此特权及殊荣的,这在以前,刘谌是想都不敢想。
哪怕楚徽是天子养大的,是皇室宗藩所在,但是没有这块令牌,他是万不能对锦衣卫有任何调遣的。
可有了以后,就不一样了。
臧浩的态度就说明一切了。
有这个东西,跟没这个东西,臧浩作为锦衣卫指挥使,拎的比谁都要清楚。
“看,你们又急。”
楚徽撩撩袍袖,向前探身,笑着看向二人,“起风波就起风波嘛,眼下虞都也好,京畿也罢,最不缺的就是风波跟影响了。”
嗯?
一听这话,二人愣住了。
“锦衣卫是很强,但大虞只靠一个锦衣卫?”
楚徽收敛笑意,直勾勾的盯向臧浩,“眼下锦衣卫的主要职责,就是把藏在暗处搅动风雨的给摸查清楚,至于朝堂之上的,有御史台,有廉政总署,这就足够的。”
“对于一些关键证据,廉政总署是还没有掌握,可压力也是动力嘛,真要是查出什么,那是廉政总署该有的考验,但要是该查的没查出来,那这廉政总署就该换些人了。”
“锦衣卫初设时,是有陛下掌握着大局不假,但是具体的事宜,还是你们去直面的,那个时候承受的压力与担子,你们靠谁去分担了?不还是自己吗?”
“没有最初时的那些,锦衣卫会有今日之变?”
明白了。
臧浩一听这话,彻底知道怎么回事了。
这是要给廉政总署的人,尤其是那批官员,一次有针对性的考验与磨砺啊。
这要是做不好,那就不适合待在廉政总署。
廉政总署,不是说你进去了,一切就都高枕无忧了,那是要拿出切实政绩的,是要对吏治整饬有帮助的。
如果办不到,即便是天子门生又如何。
哪里来的,就到哪里去。
一旦这种局势出现,那就代表着此生仕途无望。
“还有姑父。”
在臧浩思绪万千之际,楚徽看向刘谌,“廉政总署这只是个开始,榷关总署这边,您也要根据情况,把掌握的一些实况,以弹劾奏疏的形式呈递御前。”
“这个时机您自己把握。”
“现在朝野间的趋势,看似跟因边榷竞拍所起风波,是处于不对等,是处在割裂境遇下的,可实际上在私下却存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我等是一直在跟着的,别人可以不清楚,但我等可不能不清楚,挖出藏在暗处的这帮家伙,是必须要做到的事。”
“廉政总署,锦衣卫,榷关总署,在今下这种境遇,是有着各自的职责与担子的,必须要扛好才行,无论如何都要把他们挖出来才行!!”
去了一趟御前,楚徽对于徐黜这个人,到底想干什么,已经不关心了,他爱干什么干什么。
甚至在这期间,又有别的人做些什么,继而搅动着局势变化,那也不是他要去操心的。
他所要操心的,是紧密围绕这股不正常的风潮,在他职权之内,还有臧浩,刘谌职权之内,怎样把藏在暗处的都给揪出来。
因为楚徽明白一点,在这朝堂之上,还有别的大臣,在等待着时机出手呢。
与其考虑的太多,导致瞻前顾后,不敢轻易下决断,倒不如在自己职权内,把该做的都做好。
毕竟在他上面,还有他的皇兄掌握全局呢。
……
同一时间下,自御苑摆驾归大兴殿。
“陛下,皇后娘娘求见。”
李忠低垂着脑袋,走进了大殿,对伏案忙碌的天子作揖拜道:“国舅也来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