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李世民:哪有三十多岁禅位的皇帝?!【求月票】
第311章李世民:哪有三十多岁禅位的皇帝?!【求月票】 (第1/2页)军事学院的火爆,出乎所有人的预料,以至于掩盖了科举放榜的热闹,使得街头巷尾都在讨论。
但当双状元都报名军事学院的消息传到宫中的时候,李世民还是没忍住,直接破防了。
要知道,这可是传统科举最大规模的一次考试。
以后的考科,会逐步由新学代替。
即使新学对大唐未来有很多好处,但新学的知识,连他这个皇帝都懂得不多,以后还怎么用人?
如果一个皇帝连他臣子都不会用,那这个皇帝估计也当到头了。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一阵愤怒的咆哮之后,李世民渐渐平稳了情绪,然后一脸阴沉朝云端询问。
却听云端小心翼翼地道:“回陛下,据臣所知,是尉迟宝林,程处默,秦怀玉他们带头进入军事学院后,其他武科考试的士子才相继进去的!”
“朕问的是魏元忠,他怎么会去军事学院?!”
“这个……”
“有什么就说什么,吞吞吐吐做甚?!”
“是,陛下,据臣所知,早在科举之前,锦衣卫就开始为太子搜寻人才了,而魏元忠,恰好就是锦衣卫搜罗的人才之一!”
云端说完这话,赶紧将头埋了下去,因为他知道,接下来又是一阵愤怒的咆哮。
果然!
当李世民听完他的这番话后,原本阴沉的脸,瞬间涨红,然后破口大骂道:“废物!你们都是废物吗?!朕的百骑司什么时候这么废物了?!还有朕的弘文馆,都是干什么吃的?!这种人才都拱手送人!”
“陛下,不是我们不如锦衣卫,而是……”
“你还敢袒护他们?你好大的胆子!”
没等云端把话说完,李世民就怒不可遏的打断了他。
要知道,他当初建立弘文馆,甚至设十八弘文馆学士,都是为了收揽天下人才的。
虽然在他当皇帝之前,天下人才大多都被收进了弘文馆。
但他当皇帝后,人才就明显不够用了。
这便是他三番五次让当时担任右仆射的封德彝推荐人才的原因。
可是,封德彝居然告诉他,天下没有人才,这把他气得差点破防。
好在后来的两次科举,出了一些能用的人才,否则,他早就破防了。
然而,即使如此,从贞观元年到贞观四年,朝廷依旧缺乏人才。
特别是李承乾在重阳宴杀了一波大的后,人才就更不够用了。
即使李承乾从江陵调了一批新学人才,李世民也用得不是很顺手。
因为这些特殊人才上的奏折,有时候他看都看不懂,根本不敢大用。
所以,他将希望都寄托在这次史无前例的大科举中。
希望这次大科举能多出人才,而且全部效力他。
结果,最好的文武全才,居然被李承乾早早截胡了,这怎么能让他不生气?!
“陛下息怒,除了参加武科的士子,文科的士子并没有去军事学院,您放心,出了魏元忠,这次的榜眼,探花,也是不错的人才,甚至前二十的进士,都不弱于前三甲多少,特别是那个裴迁,据说是上届榜眼!”
云端等李世民火气消了一些之后,才小心翼翼地劝慰道。
但是,他劝慰还好,一劝慰李世民火气又蹭蹭的窜了起来。
却听李世民怒极反笑地道:“好好好!一个从榜眼考到第十名的废物,你也说他是人才?那他若是人才,魏元忠是什么?啊?朕问你,是什么?!”
“陛下……”
“够了!朕不听你废话!从现在开始,朕要百骑司给朕每年推荐十个人才,不说比魏元忠强,但也不能比他差多少!要文武全才!”
“这……”
云端一脸苦涩,心说这往哪里去找啊?
但李世民正在气头上,他却是再也不敢惹怒李世民了,于是恭敬地行礼道:“臣,遵旨!”
“好了,你先下去吧!”
“是!”
