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章 组建班底,新的命题,以及婚礼……
第426章 组建班底,新的命题,以及婚礼…… (第1/2页)今天魏明是在华侨公寓住的,小红也在。
她心情不太好。
“哥,你说我还算神童吗?”
“咋的了。”
魏明端坐在电脑前,正在创作新的英文,《第九区》的收尾工作结束后梅琳达就要自立门户了,自己得给她写一部能好卖的英文。
小红拿着一份《中国青年报》,让他看上面的一篇文章。
这篇文章介绍了一个叫秦志斌的15岁华裔美国儿童考上了剑桥大学物理系的研究生,标题上大大的“神童”两个字刺痛了小红。
“我今年16岁了,才大二,就算明年考上斯坦福的研究生,那也17岁了,比人家大两岁呢!”
魏明哈哈一乐,就这。
他拉着小红坐在自己对面:“你的聪明肯定是没问题的,哪怕是在人才如云的清北也是拔尖儿的人才,而你要等到17岁才能读上研究生,不是因为你比他笨,而是因为你小时候没有接受到很好的教育资源,但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你现在追赶也不迟啊,努努力争取20岁博士毕业,当个大学教授。”
二十岁的大学教授?魏红想一想都觉得兴奋,顿时有了目标。
“嗯!哥,我明年就去美国读书,到时候你陪我!”
“肯定的啊,我怎么能放心你一个人在国外呢。”
把魏红哄走后,魏明拿着那份报纸细看起来。
青年报如此大张旗鼓地报道一个海外华人的神童,这肯定是一种信号,估计很快少年班的就要在全国开花了。
现在其实只有中科大才有少年班,那是78年在李政道的倡议下建立的,为的是给祖国储备高端科技人才,后来这些高端人才有的成了美国的人才,有的回国当了教授或者创业,还有出家为僧的。
而秦志斌的报道在中国走红后,全民掀起神童崇拜,清华北大等名校纷纷跟进开办少年班,父母们都在为“制造”神童而着迷,自然也发生了很多啼笑皆非的故事。
魏明继续写自己的,第二天一大早,他接到了梁晓生的电话。
“魏老师,我们于厂长回来了,她请你过来聊聊。”
魏明:“好嘞。”
今天太阳很好,魏明骑上座子有些发烫的摩托车来到了北影厂大院里的儿影厂。
当他走进于兰厂长的办公室时,发现汪阳厂长竟然也在,另外还有一个是跟他有过几面之缘的上影副厂长石方禹,他一个上影厂的人跑到这里来干嘛?
不过三位厂长一起面对魏明,这是要三堂会审啊,魏明知道,这样的阵容不管成与不成,今天肯定会给自己一个说法。
汪阳厂长首先开口道:“昨天文化部刚刚开了一个会,以后石方禹同志就是文化部下属的电影局局长了,七月一号正式履新,所以老于跟我说起你这件事,我就把石局长一起叫来了。”
前几天还在跟龚樰聊《大桥下面》的石副厂长这就成了电影局局长,本以为他会接上影厂徐桑楚的班,没想到接过了电影局这一摊子事。
石方禹笑道:“咱们跟魏老师都不陌生,就开门见山吧,我听于大姐说,你要自己导演这部《放羊班的春天》。”
“是的。”
石方禹看了看左右两位:“难怪不肯交给谢进导演,原来是这个原因啊,那谢导输得不冤。”
于兰笑道:“原来还有这段往事?”
汪阳也道:“看来打从一开始你就想着自己拍了。”
魏明点头,确实如此,他不会做全职导演,可如果玩玩票的话,他觉得这部自己写的很合适,简单,纯粹,传递了自己喜欢的价值观。
石方禹又道:“不过你怎么证明自己能拍好这部电影呢,毕竟拍电影的投资可不小,每个制片厂的生产指标也很珍贵,我们怎么能放心由着你一个外行来操作这个项目呢,如果传出去,恐怕其他导演会有不服吧。”
魏明道:“拍好我确实不敢保证,毕竟在我心中好电影的标准很高,在我看来,全国每年生产一百来部电影,能符合这个标准的连十分之一都不到,大部分也都是滥竽充数的。”
嚯,这个说法一出,三位厂长面面相觑,果然不愧是魏明魏老师啊,辛辣!
但他们倒也不觉得夸张,魏明常去香港,也出过国,是见过大世面,内心世界极其丰富的人,他对优秀的标准高一些也没什么奇怪的。
不过能直接说出来还是很厉害,回头得给他写到回忆录里。
魏明:“能否拍好是导演、演员、摄影、美术等所有剧组成员协同合作的结果,我不敢保证,但起码拍出来我是能够保证的,剧本里有我画的分镜头,那可以算做我电影基本功的体现吧。”
于兰把那些分镜图稿拿出来给汪厂长和石局长瞅了瞅,两人眼中果然流露出惊艳之色。
汪阳直接问:“你什么时候学的啊?跟谁学的?”
