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 第383章 汉军来了,青天就有了!吴地易主,阴霾就散了!

第383章 汉军来了,青天就有了!吴地易主,阴霾就散了!

第383章 汉军来了,青天就有了!吴地易主,阴霾就散了! (第1/2页)

江东,桂子浮香。
  
  一道王命伴着冷彻的月色飞出宫门,直抵长江前线——
  
  主帅陆逊顷刻去职,宗室子弟孙韶携节钺,代其位。
  
  消息如一颗巨石般砸入死水,沿江营垒波荡不休。
  
  士卒窃语,将官色变。
  
  那“拥兵自重”四字像毒藤缠绕在每个人心头,勒得人喘息艰难。
  
  陆逊在军中待了很多年,大伙儿与他相处时间不短。
  
  尤其是这段时日,连胜汉军数场。
  
  吴军将领们士气正盛,这也正是陆逊威望的最高点。
  
  可吴王一个“拥兵自重”的帽子扣下来,的确令每一个前线奋勇作战的将士心中一寒。
  
  就连烽燧台上的狼粪烟似乎都滞重了几分,默默俯视着江涛与人心一同翻搅。
  
  三日后,新帅驾临。
  
  点将台下,黑压压的吴军将领按剑肃立。
  
  甲胄反射着秋阳,一片冷硬的光林。
  
  脚步声起,一人稳步登台。
  
  此人身量极高,几近八尺。
  
  银甲白袍,面如冠玉,眼若朗星。
  
  端的是一副好皮囊,顾盼间自有宗室威仪。
  
  正是孙韶,时年三十岁。
  
  年方而立,春秋正盛。
  
  他目光扫过台下诸将。
  
  朱然沉凝,吕范垂眸,贺齐面无表情。
  
  那丁奉更是虬髯戟张,一双虎目毫无避忌地直望上来。
  
  底下的校尉、军司马们,气息都屏住了。
  
  凝重!
  
  气氛十分凝重!
  
  显然,
  
  大家都对这样一个军功甚浅,靠着宗室身份,忽然空降过来的主帅十分不服。
  
  孙韶深吸一口气,声朗气清,穿透江风:
  
  “诸君!”
  
  他一开口,语气中带着股不容置疑的力道。
  
  “陆伯言之事,非空穴来风。”
  
  “王上明察秋毫,证据凿凿。”
  
  “今命韶来,非止代将,更为整肃纲纪,以安军心!”
  
  他言语流畅,将吴王忧思、国势之危、敌军之迫一一道来,极尽煽扬。
  
  然台下回应他的,只有一片更甚死寂的沉默,沉默底下压着的是怀疑与惊澜。
  
  那一道道目光,或直视,或斜睨,或藏在盔檐阴影里。
  
  他们都在掂量,都在审度:
  
  这绣虎否?
  
  能敌江北那匹真正噬人的苍狼——汉帅陈元龙乎?
  
  陈登虎步江南二十余载,凡是有军旅生涯经验的吴军将领都知道。
  
  陆逊也早已证明了自己的才能。
  
  可这个孙韶到目前为止,只是想强调他替换掉陆逊的合法性。
  
  孙韶察觉众人的异色,胸中一股燥火腾起,知非立威不可。
  
  他忽将声调一扬,抛出思忖已久的奇策,对众人朗声喊道:
  
  “江北恃舟楫之利,然我江南何所恃?”
  
  “多的是精铁与巧匠!”
  
  “吾意已决,铸连环铁索百余。”
  
  “长数百丈、环重二三十斤,横截江流险要!”
  
  “再造丈余铁锥数万,密植水底。”
  
  “届时,汉船乘风而来。”
  
  “锥破其底,索阻其途,兼以寒潮将至,彼辈岂能飞渡?”
  
  语毕,满场皆惊。
  
  朱然率先出列,拱手,声音沉缓如闷雷:
  
  “大都督,此策恐……恐伤民过甚。”
  
  “打造如此巨物,需征发多少匠户民夫?”
  
  “耗用铁料几何?”
  
  “若用于军械铠仗,可足三军数年之用。”
  
  “还望大都督三思。”
  
  孙韶闻言,面色微沉,却不看朱然,只目视远方江面。
  
  “朱将军老成谋国,然岂不闻‘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法’?”
  
