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夜会听风观
第四十六章 夜会听风观 (第2/2页)羊献容注视他片刻,问道:“敢问府君,你以为,天下乱到了今日这个地步,究竟是谁的过错?”
这是个敏感的问题,刘羡稍作思忖,便用最无懈可击的话术回答道:“当然是那些乱臣贼子的过错。”
羊献容却微微一笑,摇首道:“府君何必说官话呢?世人皆知,是陛下的过错。”
这句话毫无预兆,又如此大逆不道,令刘羡措不及防,他心中震惊非常,却又不知如何接话,只能抬起眼睛注视起皇后,试图从中窥探出她的想法。
未曾料想的是,两人眼睛相撞的那一刻,刘羡竟下意识地呼吸一窒。那双他误以为能泛起涟漪的双眸里,此刻并非在流淌秋波,看似纯真的面孔下,却潜藏着无可阻挡的业火。
献容手持团扇,半遮美面,道:“汉魏以来,天下治乱迭代,已有规律。主强臣弱,则天下安定,主弱臣强,则乱谋四起。”
“可古往今来,观看那些大臣辅政而天下不至于大乱的先例,无不是因为天子年幼,群臣只要等天子元服亲政,一切便能恢复常态。”
“而陛下却不是年少,他天性纯质,只要仍在位一日,辅政大臣便可为所欲为,无所顾忌。如此一来,岂能不促发常人贪欲,试图乱政篡位呢?”
她这一番言论,不可谓没有道理,尤其是司马遹身死以后,能继承皇位的人选,不下数十人。而朝廷中又有如此多举足轻重的宗室,进一步加剧了这种割裂。刘羡当然也理解这一点,但他的疑问在于,眼前的这位少女皇后,为何要说这个?
他只有回复道:“殿下,这并非是臣子所能议论的。”
献容说道:“我只想问府君,府君是忠臣吗?”
“这……”刘羡苦笑起来,他大概猜到这位皇后要说什么了。
“想要结束这战乱的日子,恢复往年的平静,必须要由陛下亲政,府君不这么觉得吗?”
“可这是不可能的……”
“怎么不可能?”献容展露笑颜,嫣然说道:“我是陛下的妻子,我能帮助陛下,不是吗?”
“妖后如此暴虐苛政,但也维持了十年和平。妾身虽非和熹邓后那样贤能,但自问也略通政事,若能得到府君这样的贤臣辅佐,令天下重归治世,有何不可呢?”
“敢问府君,府君是忠臣吗?”
皇后目光灼灼地注视着刘羡,令刘羡坐立难安。在来之前,他无论如何也不能预料到,自己竟然平白卷入了这样大的一件麻烦事中:眼前这位尚不满二十的少女皇后,居然有屏除诸王,独揽朝政的政治野心!
这位少女皇后实在是太天真了,政治当然是讲究名位的,从这个角度来讲,她确实比其余所有亲王都更有摄政的权力。但权力并不是凭空来的权力,它需要实力。而历经了数次政变后,宗王们已经获得了各地军镇的实权,他们必不肯听从这位少女皇后的号令,一旦想要掌握实权,反而会被群起而攻之。
更何况,听这位皇后的意思,她似乎想要第一个对付司马乂!这不荒谬吗?她之所以能坐稳现在的皇后之位,就是因为羊氏选择了司马乂,她自己甚至没有什么亲信。而她若要与长沙王一党决裂,司马乂要废她再立皇后,岂不是易如反掌?
但尴尬在于,刘羡却不能与这位皇后翻脸。
他长叹了一口气,肃然对皇后道:“殿下,您方才说的那些话,臣是第一个听到的吗?”
羊献容眨了眨眼,随即像银铃般地笑了起来,道:“当然,府君是我最看重的人。”
“承蒙殿下错爱。”刘羡慢慢道:“但我希望,臣也是最后一个听到的。”
“为什么?”
“这是臣为殿下着想。”刘羡也并不忌讳,干脆对献容直言道:“臣会为殿下保密,但如果是别人,就说不准了,到时候会发生大乱。”
“大乱……”
“若是有人将殿下的话告诉骠骑将军,骠骑将军就会废黜殿下,殿下将重新被打入金墉城。”
“……”
“而河间王与成都王,将会以骠骑将军废后为借口,率军进攻洛阳。到时候生灵涂炭,横尸遍野。”
“……”
“而骠骑将军为了免除后患,就会将殿下赐死。就像当年,汉景帝赐死晁错那样。这难道是殿下想要的结局吗?”
听到这,羊献容瞪大了眼睛,不太理解似的,歪着头,说道:“府君似乎不太明白,妾身找府君,并非是取笑。”
“臣没有取笑。”刘羡强调道:“殿下,臣不敢说,殿下的想法毫无实现的可能,毕竟世上无绝对。但想要实现,臣愚昧,根本不知如何着手,恐怕只有天意和奇迹才能知道吧。”
“我知道。”
羊献容拿下团扇,颇为任性地说道:“我当然明白,这不太容易。但府君可知,在妾身出生时,张天师便为我看过命,他说,妾身有天命。”
“天命?”
“妾身生来就有皇后之命,妾身的夫君,一定会是真命天子。”
刘羡听过这个传说,但他不信这种无稽之谈,皱着眉看向皇后,问道:“殿下,那又如何?”
羊献容突然起身,行至刘羡面前,将那张美丽又倔强的脸贴了过来。她的眉骨细长又刚毅,但角度却很柔和,将天真与幽怨两种截然相反的气质糅合在一起。
她道:“妾身之所以选择府君,是因为我相信,府君是天下少有的伟男子,一定能破除万难,成就一番空前绝后的功业。”
“为得府君襄助,妾身愿意付出一切代价。”
言语间,皇后忽然拉住了刘羡的手,牵引至她的右脸上。少女的肌肤柔嫩如水,几乎吹弹可破,肤色又晶莹如雪,在月光与火光的照应下,尽显瑰丽颜色。
羊献容笑了笑,轻声吐气道:“这个代价,甚至包括……妾身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