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 第266章 李关张陈四大元从,竟都不是刘备下江南之选(附当前势力图)

第266章 李关张陈四大元从,竟都不是刘备下江南之选(附当前势力图)

第266章 李关张陈四大元从,竟都不是刘备下江南之选(附当前势力图) (第2/2页)

这二人打仗虽然猛,但很难跟当地的士人豪强周旋。
  
  荆州的世家豪族盛气凌人,刘表经营了二十年都压不住。
  
  刘备也不觉得张飞、关羽能够压住。
  
  毕竟,想只通过暴力,来换取别人的忠诚是不现实的。
  
  此所谓,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
  
  以德服人者,心悦诚服也。
  
  关羽、张飞又是刘备的元从,绝对拥趸。
  
  既然把这两个人排除在外,似乎没几个人选了。
  
  “……那齐王可是想让李丞相去往江南?”
  
  诸葛亮认真问。
  
  “……是,也不是。”
  
  刘备目光如炬,一本正经地对诸葛亮说道:
  
  “李相坐拥河北之地,又节制幽燕、辽东。”
  
  “寡人在下邳,不止一次听到有流言说,李相在河北拥兵自重,欲要自立。”
  
  诸葛亮忙道,“大王,李相绝非——”
  
  “听寡人说完。”
  
  刘备伸出手,打断诸葛亮,接着言道:
  
  “子玉与寡人相识于患难之中,情比金坚。”
  
  “只是……唉……”
  
  “寡人身为一国之君,有时候不得不替江山社稷着想。”
  
  “今李相已经功高盖世,若再立平定荆州之功,则赏无可赏矣!”
  
  “况河北诸将最为跋扈,此前李相欲向寡人索要四方将军之位。”
  
  “寡人不允,盖有此之故也。”
  
  诸葛亮身躯一震,他感慨刘备与李翊君臣之间的无奈。
  
  两人私下里是挚友,师徒。
  
  朝堂上两人则是君臣,君父。
  
  不过,真正令诸葛亮感到惊叹的,还是刘备对自己的坦诚。
  
  都说君心难测,伴君如伴虎。
  
  很少有哪个君王,会对一个臣子如此坦肺腑之言。
  
  诸葛亮大受感动,刘备的话则还在继续。
  
  “若李相不能下江南,便只有陈元龙一人可选。”
  
  此前说过,下江南的人只能是刘备的元从。
  
  因为只有元从才能镇得住场子。
  
  你派黄忠、步骘这些非元从过去,能力够不够两说。
  
  单说这平定江南的大功,你接不接的住吧!
  
  你看人家陈元龙,为了吞并江南,准备了近十年。
  
  你黄忠啥的,敢去跟人家淮南领袖争并江南之功吗。
  
  别以为你也是四方将军,就真的能够跟关羽这个四方将军一样。
  
  说啥干啥,陈登都谦让着你。
  
  权力,从来都不是身份赋予的。
  
  而是在你拥有哪个权力之后,你需要一个身份罢了。
  
  “淮南富庶,是我大齐之粮仓。”
  
  “陈元龙又握有淮南水军,若使其抚定江南,寡人担心淮南诸将尾大不掉。”
  
  刘备语重心长地对诸葛亮说道:
  
  “故依照寡人之意,希望遣一位后起之秀去往江南。”
  
  一阵春风掠过,吹散灰烬。
  
  刘备忽执孔明之手:
  
  “寡人遍观我徐州诸才俊,唯卿可当此任!”
  
  诸葛亮大惊,避席拜道:
  
  “……大王,亮年幼德薄,岂敢与诸前辈争先?”
  
  “正因卿年轻!”
  
  刘备郑重其事地说着,将声音渐渐压低。
  
  “江南平定之事,乃新旧之争,卿当明白。”
  
  孔明手中羽扇坠地,霎时了悟。
  
  主公非是疑老臣,实恐功高震主,新旧相轧!
  
  “子龙将军做事沉稳,又未曾立有盖世之功。”
  
  “大王何不遣他前去?”
  
  “……子龙太过仁厚,恐为士族所欺。”
  
  刘备弯腰,替诸葛亮拾起羽扇,轻轻拂去上面的尘土。
  
  将之还给诸葛亮,拉着他的手,邀请他陪自己逛后院。
  
  时值残阳西坠,树影婆娑,映得二人面上晦明不定。
  
  走至一树前,刘备忽然停下脚步。
  
  “孔明可知?”
  
  刘备轻抚树干,慨叹道:
  
  “此柏乃寡人初至徐州时所植,今已亭亭如盖矣。”
  
  说着,望向诸葛亮。
  
  “正如卿之才德,潜滋暗长。”
  
  “寡人日日观之,未尝不欣慰。”
  
  诸葛亮方欲谦辞,刘备却从袖中取出一叠绢书:
  
  “此皆李相历年密奏,篇篇盛赞卿之才略。”
  
  展开最旧一函,但见“诸葛亮器识宏远,真王佐之才”十二字赫然在目。
  
  “彼时卿方回徐州,李相便如此推崇于你。”
  
  刘备指尖轻点最新一封:
  
  “去岁又言‘孔明治政之能,当世罕匹’。”
  
  说着,忽有话锋一转:
  
  “然孤偏要冷落卿三载!”
  