  “巩固江防即为保民,一时之耗,换江东万世之安,孰轻孰重?”
  
  吕范见此,亦接口,只是他的语气更加谨慎。
  
  “大都督,朱义封所言甚是。”
  
  “那陈元龙非是庸才,其人为刘备镇守江南二十余载,位高权重。”
  
  “今其陈兵江南,麾下二十万虎狼之士,智计百出。”
  
  “区区铁索铁锥,彼必有应对之法。”
  
  “若劳民伤财却徒劳无功,岂不……”
  
  “吕将军!”
  
  孙韶骤然打断,声音冷硬如铁。
  
  面上那层温雅皮囊尽数剥落,只余下宗室贵胄的骄悍与新任主帅的戾气。
  
  “王命在此,帅印在此!”
  
  “吾意便是军令!!”
  
  “此策关乎国运,非汝等可妄议!”
  
  “再有惑乱军心、抗令不遵者——”
  
  他猛地按剑,剑格与鞘口撞出刺耳一声铿响。
  
  “军法从事,立斩不赦!”
  
  杀气如实质般压下,将台下所有异议碾得粉碎。
  
  孙韶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其认为这是朱然等将领欺负自己是初来乍到。
  
  故意不服从自己的指挥,倘若自己妥协,以后怎么立威?
  
  故拿出帅印,以权势强行压服众人。
  
  朱然喉结滚动,将话咽回。
  
  吕范低头退入班列,贺齐等人更无一字。
  
  余众皆畏惧生事,不敢继续进言。
  
  孙韶拂袖,大喝:
  
  “传令!沿江州县匠工,即日征调。”
  
  “昼夜赶造!延误者,斩!”
  
  令下如山倒。
  
  不过旬日,长江南岸几处要害江段,已如修罗工场。
  
  炉火日夜冲天,将半江秋水映得猩红。
  
  叮当锤打声、号子声、监工叱骂声,
  
  拉拽铁索的吭唷声混杂一片,惊得鱼沉雁喑。
  
  民夫匠人赤膊穿梭于烟火之间,面容枯槁。
  
  巨大的铁环被逐一锻出,绞合成狰狞的黑龙,在岸上越堆越高。
  
  那冰冷沉重的死物,尚未入水,已先吸吮尽了生人之气。
  
  孙韶亲临督工,银甲白袍在烟熏火燎中依旧醒目。
  
  他负手而立,看那铁索一环环扣紧,眼中灼烧着功业将成的炽热。
  
  诸将默然随行其后,如同泥塑木雕一般,不发一言。
  
  ……
  
  江北,汉军大营。
  
  秋风卷着肃杀之气,掠过猎猎旌旗。
  
  帐内诸将,皆面色凝重、
  
  那铁索横江、铁锥密布的图景,恍若一道冰冷的枷锁,扼住了大江咽喉。
  
  唯独陈登,细览帛书。
  
  初时凝眉,继而嘴角微扬,终至抚掌大笑,声震军帐:
  
  “妙哉!妙哉!天助我也!”
  
  “孙韶孺子,真乃送我淮南一份厚礼!”
  
  诸将愕然相顾,不解其意。
  
  臧霸出列,浓眉紧锁:
  
  “征南将军何出此言?”
  
  “吴人据江险,铸铁锁,设暗锥。”
  
  “意在锁断大江,使我舟师不得寸进。”
  
  “今冬迫近,水势渐退,寒风起时,于我军更为不利。”
  
  “征南将军岂不忧乎?”
  
  陈登敛笑,目露精光,将帛书轻掷于案,负手说道:
  
  “宣高只知其一,未知其二。”
  
  “只知其表,未知其里也。”
  
  “江东基业,三世所积。”
  
  “民殷国富,仓廪充实。”
  
  “若彼辈高垒深沟,缮甲厉兵,凭江固守,与我持久。”
  
  “则胜负之数,犹未可知。”
  
  “纵能胜之,亦必旷日持久。”
  
  “届时耗我国力,伤我元气。”
  
  “此诚于我军不利也。”
  
  他站起身来,踱至帐中巨幅江图前,手指轻点南岸。
  
  “然今孙韶小儿,自知威望甚浅,不能服众。”
  
  “故为立威于老将,逞能于孙权之前。”
  
  “不行正道,专务奇巧。”
  
  “倾举国之力,征发民夫万千,耗铁如山。”
  
  “不为锻造锋镝坚甲以实军备,反去铸那死笨铁索,沉于江底!”
  
