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民国江湖二十年 > 第六十七章 福祸两相依

第六十七章 福祸两相依

第六十七章 福祸两相依 (第2/2页)

真正的声望,在很多时候,是可以拿来当免死金牌用的,这并非言过其实。
  
  孙易新解释道:“江老板,沪案早就是各路枭雄赚取声望的噱头了,您看看那些军阀,谁不在口头上声援劳工?不就是怕被骂成是卖国贼么!青帮下场声援,也是为了赚声望,他们要是真恨洋人,怎么还待在租界呢?”
  
  江连横点了点头,并不吭声。
  
  孙易新接着说:“这可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有史以来,江湖庙堂,向来是泾渭分明,也就只有当今天下,二者才得以交融。在这时候表态,您就从‘帮会老头子’,摇身一变,那就成‘爱国企业家’了呀!”
  
  “话虽如此,但您也知道我是干啥的,公署想要平息骚乱,官差不便出手,肯定要把这些脏事儿派下去。”
  
  “江老板,明哲才能保身,有些差事,该推就得推出去,否则日后就会给人留下个声讨的把柄。”
  
  “您说这些,我倒是也想过。”
  
  “是啊,不然您也不会来找我了。”
  
  孙易新说:“您刚才提到权,权当然重要,可权力再大,没有声望托着,那也是空中楼阁。满清皇帝的权力够大了吧,不也是说倒就倒了么。大总统当年为什么没把孙博士扣下,说到底,就是忌惮他的声望啊!”
  
  “有点道理。”江连横不得不承认。
  
  “所以说,我建议您尽早表态声援,等这阵风波过去了,那还怎么赚声望呢?而且,省府已经同意民间筹款支援沪上,您又不是带头聚众,也没有违抗公署政令,除非是大帅叫你去办,别人的吩咐,还是趁早推了吧!”
  
  孙易新的建议很明确。
  
  以江家如今的财势而言,换谁来当家,都会考虑转变身份。
  
  至于如何转变,南国会党早已摸清了路数。
  
  凭帮会起家,积攒钱财,结交权贵,扩充势力,提高声望,由商入政,这是明明白白的成功经验。
  
  不走,难道要一辈子在线上晃荡么?
  
  老死江湖,江连横甘愿认命,但膝下儿女总该有个稳妥的安排。
  
  周云甫当年得势,还知道捐个官儿当呢,自己这“省城密探顾问”的头衔,总不能用一辈子。
  
  江连横没念过书,当官怕是有点困难,但就算他这辈无法混入庙堂,也得尽力给后辈铺垫些声势才对。
  
  更何况,大帅的身体日渐衰朽,少帅对待学生的态度,又倾向退让。
  
  基督教青年会仗着有实权大员撑腰,郭将军的夫人与会众多有联系,更不能轻易招惹。
  
  凡此种种考量,江连横心里便已有了决定。
  
  “孙先生,您刚才说,沪案这阵风就快过去了,还请教您是从哪看出的苗头?”
  
  “唉,忠言逆耳,我是交通系出身,原先是管铁路的,远东的工业水平如何,我再清楚不过了,沪上劳工叫歇,其实是伤敌八百,自损一千,这种形势,不可能长久,沪上的商会早晚会有退让。”
  
  孙易新说:“而且,奉军已经进驻沪上,绝不会跟英美撕破脸皮。”
  
  “难道主要不是跟东洋缓和关系?”江连横问。
  
  “东洋?”孙易新摇头笑道,“不不不,张大帅还打算借沪案跟东洋人讨价还价呢,奉系现在要拉拢英美!”
  
  “为什么?”
  
  “张大帅要修铁路,摆脱东洋人的控制,奉海线和南铁线几乎并排而行,东洋人很不高兴,大帅又没足够的实力叫板,那就只能再拉一股势力,制衡东洋,少帅这次去沪上,也绝不仅仅是为了跟英美交涉沪案。”
  
  “能成么?”
  
  “难,很难!”
  
  孙易新解释道:“江左是英美的势力范围,鞭长莫及,东洋人在关外又不容其他列强参与,最后到底能不能把英美拉拢过来,那就得看少帅的外交水平了,奉军能不能在江左站稳脚跟,还得看当地豪绅的态度。”
  
  江连横忽然想起沪上还有一桩血仇未报,于是便问:“那您觉得江左豪绅会是什么态度?”
  
  “不好说,真不好说,南北两地的差异太大,奉军这两年虽然军纪好了些,但骨子里还是带着匪气,就看宋小姐能发挥多大作用了。”
  
  “宋小姐?”
  
  “您不知道啊?”孙易新说,“那是江左财阀的千金小姐,正在沪上给少帅当翻译呢!”
  
  江连横确实不太了解,但也没有继续往下追问。
  
  毕竟,他最关心的,还是自己脚下这片地界儿。
  
  如今心里已经有了决定,待席散以后,便立刻返回城北大宅,召集手下商量策略。
  
  江连横准备假借声援沪案,提高江家的声望,赵国砚和李正西都很赞同。
  
  两人都是舞刀弄枪的主,本就看洋鬼子不爽,自然同意表态声援。
  
  薛应清仍旧是旁观派,不愿掺和任何时事,只想安安静静地做好生意,买卖局红。
  
  可是,她的这种老派想法,在江家内部已经无人理睬了。
  
  生逢乱世,时局动荡必定关系到所有人,无论是否愿意,都已身在局中了。
  
  张正东仍然没什么想法,每次碰见这种家族会议,他都像个笤帚疙瘩似的,干杵着毫无建议。
  
  王正南想的就多了,总是嘟囔着不能跟洋人撕破脸皮,要讲究斗而不破。
  
  不过,他也很认可孙先生的建议,觉得江家理应尝试由商入政,只有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保全身家。
  
  最后,众人的目光便都落在了当家大嫂身上。
  
  胡小妍想了很久,似乎始终拿不定主意,只是淡淡地说:“想办法提高声望,当然是好事儿,但是有得必有失,江家今天不应官差派下来的差事,不理洋人过来告帮,难保他们不会再去找别人。”
  
  江连横却说:“如果是老张吩咐的差事,我当然不敢不应,但如果是警务署和洋行过来告帮,我要是应下来了,在这节骨眼上,结果就是浑身骂名,以后儿女还能有像样的出路么?”
  
  众人闻言,都叹了口气。
  
  既要且要,到底是行不通的,权衡利弊之下,终须有所取舍。
  
  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
  
  这番决策是否恰当,尚未可知。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公署的需求不变,江家不应的差事,自然会有别人来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