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二十四、逃难中的瑞明
二百二十四、逃难中的瑞明 (第1/2页)清晨,天光初透,寒意刺骨。瑞明从茅草堆中哆嗦着起身,将面前将熄的篝火拨得旺了些。
火星噼啪炸起,映亮他年轻却疲惫的脸。他在坡地上坐下,望向山下——
目光所及,皆是随他逃难的乌越部众,扶老携幼,篝火点点,如同散落荒野的星子。
百越城破得仓促,大多数人出逃时衣衫单薄,难御寒夜。露深重,许多人蜷缩着偎依在一起,借彼此体温熬过长夜。唯有少数老弱分得了破旧帐篷,勉强栖身。
城破之时,乌越部绝大部分战士仍在城墙内外死战,唯有主城附近的族众、长老及族长家眷得以撤出。
掩护他们杀出重围的,是乌越部最后那支精锐,一直由大酋长禽子楠握在手中、视为最后底牌的力量。
混战中,不断有战士和族众拼死冲出,与这支精锐汇合后,一路向北逃亡。
沿途,一些宁死不为奴的山寨部众也陆续加入。队伍如滚雪球般扩大,至今已有七千余人,其中青壮虽不少,但真正能战之精锐,不过八百余众。
逃难队伍渐渐形成了领导核心。因那支最强战力对瑞明表达了忠诚,他成了实际上的首领。另有一小簇贵族子弟自成一体,眼下双方尚能合作。
此刻,乌越故地正一片混乱。无数队伍在奔逃、追赶、厮杀。
九黎部大军占下关隘和大寨后,忙于巩固战果,尚未全力清剿深山小寨和散落逃亡的族众。
反而,是那些昔日依附乌越的小部落,见大树已倾,纷纷露出獠牙,给了旧主最狠毒的撕咬。
昨日清晨,他们就与一支外出“猎杀”的小部族队伍遭遇。对方没料到会撞上如此庞大的逃难群,短暂交锋、丢下些尸体后,仓皇遁入深山。
天光渐亮,一些外出寻觅食物的青壮陆续返回。要维持七千人的每日吃食,耗尽了瑞明等人全部心力。妇孺们趁微明在溪边取水造饭,炊烟渐次升起。
连续二十多日的逃亡,历经十几次战斗,人们脸上已刻入木然。未来何在?无人知晓。甚至这支队伍的领导者们,也前路迷茫。
无人敢落单。
九黎部每克一地,但凡抵抗到底的族长、战士几乎尽遭屠戮。虽也有男子被无辜杀害、女子受辱的情况,但九黎作为征服者,已将一切视作自家财产,有巫觋严令不得随意杀降,过度的破坏会被族中长者呵止。
反倒是周遭那些昔日附庸小部,展现出变态的报复欲:杀光、烧光、抢光。
所过之处,惨不忍睹。一旦落单,下场可知。
瑞明静坐坡上,目光扫过下方。杂乱的妇孺老弱间,一个衣衫褴褛、面容普通的中年男人,正服侍一位老妇吃粥。
瑞明记得他。曾在父亲大帐角落见过此人,不言不语,不与人交,却始终立于父亲十丈之内,无人驱赶。
他曾好奇询问,父亲只犹豫道是临时雇来,不久便走。
最后一次见他,是在百里峒大战将尽时。他见父亲对此人低语数句,随后男人便消失于乱军之中。
不想竟在此地重逢。他所护的老妇是谁?他为何在此?
一阵急促脚步声打断思绪。浑身戎装的年轻将领癸夷匆匆赶来。
“癸首领。”瑞明起身,接过对方递来的竹简。
癸夷,三十余岁,原为营中中等头目,年少便追随大酋长禽子楠南征北战,是刀枪丛中拼出的精锐。
城破时,他所在精锐营死守主城地道入口,高层首领相继战殁,阴差阳错,他成了这支残军的指挥官。
突围后,编制难存,一路收拢逃兵和沿途寨子青壮,虽聚起两千持械者,但真正见过血的,不多。
癸夷能成为军事领袖,皆因他麾下那八百百战老卒人数最多,战力最强。也正因他与数名同僚的坚定支持,瑞明才得以统领这支逃难大军。
清晨返回的斥候带来了坏消息:周围发现多股截杀队伍。一支几百人的小部族武装已埋伏于前路。
他们原以为周边小部落会忌惮其规模让开道路,如今看来,对方是想合力撕咬下一块肉来。这局面让惯于冲锋陷阵的癸夷有些无措。
“癸首领。”瑞明的声音让他回神。
癸夷连忙抱拳:“请大首领定夺。不如我即刻召他们几个来?”他指的是其他带兵头领。
瑞明点头,随即轻声道出情报:“此地距太鼓峒尚有三百里山路,前为红峪部地界。红峪部人丁不足一万,可战之兵最多两千,需留人守家,前方埋伏者应千余人。后方追兵数股,合计四千余。我们……已难绕道。”
癸夷沉吟:“若由九黎惯战之将指挥,必不会这般分批送上门。我见他们几股相遇时曾有摩擦,定是闻风而来,想趁乱分羹。这群豺狗!我部强盛时,他们摇尾乞怜;一朝败落,便蜂拥扑噬……”
“若再往西北,必陷合围。前有阻截,后有追兵,途中恐遭围歼……”
“须即刻商议,我这就去召集他们。”癸夷转身传令。
瑞明颔首:“且慢,请派人将那位也请来。”他指向远处那中年男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