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孟铎
第一百三十九章 孟铎 (第1/2页)转日清晨,天大的热闹。
热闹打哪儿来呢?
老张下令,枪决郭逆,并将其夫妻二人的遗体运至小河沿儿广场,曝尸三日,以儆效尤。
平民百姓的生活,每天连轴转,素来单调乏味,不论什么事都能当成热闹看,早在前清那阵,法场杀头就是一出大戏。
这回更不得了,堂堂奉系军团长被枪毙了,就在那晾着,高低也得过去瞅瞅。
一传十,十传百,没多暂功夫,呼啦啦半城的人就都奔小河沿儿去卖呆了。
郭乱虽平,但对奉张的打击巨大。
精锐殆尽,伤亡无数,这些暂且不论,最重要的是人心散了。
在此之前,奉军号称“五虎将”。
郭鬼子,姜超六,李剑仙,韩麟春和张效坤,各怀其能,都是有能耐的主。
老张也正是凭这五员大将才能入关称雄。
可是,再看现在呢?
郭鬼子就地正法,姜超六命丧滦州,李剑仙脱奉自立,这就已经折损了三员大将。
张效坤虽然没反,但他盘踞齐鲁,听调不听宣,对老张而言,也是尾大不掉,难以摆布。
算来算去,奉军现在也就剩下个韩麟春。
可偏偏韩麟春的主业是搞军工的,领兵打仗马马虎虎,奉军的损失也就可见一斑了。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明眼人早已断定,老张这口气,恐怕一时半会是缓不过来了。
原本,老张用人讲究唯才是举,现在也变了。
整军经武搞了几年,奉军的战力虽然有所提高,结果却培养出了一帮叛徒。
老张醒悟,再大的能耐也不如“忠心”二字,于是便又重新启用老派势力,奉军内部也随之迎来了一轮汰换清洗。
有人大权旁落,有人明升暗降,宦海浮沉,无需赘述。
但不管怎么说,奉天危机就此解除,士农工商,逐渐复苏,最乐呵的还是老百姓。
头天晚上,城里就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动静大得比过年还热闹。
直到今天上午,喜庆劲儿仍然没有退去,家家户户都有人上街,毕竟年关将至,也该准备筹办年货了……
……
奉天城南,距离小河沿儿不远的一家茶楼。
南风和孟铎正在雅间里对坐喝茶。
窗外熙熙攘攘,人声鼎沸,都是奔小河沿儿去看热闹的百姓。
王正南却显得有点心不在焉,端茶杯时手见哆嗦,嗑瓜子时嘴不利索,怎么看都像是有心事的模样。
孟铎见状,忍不住停杯问道:“二哥,你咋了?”
王正南回过神来,想了想,叹声道:“孟啊,现在这里就咱俩人,你给我一句实话,你到底有没有出卖东家?”
“二哥,连你也不相信我?”孟铎瞪大了眼睛,“那天晚上,你叫我去江家,我不是都已经说清楚了么?我根本就不认识秦怀猛,就算我认识他,我也没什么可出卖的呀!”
“怎么没有?”王正南说,“当初,郭鬼子叛乱的消息,就是你最先告诉东家的,也是你最先建议东家去租界避难,这些都是有关江家动向的情报,你觉得没什么,但这些很可能就会要了东家的性命!”
“可我真没出卖东家呀!我可以对天发誓!”
“免了吧,老天爷不顶事儿。”
“二哥,那你要我怎么自证清白?”
孟铎看起来相当委屈,忙说:“江家对我恩重如山,大哥大嫂就是我的再生父母,我能有今天,是受谁的托举,我心里能不明白么?我怎么可能恩将仇报,为点钱财,就反过头去害江家呢?那我还是人吗?”
王正南沉默片刻,摆摆手说:“嗐,我也不是不相信你,我就是怕你不小心走漏了风声,结果还不自知。”
同样的话,江连横也曾说过,但孟铎却始终想不起来,自己究竟在什么时候不经意间走漏了风声。
思来想去,最有可能出现疏忽的地方,就是他帮江家试图在租界预订旅馆的时候,但那是在所难免的事。
而且,他在尝试预订客房的时候,用的也是自己的名字,并未提及江家。
王正南见他想不起来,索性又问:“另外,我还有个问题,你怎么跟‘满蒙文化协会’扯上关系了?”
“这有什么?”孟铎反问,“东家不允许吗?”
“倒也不是不允许,就是我有点好奇,你也不是旗人呐,加入那种协会干什么?”
“哦,那就是个名字,其实里面也不只是研究满蒙文化,更像是个学术研讨会,或者……文化沙龙,你懂我的意思吧?”
“沙龙?”
王正南常跟洋人混,对这个词儿并不陌生,但不知怎么,一提起沙龙,脑海里就立马浮现出贵妇人的客厅、口若悬河的小白脸、以及有心无力的老逼登,随即下意识地问道:“搞破鞋的?”
“啊?”孟铎目瞪口呆,连忙摆手道,“不不不,不是你说的那种,是搞学术交流的,探讨历史文化之类的课题!”
“所以你就加入了?”
“呃……说来惭愧,我在学校的时候,成绩还算不错,老师就帮我写了一封推荐信,让我去那当会员,多结识一些文化名流,说是对我以后的发展有好处。”
差点忘了,孟铎是同文商业学校的优等生,在同期学生之中,堪称翘楚。
他受邀参加东洋人筹办的文化协会,不管是充当翻译,还是兼职书记员,都很合情合理,并不算什么意外。
王正南有点好奇,接着又问:“等下,你不是学商科的么,怎么又跑去研究历史文化了?”
孟铎愣道:“爱好么,这也不算背叛江家吧?”
“不算,我就是想问问,你们平时都研究什么呀?”
“嗯……就拿上次开会的课题来说吧,主要内容就是论证‘崖山之后无华夏’,大家畅所欲言。”
“崖山在哪?”王正南不懂了。
孟铎尴尬一笑,只好将这则历史典故概述一遍,其间又夹杂着许多东洋学者的论点论据。
王正南听罢,更不懂了,挠挠头说:“等会儿,按照你的意思,敢情我还不是华人了?”
孟铎也恍惚了一下,支支吾吾地说:“这问题可就复杂了。”
王正南看了看表:“时间还够,你说你的。”
“嗐,其实我也没什么高论,都是在那协会里听来的见解,二哥要是想听,就全当我是拾人牙慧吧!”
孟铎正襟危坐,润了一口茶,像模像样地端出一副先生架势。
“最开始,我也认为我是华人,但后来知道的越多,就越觉得有点不对劲儿了。咱也不用往远了说,就从光绪变法开始说吧!他们是什么打算?”
“是啊,什么打算?”
“他们打算把关外、漠北、西域、吐蕃,全都卖给洋人,换钱来给他们搞变法,甚至还要请东洋人来主持大局,实现两国合邦,你说说,他们从头到尾,问过咱们的意见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