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苏子卿此乃何意?
第311章 苏子卿此乃何意? (第2/2页)说来说去,最先急的是王黼,何也?他们两个自是老迈,王黼可还年轻,前程远大,这么一说他也懂了,只怕回京去,他王黼也没个好了。
那自是如此,王黼还不知,京城里天子凑钱的时候,先把他家给抄了,真抄,谁叫他王黼不在家呢?谁叫他王黼没什么势力呢?
赵佶此时才真听懂了,摆手来说:“此乃何言?太子向来敦厚纯良,正是孝顺非常……”
赵佶所想,还真是如此,虽然赵佶并不喜欢太子赵桓,想过要换太子,换成更像他赵佶的赵楷,但赵桓从小到大,那真是一点小毛病都挑不出来,着实敦厚纯良,那对父亲是百般恭顺,万般孝义……
蔡京与童贯之语,赵佶是真不信,不可能,他那一棍子打不出一个屁来的儿子,能有多大能耐?
蔡京与童贯为何说这话,自是他们比纯良赵佶更懂人心复杂,他们是想着要做点应对之策,不能真就这么傻乎乎回京了,那到时候可就太被动。
所以蔡京不免来说:“陛下,许回京还是不必着急,且先看看局势……”
赵佶已然有些不快:“太师这是疑太子恭孝之德?”
蔡京连连摆手:“陛下,老臣不敢,老臣是想着有备无患!”
“那你就说说,该如何有备无患?”赵佶就问,其实心中不爽。
真说要如何准备如何应对,蔡京其实也有些束手无策,不在东京的人,能怎么办?除了联系一些故旧,好似也没什么办法……
如此,只管去看童贯,显然,童贯是有办法的……
为何?
童贯有苏武啊!
童贯便是慢慢开口:“倒也不知西北诸军,到底到了何处,苏子卿之军伍是否已然进到京畿,乃至进了东京……”
这是个倚仗,若是苏武此时在京畿,或者进了东京城,那回去自是无碍,大不了……以太上皇之名,来一场兵变……
蔡京立马来说:“那枢相就赶紧给那苏子卿去信啊,着他带兵入京畿来就是!”
童贯点头:“信倒是好说,就是不知他在何处,只能多派人手带信先往北去,各自去寻,想来也不难寻……”
“是极是极,就这么办……”蔡京连连点头。
倒也是世事变迁,也是奇怪,此时此刻,童贯倚仗苏武那是应该,却是连蔡京好似也只能倚仗苏武了。
“哎呀,朕看你们都是多虑了!”赵佶摆着手,有些烦躁。
蔡京连忙来说:“陛下,只当是有备无患而已……”
赵佶更是烦躁一语:“就算真如你们说的这般,太子本也不是雄才大略之辈,朝堂内内外外,中书门下六部,台谏两院,枢密院殿前司,还有皇城司,内侍,还有诸部军伍,他能一一弄个清楚明白?真是杞人忧天,朕在位二十余载,不知施恩多少官员,便是东京城里的百姓,何人不沐皇恩浩荡?怎的教你们说来,朕竟如此不堪?”
赵佶等人,太子来太子去,自是还把赵佶当做天子对待,而不是什么太上皇。
蔡京连忙躬身作礼:“是老臣谨慎有余,陛下恕罪!”
“哼,哪怕真如你们所言,此时此刻,更是要加紧赶回去才是,还真慢慢拖沓,岂不是让不孝之人从容不迫来任用奸佞掌控大局?”
天子也在动脑。
说的话,也不是没有道理,若真是要到争夺权柄的那一步,似乎快回比慢回要好。
王黼本是听得愣愣的,只听天子此时所言,便也点头:“是啊,若真是那般,陛下速归,自是能震慑宵小,哪怕真有何不妥之处,苏子卿大军在外,更是倚仗……二位老相公在东京,更也是门生故旧遍地,更也是助力……”
这话说来说去,蔡京与童贯两人频频对视,一时还真说不出什么反驳之语……
还听天子一言:“难不成,还有弑父之事?此事,连唐太宗都不敢做,太子敢做?他真做下了,何以能面对天下?”
话都说到这里了,童贯再去一想,还真也是这个道理,只要太子不敢弑父,这局势哪怕再坏,只要有苏武大军在外,那也是怎么都能翻盘……
苏武与天子之情分,可也不少,天子显然也明白这一点,心中着实不忧。
童贯便去看蔡京……
蔡京皱眉沉思几番,慢慢点头来:“陛下圣明!”
“走,赶紧走,日夜兼程往东京去……”天子大手一挥,那自也还有雄主之姿,臣子担忧来去,天子自是自信非常,威武不凡。
王黼已然开口:“那臣这就去准备,这就去,马上调头往东京回!”
天子赵佶,开始往京城而回,飞快在赶,赶的是那份皇权在手。
天子赵桓,此时也在京中忙碌,准备许多事来,特别是皇城之内的事。
在燕京的苏武更也忙碌,赵存诚到了,赵存诚随着青州兵马都总管秦明一起来的,来得稍稍有些慢。
苏武自要见他,两人在燕京皇城之内见面,互相作礼。
寒暄三五,苏武开口来说:“赵相公终于是来了,这燕京城内之事,着实让人焦头烂额,军中多是武夫之辈,还待相公来把这燕京城治理起来……”
赵存诚来是来了,是想着苏武缺人手来用,但也还有担忧,不免就说:“苏相公,如此……私相授受乎?”
