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7章 发兵和晋国
第807章 发兵和晋国 (第2/2页)如今却是两极反转,再看晋军的具甲骑,李彻的心境却是平淡无波。
再厉害的具甲骑兵,能抗得过两轮炮轰吗?
李彻与身旁的李霖对视一眼,兄弟二人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怀念。
只见那晋军骑兵阵列前方,一杆‘晋’字大旗下,一员将领策马而出,身后跟着数名亲卫,朝着李彻的方向疾驰而来。
那人行到奉军阵列之前,便立刻下马跑着过来,随后毫不犹豫地单膝跪地。
“臣,李成,参见陛下。”
面对李彻,晋王丝毫没有兄长的架子,说跪就跪。
李彻自是伸手不打笑脸人,亲自上前扶起晋王:“晋皇兄,你我兄弟,何需行此大礼啊?”
晋王顺势起身,他甫一站定,便立刻解下腰间那柄装饰华贵的佩剑。
双手平举,恭敬地呈到李彻面前,语气郑重:
“晋国三万将士,自今日起,皆听从陛下号令。”
“此剑,便是信物!”
“好!”李彻朗声赞道,伸手接过那柄沉甸甸的宝剑,象征性地握在手中掂了掂。
随即亲昵地揽着晋王的肩膀,一同转身,看向晋王身后那批衣着华贵的人群,故作不知地问道:
“皇兄,这些人......想必都是晋地的俊杰贤达吧?”
晋王立刻接口回道:“回陛下,这些都是晋地的商贾大族家主,听闻圣驾亲临,特来此地迎候,期盼能一睹天颜。”
李彻心中了然,这群人便是富甲天下的晋商代表了。
他目光扫过那些带着谦恭笑容,眼神却精明的面孔,并未表现出过分的热络。
只是微微颔首,算是打过了招呼。
随即,他便对晋王笑道:“皇兄,你我兄弟重逢,又有诸位贤达在此,总不好一直在这荒郊野岭叙话。”
“不如先移驾晋阳城中,再行详谈,如何?”
晋王自然连声应允:“陛下所言极是,是臣考虑不周,请陛下随臣入城!”
当下,奉军与晋军合兵一处,旌旗招展,浩浩荡荡向着晋国的都城——晋阳府进发。
晋阳乃是历史悠久的古城,自先秦时期便已开发。
远古此地属冀州,为传统华夏九州之首,底蕴深厚。
庆帝一统天下后,在北方行‘废州置郡’之策,太原郡的治所就设在晋阳,下辖十五县,地位显赫。
后来晋王受封,此地更改成为晋国都城。
然而,当李彻亲眼看到这座闻名已久的古城时,眼中却不禁掠过一丝失望。
晋阳城的繁华程度,自然无法与奉天、朝阳等新城相比。
毕竟奉天、朝阳是奉国军民倾注了无数心血,运用了大量新技术建设而成的。
令李彻略感意外的是,这座古都按理说在大庆之中只差于长安、帝都,却显得格外灰败。
城墙虽然高大厚重,但墙砖斑驳,多处可见修补痕迹,缺乏维护的迹象很明显。
穿过高大的城门洞,眼前的景象更是让李彻微微蹙眉。
城内街道看上去灰扑扑的,两旁多是低矮的草屋、瓦舍,破败而拥挤。
此处应该是外城平民居住的区域,看得出这里非常缺乏管理。
唯有极目远眺,才能在城池深处,隐约看到一些气派的青瓦高墙大院。
那些房子,想必便是富可敌国的晋商们的宅邸了。
更令李彻心头沉重的是,当衣甲鲜明的奉军精锐队伍开进城中时,街道两旁的百姓大多表情麻木,眼神空洞。
只知道下意识地避让,并未像帝都百姓一样,投来多少好奇的目光。
给李彻的感觉是,这些百姓活下去已经很困难,对谁来统治这片土地已然漠不关心。
晋王敏锐地察觉到了李彻心情的转变。
他叹了口气,低声解释道:“陛下,实不相瞒,如晋阳城并非一直如此破败。”
“自四年前,臣被父皇削去实权,此地交由朝廷派来的官员治理后,便每况愈下。”
“哦?”李彻侧目望去,“父皇派来的人,不可靠?”
“新任的晋阳府尹......倒是个清官,不贪不占,性子也耿直。”晋王的语气有些复杂,“但或许正是太过耿直,他极不擅长与地方豪族,特别是商贾们相处。”
“此人认为商贾逐利,乃是贱业,多次与之发生冲突。”
“这就导致原本投资晋阳的商贾,纷纷转向他处,城池失了活力,自然也就日渐破败了。”
李彻闻言,心中了然,瞬间就明白了怎么回事。
新任府尹是个不懂变通、死守重农抑商老教条的迂腐清官。
这种人最让人头疼,自以为清廉便是好官,却不知疏通经济、调和地方才是真正的为政之道。
典型的清官误事,说也说不得,劝又劝不动。
李彻随口问道:“那位府尹,现在何处?”
他话音未落,前方街角处便走出一名穿着洗得发白的旧官袍的老者。
老者领着几个同样穿着寒酸的小吏,正快步迎了上来。
那老者走到驾前,无视了李彻身旁的晋王和身后彪悍的军队,竟是昂首挺胸,对着李彻规规矩矩地作了一个揖。
“本官,晋阳府尹孔兴,参见奉王殿下!”
李彻听到这称呼和这做派,再结合孔这个姓氏,顿时恍然大悟。
怪不得能把一个好端端的都城治理成这副鬼样子,原来是孔圣人的后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