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章:汉与罗马
第536章:汉与罗马 (第1/2页)永平十八年春天,
一场化冻的雨水之后,
黄河没有泛起额外的波浪。
清澈的河水沿着河道流淌,流出高原,流过关中,流过关东,最后汇入大海。
没有地方因这位狂躁多变的母亲而引发新的灾祸。
河底沉积的泥沙被大浪淘去,
大河恢复了她难得的平静。
而在两岸,
裹着各色头巾的百姓牵着耕牛,开始在褪去冰雪的田地间耕耘。
他们的汗水落到泥土里,汇聚成皇帝面前关于春耕一切顺利的奏报。
“我应该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父母!”
皇帝捧着这份奏报,一向严肃正经,让臣子望之畏惧的脸上,露出了微微的笑容。
随后,
他下达命令,要前往原陵祭拜先帝。
车架发出骨碌碌的声音,承载着皇帝和新春的喜悦,来到了原陵之前。
皇帝捧着洛阳郊外取来的青苗,将之摆放在祭祀的台上,希望用这粗壮挺拔的禾苗,告诉父母自己的努力,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天下大治!
西域那边,班超也显露出十分的勇武和才智,在搅得交南混头混脑后,又利用西域诸国之间的矛盾利害,重建了西域都护府,将大汉的天威再度传扬到远方。
南匈奴、鲜卑、乌桓等蛮夷皆归顺依附,
辽东的燕国虽然嘴上一直没输过,但一味的“谴责”、“勿谓言之不预”,也显露出其内部的衰弱无力。
它已经完全失去了和大汉竞争的可能性。
而西南的嬴越、哀牢群蛮,也在去年冬末,送来贺表,歌颂皇帝的文治武功。
远方的隋、杞,更是为了争夺“谁才是真正的夏裔”的名分,请求着天子的裁断。
以上种种,
都表明着大汉正继前汉武宣之世后,再度迎来新的辉煌。
这让生者死鬼,都感到由衷的高兴。
毕竟太平昌盛,即便仍旧存在着昏暗之处,可总归能够惠泽小民一二的。
乱世之下,无依无靠的百姓会沦落到各种地步,
几十年前的新莽之世,犹在眼前。
而西海那边的如同天火焚世的狂乱,更是令人唏嘘不已。
上帝因此表示,
祂要奖励一下刘庄这位天子。
他召来刘秀和阴丽华,朝这对生前恩爱,死后相敬如宾的夫妻说道:
“他专门来向你们报喜,就去见一见他,跟他说说话吧!”
皇帝刘庄,
对阴间诸多的国君、皇帝来说,都是一位特殊的存在——
他的天赋超然,
能够让重视人设,以怀柔之术治国的光武帝都心动不已,做出改立太子的事;
他的父母从未显露出什么矛盾,给予了刘庄一个美好怀念的童年;
他对继承者的教导严格,从而让自己兴盛的社稷能够拥有一名合格的继承人……
天底下怎么会有这样顺遂的皇帝呢?
要知道,
同样是父母恩爱、夫妻和睦、具有治国天赋的汉宣帝,也在继承人这一方面,存在着不足啊!
现在,
孩子取得了成就,还不忘记赶过来告诉自己的父母,
这如何不让一些先君们感到酸涩呢?
前汉元帝等后继者,近来都低调了许多,生怕将父祖闷在心中的怒火招出来。
刘秀阴丽华对此,自然是高兴的。
他们也很想念自己的孩子,同样为他的成就感到骄傲。
于是,
人逢喜事,没有选择向上天这位“父亲”汇报,而是第一时间告诉自己亲生父母的皇帝,便在当夜做了个美梦。
在梦里,
他重新变回了幼小的孩子,依偎在父母怀里,用稚嫩的声音读着书册里的词句。
那书写的并非动人的诗赋,而是他这些年的功绩。
当孩子的声音停息,昂着脑袋得意的看着父母时,后者也伸出双手,抚摸着他的头发,嘴里吐出一句又一句的夸赞之语,并伴随着爽朗开心的笑声。
“真想这一幕长久的存在下去。”
夜色渐去,梦境的虚妄也慢慢散开,小小的皇帝察觉到了什么,忽然说了这样一句。
这是在梦里,
他可以不用再保持人前的严肃与冷漠,顺着内心的感受说些话。
他的父母对视一眼,又笑着对他说,“这可不好。”
“你还是晚些再来我们身边吧!”
说罢,
他们站起身,拉着孩子走出了房门。
无边的雾气遮住了一切,
皇帝就这样站在外面,随后醒来。
他从床榻上缓缓的坐起,被褥间的热气还没有褪去。
而在长久沉默之后,
只有一声叹息响起。
第二天,
明亮的太阳再度升起,
皇帝乘着车架返回了自己的宫殿,准备新一轮的奋斗。
对于这个国家,他还有许多想法没有实现,还有很多政策没有推行。
收复西域,
治理黄河,
还不足以让他感到满足。
皇帝看着洛阳的皇宫中,那迎着春日,焕发出无限生机的草木,相信永平十八年,会是一个新的起点。
而在夏天到来的时候,
来自于极西之地的罗马使者,也终于来到了传说中的中央之国,那一切又一切的发源之地,受上帝钟爱的神圣之土。
黑发黑眼,但眉目深刻,头发微微卷曲的使者离开船只,从齐鲁的海边登陆上岸,然后要沿着河水逆流而上,直达世界的中心,那宏伟华丽的洛阳城。
“真是不容易的旅途。”
使者抚摸着临行之前,专门请在罗马城中立庙传道的道长开光的玉坠,向着自己的同伴感慨道:
“我在路上时常想,若是抵达终点之前便不幸死去,上帝能否将我纳入那永恒平静的极乐冥土之中。”
他的同伴便笑着说,“你对诸夏的文化这样精通,一定可以得到上帝恩赐的殊荣。”
在罗马死鬼们的努力之下,
位于泰西的冥土得到了足够的建设。
而伴随着那无形的汗水和努力,
以及罗马后面几位奥古斯都动不动就在梦里接受到的咆哮和殴打,
太平道在罗马帝国中的传播,也取得了良好成果。
虽然主推朱庇特的罗马众神在时代的惯性和习俗的影响下,仍旧获得了大众的信仰,
但这并不妨碍来自诸夏的上帝,在万神殿中的座次越升越高,受到的祭祀也越来越隆重。
广大的民众间,上念一句“神王朱庇特”,下念一句“皇矣上帝”的情况,也不断出现。
谁让罗马在还是共和国的时候,就已经跟诸夏进行了接触了。
这么多年的浸染影响下,本就“有类中华”的罗马人从诸夏君子身上学来一点真本事,也是正常的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