“就跟我写一样,自学成才,”魏明道,“当然,这里面谢进导演、王好为导演功劳很大,在观看他们拍《牧马人》《妈妈再爱我一次》的时候我也一直在偷师,而且我平时喜欢玩相机,所以基本的构图和光学原理我还是清楚的,我从电影学院借过不少导演和摄影方面的教材,只是静态的相片已经无法满足我了,所以我想拍电影。”
在魏明表达了自己的决心和强烈意愿后,三位老人沉默了,拍板这件事也需要很大的勇气。
如果是在上影厂和北影厂这样的大厂,基本不可能,导演们争夺拍摄机会争的太厉害了,怎么可能儿戏地让一个作家当导演。
儿影厂是新创办的,人员简单,会好一些,但也需要面临全国电影厂和导演的审视,一旦魏明把这个项目玩砸了,他拍拍屁股继续去写赚外汇,没什么损失,但决定这件事的领导少不了要承担相应后果。
见他们都不敢下决心,魏明继续道:“其实作家做导演也不是什么新鲜事,法国大导演让-吕克·戈达尔也不是学导演的,他最早是写影评出身的。还有著名女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从十几年前开始她就开始自编自导了。”
汪阳笑道:“好家伙,连戈达尔都知道,法国新浪潮的电影也看过?”
这些基本都是只有电影学院的学生才能偶尔能接触到的,国内根本没有正式引进。
魏明道:“在香港和美国的时候我没少看录像带,好莱坞商业大片,法国新浪潮,日本黑泽明,香港功夫片,没有一百部,大几十部也是有的,而且也没少在片场观摩。”
于兰厂长道:“你刚刚说的戈达尔、杜拉斯他们拍的基本都算是作家电影,这种电影的一大特点就是拍摄没计划,想到哪拍到哪,需要靠灵感推进,尤其你之前连短片都没拍过,万一你拍着拍着拍不下去怎么办?”
确实存在这种可能性,旁边的石局长和汪厂长也点点头。
魏明道:“如果真的出现这种情况,那简单,你们直接找个导演来换了我,另外厂里出的钱我来承担。”
于兰摆摆手:“不至于,再怎么也不能让你个人出钱啊。”
尽管他们知道魏明可能不差这点钱。
石方禹道:“小魏,你的想法我们已经了解到了,这样,我们三个再商量一下。最迟这个星期给你答复。”
魏明点点头:“行吧,如果需要我拍个短片证明自己的话,我也是能接受的。”
魏明离开了,去演员们的地方转了转,跟雪姐还有陈墙老爷子聊了几句才走。
雪姐跟他前后脚,很快两人就在南锣鼓巷的家里碰头了。
“你来厂里干什么啊?”
魏明说了《放羊班的春天》的事,包括他想自己当导演。
这件事魏明之前也不曾透露过,把龚樰惊着了,再三确认是真的后,她赶紧打电话给朱霖说了这件事。
到了晚上朱霖也来了,她好奇地问:“你要当导演该不会是为了拍我们俩吧?”
魏明:“瞧我那点出息,我就不能是想通过影像表达自己的思想吗。”
他想把《放羊班的春天》树立为教育类电影的标杆,他觉得这是一件对孩子很有意义的事。
八九十年代的有些老师其实还挺不专业的,没有师者仁心,尤其是一些农村地区,教师质量参差不齐,没有教育,只有管教,他可不是阴阳齐可修姑父。
龚樰为小男人忧心道:“也不知道他们能不能答应你。”
朱霖:“可不能不答应,我好想看你拍出来的电影长什么样!”
龚樰也是,不知道这个小男人又能给她们带来多少惊喜。
~
这时石方禹等人也在商量这件事,说是这星期给结果,但明天石方禹就要回魔都办理交接了,他这个上影实权副厂长离开了,需要交代的事情多着呢。
所以今天晚上他们必须讨论个章程出来。
第二天,魏明在北大接到儿影厂的电话,让他来一趟,他知道,这是有结果了。
这次就只有于兰和汪阳两位厂长,石局长回魔都了。
于厂长对他道:“小魏啊,你确实给我们出了一个难题,经过我们几个商量,基本同意你来担任这部电影的导演,不过你要先拍一个短片,让我们,也让其他同行看一下你的调度能力,拍什么,拍几分钟随你便,需要什么人员配置你说话,不过要控制在一万块以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