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张虞能奈我何?
第一百六十二章张虞能奈我何? (第1/2页)辽东,襄城。
“袁本初据有四州之地,冀州户籍殷实,治下人口百万,竟被张虞轻易所破。而今败逃于海滨,向我卑微求援,当真出乎我之意料啊!”
公孙度扬起书信,语气中充满了对袁绍的不屑,向左右众人得意说道。
自张虞回邺城以来,各部兵马积极备战。袁绍敏锐察觉到张虞的动向,为了避免袁术言而无信,以及更好的抵御张虞征讨,于是采纳青州人王修的意见,派使从东莱渡海至辽东,邀公孙度出兵幽州。
阳仪迟疑少许,说道:“殿下,冀州户籍殷实,兵丁十万,是为天下之大州。袁绍既失冀州,便已无余力再御张虞。而今张虞遣使册封殿下为州牧,又拜殿下为侯爵,交好之心真切,恕仪之拙见,殿下不如否决袁绍之求,专心以营张虞。”
公孙度略有不满,说道:“我在辽东为王,何须张虞所赐侯爵。况张虞爵仅县侯,官拜大将军,有何资格册封于我?而今汉室衰亡,天下无主,谁主沉浮,谁能料断形势?”
公孙度不比常人,在他眼里辽东险远,中原兵马难以征讨。而他称霸辽东多年,拥兵数万,扶馀、濊貊、高句丽臣服,张虞纵使强盛,他亦是不畏张虞征讨。只有他征讨张虞的份,张虞安敢征讨他?
见公孙度跋扈张狂,不将中原霸主张虞放在眼里,凉茂劝道:“海内倾覆之际,将军安坐辽东,威服蛮夷,盖有功德。张虞忧国家社稷,悯百姓之流离,率兵先讨李傕,再破袁绍,功高而德广,可谓无人能及。”
“袁绍丧师败土,仓皇逃至海滨,安能与张虞争锋?二者相比,盖如繁星与皎月比光辉。张虞之所以笼络殿下,非因畏惧殿下,而是河北初定,河南敌患未除,故遣使册封殿下。而今殿下率兵西向,能否下幽州未知,但必得罪张虞,故望殿下慎重。”
公孙度脸上沉了下来,说道:“我辽东在渤海以东,扶馀、濊貊臣服,可动十万之众。当今之势,强者为先,张虞奈何得了我否?”
“张虞强盛一时,今不出兵征讨,莫非欲令中原降服,再讨张虞不成?况董卓挟天子而令诸侯,汉民无不臣服,而谁能预料董卓身亡分裂之事?”
凉茂犹豫半响,作揖说道:“试问殿下比乌桓蹋顿何如?”
“昔袁绍兵多将广,更有蹋顿、公孙瓒出兵助之。然张虞既能北破蹋顿,更能南取信都,覆没袁绍十万之众。今袁绍兵马不及张虞之多,而将军远在辽东,敢问殿下以为能成事否?”
“今若不能成事,而又触怒张虞,待张虞扫平中原,则必然东望,彼时辽东危矣!”凉茂诚恳说道:“以茂卑鄙之见,殿下称雄辽东,威服百蛮,岂不威风,何须自投中原,与中原强敌较高下。”
经凉茂一番的理性分析,自大的公孙度冷静了不少。
沉默半响之后,公孙度问道:“今天下形势如此,伯方有何高见?”
凉茂沉吟少许,说道:“以茂之见,殿下之所以能霸辽东诸郡,皆因中原纷争,若中原出霸主,殿下何不如宾服之?坐拥渤海之滨,以观中原成败。及中原一统,殿下献表遣降,不失窦融之位。”
“凉君之言太过笃定了!”
柳毅从席上而起,拱手说道:“张虞治下民众数百万,有望问鼎天下。然袁术尚据河南,袁绍与之合流,实力更胜张虞一筹。何况袁氏四世三公,名声响彻中原,张虞出身卑微,何能与袁术比较?”
“殿下,我辽东有步三万,骑万人,出步骑四万征幽州。如能下之,则殿下有问鼎中原之望。若不能下之,避走辽东渤海,献表臣服亦不晚矣!”柳毅沉声说道。
“嗯!”
公孙度眉头微舒,笑道:“柳卿所言,与我之意相仿。张虞能霸河北,我为何不能从之?”
“张虞征讨袁绍,冀、幽二州空隙,我起数万兵马袭之,未必不能成事?”
公孙度的想法不难理解,他就是想尝试下,如果能趁机捞到好处,他便能参与中原争霸。捞不到好处,那便撤回辽东,向张虞献表臣服,自己安安心心在辽东当土皇帝,坐观中原兴衰。
见公孙度狂妄自大,凉茂放弃了劝说的念头,而是赞同了声,恭恭敬敬回到自己座位上。
公孙度虽有才能,但心胸狭隘,上位以来如有得罪他的人,无不遭到他的打击报复。尤其是在辽东称霸久了,为人变得自大,认为凭辽东艰远,及他帐下兵马,将无人敢犯他边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