  孔明见状,伏地再拜。
  
  刘备扶他起身,拍着他的肩膀:
  
  “非是疑卿,实为……”
  
  目光一转,指着兵架子上的弓,说道:
  
  “譬如射箭,当先审的,方能百发百中。”
  
  “况江南重地,孤安能不审之又审?”
  
  “这些年,孔明你一直待在徐州,寡人从未将你外派去他处。”
  
  “一来考核卿之才略德行,二来磨炼卿之心性。”
  
  “目今观来,卿已具备独镇一方之本领矣!”
  
  其实还有第三点,刘备没有明说。
  
  那就是这些年,诸葛亮虽无有过失,但一直没立有大功。
  
  但封的官位,爵位都不小。
  
  一个琅琊县侯,使得诸葛亮遭受了不少人的质疑。
  
  诸葛亮心知这一点,唯恐辜负刘备重托。
  
  也是以效仿李翊,以他为榜样,夙兴夜寐,唯恐托付不效。
  
  但任凭诸葛亮怎么努力,质疑声从未少过。
  
  理由很简单,实在是待在徐州,李翊早就将这里打造成了一片乐土。
  
  政治环境稳定,农业发达,经济繁荣,学校、医署林立。
  
  百姓安乐,政通人和。
  
  纵孔明有天纵之能,又如何能让徐州更进一步呢?
  
  不是孔明不努力,实在是他踩在先人的肩膀上,没办法更上一层楼啊!
  
  所以,只有像当年陈登一样。
  
  离开徐州,抬起头来。
  
  少年才会有更广阔的天地。
  
  ……路,刘备已经为诸葛亮铺好了,就看你自己怎么走了。
  
  事实上,
  
  不论是李翊还是刘备,都是把诸葛亮当二代丞相培养的。
  
  李翊虽未明说,但刘备看得出来,他就是想让诸葛亮在将来接替自己的位置。
  
  为了捧李翊,刘备拿出了河北。
  
  现在为了捧诸葛亮,刘备则打算将荆州拿出来。
  
  河北,是当年李翊一点一点打下来的。
  
  荆州,同样需要孔明你自己去争取。
  
  暮鼓声中,刘备忽解佩剑相赠。
  
  “此乃寡人佩剑,名曰雌雄双股剑,又名鸳鸯剑。”
  
  “此前征河北时,寡人拜李相为都督,赠他鸳剑。”
  
  “最终,李相不负寡人之望,成功平定了河北。”
  
  说着,刘备已将宝剑递到诸葛亮手中。
  
  “……孔明,现在寡人将鸯剑赠你。”
  
  “盼你此下江南,一如当年李相去往河北一样——马到功成!”
  
  刘备手举在半空,面庞坚毅,露出不容拒绝的表情。
  
  诸葛亮诚惶诚恐地接过鸯剑,
  
  “……大王厚望,臣敢不效死?”
  
  诸葛亮拜伏于地,顿首道:
  
  “……只是江南之事,干系重大。”
  
  “臣只恐心有余,力不足。”
  
  正如此前分析的那样,能抚定荆州的人选,只有那几个元从。
  
  因为只有他们镇得住手下人。
  
  诸葛亮加入的本身就晚,又没立有什么大功。
  
  也没培养出自己的嫡系。
  
  让他孤身前往荆州,最后只可能落得个跟当年刘表一样的结果。
  
  话至此处,忽闻墙外马蹄声急。
  
  “此必李相到了!”
  
  刘备整衣冠笑道,“孔明现在可知寡人为何要召李相来徐州了?”
  
  诸葛亮眉梢一扬,聪明如他,顿时明悟。
  
  “原来大王是想!”
  
  “正是。”
  
  刘备点了点头,背着手,眉宇间一川不平。
  
  “寡人召回李相,正是欲借他之威,成卿之功也!”
  
  “目今云长在青州,益德在徐州,元龙在淮南,李相在河北,俱是方面之帅。”
  
  “明日堂议,寡人会命卿总督江南军政,李相将随卿同去。”
  
  “凡军政要务……”
  
  说着,指了指诸葛亮手中握着的鸯剑,一字一顿:
  
  “皆决于卿!”
  
  没错,刘备召李翊回来,就是让他“辅佐”诸葛亮的。
  
  严格意义上讲,此去抚定江南的人,本就是李翊。
  
  但主角,只能是诸葛亮。
  
  刘备要求李翊退居幕后,当“太上皇”。
  
  说是诸事咸决于诸葛亮,但李翊真要训话,众人也都得竖起耳朵听着。
  
  只有把李翊拉出来,才能堵住齐国上下诸派的嘴。
  
  不过这样一来,其实“牺牲”的还是李翊。
  
  刘备叹了口气,这才是他近段时间心情不好的原因。
  
  “孔明知否?”
  