云端应了一声,然后躬身退了下去。
然而,就在他走到门口的时候,李世民忽又想起什么似的,冷冷道:“给朕盯着锦衣卫的一举一动,有任何异常,都要即使禀报朕,若再出现此类事,你和百骑司的人,都给朕滚去草原放羊!”
云端闻言,忍不住浑身一颤,连忙噗通一声扑拜在地:“陛下放心,臣一定完成陛下交代的事情。”
“哼!”
李世民冷哼一声,却没有再多说。
很快,云端就擦着额头上的冷汗,匆匆离开了。
而目送他离开后的李世民,则无奈的叹了口气,喃喃道:“那逆子就这么急吗?为什么就不能多等几年?朕也才刚当上皇帝没几年啊!”
“他怎么什么都要跟朕争?难道咱们父子,真要走到兵戎相见的那一步吗?”
说实话,经历了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是再也不想走以前的老路了。
哪怕是现在,他一想起玄武门那天发生的事,都会辗转难眠。
所以,别看他在李渊面前频频撂狠话,但他心里从没想过跟李承乾走到不可挽回的那一步。
可是,现在的问题是,他一直在退让,李承乾反而得寸进尺,让他隐隐有种不好的预感。
自己或许会成为下一个李渊。
而且这个日子不会太久。
那意思就是,他可能不到四十就会被李承乾逼得禅位。
这也太让他不能接受了。
要知道,这世上就没有三十多岁禅位的太上皇!
“不可能!朕绝不可能走到这一步!”
李世民的眼神几次闪烁,然后越来越坚定。
因为他不是李渊,也不可能做李渊。
当年他发动玄武门之变,那是因为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步步紧逼,再加上李渊刻意袒护,他才不得已发动玄武门之变的。
现在的情况,可不比当年。
李承乾虽然也在步步紧逼,但他没有李建成,李元吉那么急功近利。
也就是说,在大义这方面,他其实还是挺看重的。
毕竟自己开了一个坏头,他不可能再继续这样,否则,他的子孙可就要学他了。
想到这里,李世民的心情豁然开朗,然后似笑非笑地呢喃道:“只要朕将你的德行抬得越高,你就越不可能做出那种大逆不道的事……”
说着,他的脑中忽地冒出一个大胆的想法,于是立刻朝门外大喊:“来人!给朕将太子少师魏征,太子少傅萧禹,礼部尚书杨师道叫来!”
“诺!”
门外应诺一声,当即就有人转身离开了。
………
另一边,越王府。
当李泰听说自己越文馆的士子,三十人才考中两个进士的时候,也破防了。
“你们都是废物吗?!考之前,人人都说自己有进士之才,结果就这?!”
“本王问你们,这次的考题很难吗?!本王也跟着做了一遍,没觉得哪里好难啊!”
“这个……”
众越文馆士子闻言,不禁满脸羞愧,恨不得将脑袋埋进裤裆里。
特别是刘元和裴迁,一个从榜眼掉到了第十名,一个直接就落榜了。
简直不要太菜。
却听一直伺候在李泰旁边的苏勖劝慰道:“越王殿下息怒,他们这次虽然考得不太理想,但县试和州试的成绩都还不错。这说明他们,依旧是人才。”
“不是有句话这样说吗?不要以一时失败论结果!”
“是啊越王殿下,只要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保证考中进士!”
“越王殿下,这次是我没发挥好,下次绝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了!”
“哎!我不过就是写了一个错字,没想到考官这么严格,居然掉了这么多名!才十二名,按照我的估计,前三甲是稳稳的!”
听到苏勖劝慰李泰的话,其他越文馆士子连连附和,全都是一副'错不在我'的架势。
看得一直羞愧难当的裴迁和刘元,嘴角直抽抽。
不过,也正因为他们的'厚脸皮',涉事未深的李泰居然信了,然后缓和了一下脸色,蹙眉道:“你们真是没发挥好?”
“是啊越王殿下,按照我们县试和州试的成绩,怎么可能考这么差?”
“不错!我们都是被太子的科举改革糊弄了,没有准备好,才会名落孙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