  “此乃舍本逐末,自毁干城之道也!”
  
  “民力疲于征役,怨声载于无道。”
  
  “铁料空于无用,武库必渐虚。”
  
  “彼自掘根基,败象已露,我岂能不喜?”
  
  帐中诸将闻言,神色稍霁,然忧虑未去。
  
  臧霸沉吟道:
  
  “征南将军说得倒也不无道理。”
  
  “可虽然如此,也要准备。”
  
  “铁索横江,终究是实打实的障碍。”
  
  “我军舟师若不能破,一切皆是空谈。”
  
  “冬日转瞬即至,届时风高浪急。”
  
  “天寒水冷,破阵更难。”
  
  伐吴战事已经持续很久了。
  
  将士们的厌战度也逐渐升了上来。
  
  等拖到“冬将军”的到来,将士们只会更加苦不堪言。
  
  而困扰汉军最大的问题,还是突破长江防线。
  
  只要过了江,那就是汉军大显神威的时候。
  
  到时候张郃、臧霸、高顺这一帮将领会告诉吴人,让他们知道——
  
  什么叫全球第一陆军!
  
  陈登微微一笑,成竹在胸。
  
  “彼有锁江计,吾自有破锁策。”
  
  “此物看似骇人,实则破之易耳!”
  
  遂传令升帐,发号施令。
  
  不数日,汉军水寨依陈登之计,赶造出巨筏数十方。
  
  那木筏皆以粗壮巨木捆扎,宽大稳实。
  
  筏上皆缚草为人形,披挂汉军衣甲。
  
  且皆手持矛杖,远望之,与真人军阵无异。
  
  是夜,月暗星稀,江雾弥漫。
  
  数十巨筏被悄无声息放入江中,顺流而下,直漂向南岸吴军重点设防之处。
  
  吴军哨塔之上,守卒忽见江心黑影幢幢,似有大批敌军乘筏夜渡。
  
  甲胄兵刃在微弱水光下偶有反光,声势惊人。
  
  守卒大惊失色,不及细辨,误以为是汉军来袭。
  
  慌忙敲响警锣,惊呼:
  
  “汉军渡江了!”
  
  “汉军杀过来了!!”
  
  “快过来帮忙呐!!”
  
  沿江吴军闻警,顿时一阵大乱。
  
  弓弩手仓促放箭,箭矢多半落入水中,或钉在草人身上。
  
  更有甚者,见“敌军”来势汹汹,竟胆怯先溃。
  
  就在这片混乱之中,那数十巨筏缓缓漂过,筏底拖挂重重。
  
  将吴军精心布设于水下的丈余铁锥,尽数挂提而起,拔离了原位!
  
  暗锥之险,顷刻瓦解。
  
  待吴军将官察觉有异,稳住阵脚之时。
  
  汉军巨筏已完成任务,随波荡开。
  
  翌日,陈登再命于新造巨筏之上,立起十丈巨炬。
  
  那火炬以干柴、油布捆扎而成。
  
  粗逾十围,周身浸透麻油。
  
  遇火即燃,烈焰滔天。
  
  汉军精锐水师乘艨艟斗舰,护卫这些火筏,再度出击,直逼吴军铁索横拦之处。
  
  吴军见状,心知不妙,急放箭阻挠。
  
  然汉军战舰护卫严密,箭雨难近。
  
  火筏被驱至铁索之前,兵士以火箭射之。
  
  麻油遇火,轰然爆燃!
  
  刹那间,江面之上火龙翻滚,烈焰冲天。
  
  灼热之气逼得两岸人马皆退。
  
  那冰冷坚硬的连环铁索,被这滔天巨火持续焚烧。
  
  不过须臾,便发出不堪重负的呻吟。
  
  环身赤红,继而熔断!
  
  一段,两段,三段……
  
  百余条横江铁龙,在这烈焰焚烧下,纷纷断裂!
  
  沉入江底,亦或成为扭曲的废铁。
  
  锁江大阵,灰飞烟灭!
  