  “李子玉者,世之奇才,所至之处,必为魁首。”
  
  “然今日,寡人欲使其为绿叶耳。”
  
  当了一辈子的传奇,不管走到哪里都是主角。
  
  但刘备这一次,却不得不让李翊当一回绿叶了。
  
  从另一方面来讲,为了捧诸葛亮,刘备把李翊都给搬出来了。
  
  这自然令诸葛亮感动地无以复加,当即顿首再拜:
  
  “……臣一定不负大王知遇之恩!”
  
  刘备轻抚孔明之手,郑重地说道:
  
  “……善,卿不负寡人,寡人必不负卿。”
  
  次日,堂议。
  
  刘备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正式宣布,此去抚定荆州的人选是——诸葛孔明!
  
  此议一出,众皆哗然。
  
  诸葛亮?
  
  他算哪根葱?
  
  ……就是就是。
  
  鲁太傅、陈征南、赵翊军、臧将军哪个不比他资历高?
  
  平定江南这种大事,轮得到一个后生晚辈?
  
  众人都以为,昨晚李丞相回徐州了。
  
  刘备就是想派他去抚定江南,任谁也没想到最后这个重任会落到诸葛亮身上。
  
  面对众人的质疑,刘备又接着说道:
  
  “李相,汝与孔明一道去往江南。”
  
  “……臣,领命。”
  
  李翊持笏出列,躬身受命。
  
  就在昨晚,李翊自己也想明白了其中关节。
  
  不想今天,果真印证了他的猜想。
  
  刘备召自己回来,是为了借助自己的威望,帮诸葛亮镇一镇场子。
  
  诸葛亮能力没问题,就是资历太浅,压不住手下那帮人。
  
  派别人去,又怕喧宾夺主,将诸葛亮给架空。
  
  甚至抢了他的风头,反而不美。
  
  只有派遣李翊,这位亦师亦友的老臣最合适。
  
  “孔明乃丞相之后生晚辈,尚有诸多不足之处。”
  
  “丞相作为前辈,当多加提点。”
  
  刘备看似是叮嘱李翊,实则是在提醒他,诸葛亮才是下江南的主角。
  
  你扮演的角色是他的“老师”,主要是为了纠正他的过错。
  
  “……请大王放心,臣与孔明一定不负重托。”
  
  “势将江南抚定。”
  
  “铲除奸佞,救护大王同宗兄弟。”
  
  李翊进入角色很快,马上就已经喊出政治口号了。
  
  刘备很满意,微笑着点了点头:
  
  “卿办事,寡人自然放心。”
  
  “那就请——”
  
  话说到一半,刘备马上打住,转而对诸葛亮说道:
  
  “……孔明,便请你来点此下江南的人选罢。”
  
  适才刘备差点儿让李翊来选。
  
  这才顿了一下,赶紧转过头来让诸葛亮选。
  
  “江南之事,我已尽付孔明。”
  
  “凡所调度,皆如寡人亲临!”
  
  刘备朗声叮嘱众人,提前帮诸葛亮敲打一下。
  
  殿外朔风凛冽,殿内甲士肃立。
  
  诸葛亮目光逡巡一圈,便开始升座点将。
  
  先唤后将军黄忠出列:
  
  “老将军河北一战,阵斩夏侯,又是荆州人。”
  
  “可随亮一同前往江南。”
  
  黄忠谢过,慨然领命。
  
  又点翊军将军赵云:
  
  “子龙胆略超群,当统中军。”
  
  赵云亦慨然领命。
  
  诸葛亮也很精明,他选择的人选。
  
  要么是黄忠这种加入的晚,跟自己同样缺少羽翼做支撑的后辈。
  
  要么就是赵云这种品性高洁,完全不拉帮结派的人。
  
  跟这样的人共事,诸葛亮办事受到的阻力就会很小。
  
  既不会投鼠忌器,也不用担心动到别人的蛋糕。
  
  一番人选点罢,诸葛亮基本定下了去江南的人选。
  
  又来到李翊面前,非常高情商地一揖说道:
  
  “亮年少德薄,虽承王命,实惧不胜。”
  
  “丞相庙谟深远,敢问诸将之选,可有遗才?”
  
  言外之意,刚才我都是根据自己的需求来点的人。
  
  丞相你有没有想点人一起去的?
  
  毕竟下江南,可是一个镀金的好机会。
  
  肯定有不少贵族子弟希望塞点儿人进来。
  
  到时候随便混点军功,就能够升职加薪了。
  
  诸葛亮把这个赚人情的机会,主动上交给了李翊。
  
  ……
  
  (当前曹刘势力分布图)
  
  (此仅为草图,有很多细节错误,勿深究)
  
  (只针对曹刘,其他势力可能有变化,还没来得及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