苏武笑着摆手:“什么私相授受,我岂能做那种僭越之事?而今是权宜之计,三十万人口之城池,岂能无人来管?大敌从南而来,如何禀报朝廷?只是让相公来先治理起来,只待来日,自当再往东京禀奏,若是朝廷准允,那时候,赵相公才是这燕京之留守,若是朝廷不允,那自让他们再派人来,咱们领兵回家就是!”
苏武还得忽悠赵存诚,许多事,讲究一个温水煮青蛙,得慢慢煮,得煮到那一步,到时候,赵存诚不是反贼也是反贼了,那时就是个无可奈何。
此时此刻,若是苏武直白了,赵存诚只怕当场吓尿,还能办什么事去?
对待京东来的所有人,苏武都会如此对待。
赵存诚果然心下一平,点头来说:“那我只当以军中行事,如此来理燕京政务……”
“对,就是这般!”苏武连连点头。
赵存诚自也点头来:“也好,我当与众人都这么说,只先让大家把差事办起来,把燕云政务理起来,来日且看东京如何定夺就是……”
苏武更也点头:“甚好!”
不免也想,你赵存诚自是高门大户,祖上是宰相,京中有门路,不在乎这么一个小小机会。
那些人可不一样,人家求个门路求个机会,求爷爷告奶奶都求不到,好不容易混了个机会,来日起还舍得轻易放弃。
真说起来,此时燕云还是战场,来日还有大战在后,这些京东之士人,愿意冒着巨大的风险来这里当个官?
何也?
一来是对苏相公的信任,只管都说,苏相公百战不殆。二来,不就是被没有门路给逼的吗?逼到这个份上了,这回不出仕,这辈子就难有机会了。
反正,这些人,可都是跟着赵李之门而来,都是你们李家赵家的门生关系,来日,这些人不必苏武如何说,朝廷真若给人一脚都踹了去,人家闹起来,自也是你赵存诚在闹……
以何闹之?
打仗的时候人家身赴险地,生死置之度外,一心要报家国,打完仗给人赶走了?这说得过去吗?
泥人也有脾气,更何况大宋朝高人几等的读书人?
苏武想得极多,赵存诚自没往这些去想,此时与苏武说完话语,自就安心,拱手来:“那我就往府衙去理政务之事了!”
苏武起身一礼:“辛苦赵相公!”
“哪里哪里,如今我京东一体,你我更是亲密无间,更是家国社稷之重,不敢懈怠!”赵存诚真心所语,官场政治上,他与苏武,自已然绑定在一起了。
“府衙早已收拾妥当,奔走之人也有,若是赵相公还缺人少,官也好,吏也罢,那自安排就是……”
苏武那是真放得下心,只管一应都是赵存诚,只管让赵存诚呼朋唤友,长辈小辈,只管叫来。
“那是应当,苏相公军事繁忙,诸事也多,理政之事,自不能做出差池来!”赵存诚说得认真,人也认真。
两人几番来去,便散了,那自是赵存诚去干活,苏武来日,要钱要粮要人手,只管往燕京府衙去要。
更也说东京……
一个消息终于传到东京了,那西北诸军,乃至苏武,压根就不曾往河北京畿来,而是直接去了大同进燕云。
这个消息,天子赵桓岂能不怒?
李纲自是频频来劝:“陛下,苏相公此举,虽然有悖圣意,但也是高明之举也,史书所载,自古游牧入寇,内地军伍去战去挡,边军去堵去截,此乃正法,苏相公深知此理,如此行事,也是不可怪罪……”
天子赵桓此时也多少明白,只是一语来:“哪里有领兵大将不听圣旨召唤的?苏子卿此乃何意?”
李纲自要为苏武开脱:“陛下,不免也是围魏救赵之法,女真退兵,自是惊恐退路被截,也是苏相公所谋得逞,且苏相公在燕云布防,一来收复失地,二来兴许也还能截留住女真掳掠中原之所获,一举数得啊……”
天子赵桓,多少也是讲道理的,昔日里,苏武与他,也算交情不浅,只管叹息去:“唉……总归这般事,着实不好……”
才登基,天子赵桓,对于自己这个天子的尊严,显然很是看重,也还怕一些东西,担忧一些东西,更也常常听说,太上皇与苏武情分极为深厚……
更何况,还有一个老童贯……那是一手拔擢苏武之人,乃至坊间也有传闻,说苏武就是童贯义子……
这哪能不让人担忧?
更何况,如此大事,苏武已然不遵圣旨了,天子不免也想,莫不是不遵新君旨意?愿遵太上皇旨意?
人的心眼,都是小的……哪里真有大气……
好在,李纲劝说得也在理,暂时而言,苏武所作所为,那是可以理解的……
天子摆摆手:“李卿自退去吧……”
李纲心下也定,算是劝好了,自是退去忙碌。
李纲一走,天子身边,还有最亲信之人耿南仲,天子不免也问:“耿卿对这件事如何看?”
耿南仲皱眉几番,思索来去,开口来言:“终究是一个不好的预兆……”
“唉……”天子也叹。
耿南仲察言观色,继续来说:“还是要想些办法,有些事,不能不防……”
这两人,相处十几年,赵桓入东宫不久,耿南仲就来作陪,那真是已然到了亲密无间的地步,两人说话,着实没有遮掩,都是直白。
(兄弟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