  “擂鼓!进军!”
  
  陈登立于帅船之上,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长剑直指江南!
  
  汉军舟师士气大振,战鼓声震天动地。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此役,淮南水军大显神威。
  
  甘宁、徐盛、周泰、蒋钦、陈矫等一众水军将领,各自率部,倾巢而出。
  
  毫无预兆下,
  
  陈登突然便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渡江战役”。
  
  太过于突然,
  
  莫说吴军没有防备,便是许多底层汉军将士,也是突然被告知要上前线了。
  
  万千舟船如脱缰猛虎,乘着风势,分作两路,直冲南岸。
  
  铁索既除,江路畅通无阻,汉军锐不可当。
  
  半日过后,
  
  江风卷着焦糊与血腥的气味,掠过残破的烽燧与倾颓的营寨。
  
  汉军的战旗已插上南岸数处高地,猎猎作响,宣告着锁江神话的破灭。
  
  江面上,
  
  断碎的巨筏、焦黑的铁索残骸与未曾清理的浮尸随波沉浮。
  
  无声诉说着不久前那场焚江断索的惨烈。
  
  陈登用兵,如庖丁解牛,洞悉肯綮。
  
  一把烈火,非但焚尽了孙韶赖以立威的铁索大阵,更几乎烧干了吴军积攒多年的士气与精锐。
  
  汉军乘胜登陆,势如破竹。
  
  吴军虽有朱然、丁奉等老将临危不乱,收拢败兵。
  
  倚仗江南水网密布、城垒尚坚,拼死抵挡,终究难挽狂澜于既倒。
  
  一场场血战接踵而至。
  
  吴军士卒虽奋勇,然新败之余,心胆已寒。
  
  更兼汉军挟大胜之威,甲坚刃利,攻势如潮。
  
  贺齐战死于芜湖水寨,麾下亲兵尽殁。
  
  吕范为保大军退路,死守秣陵渡口一日夜。
  
  身被数创,力竭而亡,其部曲十不存三。
  
  江防诸营,处处告急。
  
  尸骸塞途,江水为之染赤。
  
  不过,
  
  好在终究是江东基业深厚,城高池险。
  
  加之朱然、丁奉等宿将拼死力战。
  
  汉军战线过长,后续乏力。
  
  终是在丹徒、京口一线,被勉强阻住。
  
  陈登担心继续拉长长线,会使得已经登陆的汉军有危险。
  
  即陷入孤立无援,被吴军围歼的境地。
  
  于是一声令下,果断让已登陆南岸的汉军撤回江北。
  
  此战的战略目标已经达成了,
  
  汉军烧毁的不仅仅是吴军的铁索大阵,更是他们信赖长江天险的骄傲。
  
  吴军大量精锐部曲主力,为防止汉军渡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此战可以说是真正打断了吴军的脊梁。
  
  所以为了求稳,陈登情愿放弃,将已经插了汉旗的江南之地的士兵,给撤回到江北来。
  
  待稍作休整,再组织一波大规模的登陆。
  
  彻底击溃吴军,灭了吴国!
  
  到时候,便是真正的一统江南了。
  
  对于吴军而言,他们勉强守住了他们的“信仰”——长江。
  
  然此“守住”二字,代价何其惨重!
  
  经此一役,
  
  吴国多年精心编练、堪称中流砥柱的长江水师及沿岸精锐步卒,几乎损失殆尽。
  
  楼船艨艟,或焚或沉。
  
  江面上再见不到往日帆樯如林的盛况。
  
  能征惯战的老兵锐卒,非死即伤。
  
  营中空荡,唯闻伤者哀鸣不绝。
  
  建业城中,愁云惨淡。
  
  往日笙歌宴饮之地,如今只闻快马传递军情的蹄声与哀戚的哭声。
  
  吴地百姓闻言,无不痛哭流涕,哀痛亲人的逝世。
  
  吴王宫深处,灯火彻夜不熄。
  
  前线帅帐内,气氛更是压抑得令人窒息。
  
  孙韶昔日俊雅的面容,如今布满憔悴与血丝。
  
  银甲蒙尘,白袍染污。
  
  面对陈登发动的渡江战役,孙韶可没有退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