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1章 时代烈马如脱缰
第561章 时代烈马如脱缰 (第1/2页)开什么玩笑,秦志明交过来的妹妹且不论她那风月女王的称号,光HK身份就能带来不少便利。
港商外资,海外销售,技术支持,这些HK特有的优势,对让卫东这个阶段重要极了。
你高原妹子能提供啥?
高原美景还是资金注入?
况且让卫东这时候已经跳过了原始积累阶段,卫生巾铺开的是基本销售网络,都不要赚多少钱,支撑起跟供销总社之间的日常物流就行。
照相机满足了各地销售人员基本提成。
收录机、小食品更像是不同门类的尝试和解决就业。
电脑则完全是为了科研水平不断层。
洗发水、化妆品、服装,才是真正符合在这个阶段,成本低、产量大,人民群众又急切需求还消费得起的主力产品。
薄利多销的悄悄积累资金,全都反哺到固定资产上。
连暴利来得最快的商品房地产都不愿做。
哪里还看得上这呀那的,哪怕牵涉到团结工作,那不是于松海已经鞠躬尽瘁了么。
想想老于的婚后生活,让卫东就觉得头皮发麻。
自己这还没怎么呢,都觉得女人好麻烦了。
哈哈哈的怂恿达瓦去平京再到沪海,去现场看看这两地的五星级酒店建筑的不同进度,完成建筑后才是耗资巨大的装修、人员培训,高原上所有环节的成本估计都要加倍,所以不按我说的做,那就自己考量这个成本投入。
口口声声说啥都听让卫东安排的达瓦,这才稍微收敛些,决定过去看看。
因为江州这个四星级酒店的建筑施工已经趋近完成,这的确只要千把万资金,不,就在这刚刚过去的一年时间里,整个市场都在货币贬值,工资上调,物价飞涨。
别的建筑公司已经要一千五百万左右才能搞定,城建公司因为老耿搞的是基建兵模式内部化,等于在国内外经济的双轨制上,又搞了一层和市场经济错开的三轨制。
水泥、河沙都是自产自用,钢筋恰恰能以城建公司这个国资身份,从江州钢铁公司拿到统销价格稳定输出。
就国营建筑没城建公司业务量饱和,私营包工头没他牌子硬规模大。
还是能把让卫东要求的二十多层标准高楼,成本控制在一千万元以内。
单凭这,江州城建作为全国改制最成功的基建队伍,已经可以在建筑市场上横扫了。
达瓦真想做酒店建筑,也找不到更好的合作伙伴。
何况让卫东是真有主公气质了。
游艇在凌晨抵达江州,临江的水泥厂都在彻夜工作,叫醒睡眼惺忪的秦羽烨和拉姆走人。
正安排水手把游艇吊挂回轨道棚里的船长,主动来给让卫东请缨,自己能不能以后来带领这个旅游船队。
光是夔州到峡口俩县城之间三十公里,小峡谷到古镇二十多公里,再到百余公里的商州,这几条十几条各种游艇、游船组成的小队,青山绿水间的生意,想想都有赚又自在。
这就跟领导的司机一样,能接触不少独门消息,他可是全程亲耳听见各种会议内容。
换水手没这个胆量魄力承担责任。
有地级市到县里各环节背书,这活儿干起来还不爽翻天。
已经超越了这个层级的让卫东笑笑:“你应该先汇报给船务公司吴总,由他来决定谁掌管打理,这是个几十年里会越来越红火的项目。”
点点头开上车走了。
既然规模起来,那就应该基层到部门,所里对局里,建立起这种逐级责任的架构,才有利于发展。
哪怕这会儿连国家都没完善起来。
让卫东还是有这种根深蒂固的体制概念。
知道他去两三天就回来,车停在小码头,所以回了家,董雪晴居然在隔壁睡觉。
拉姆蹑手蹑脚的去打探回来说应该是看录像太晚了。
秦羽烨已经醒了瞌睡,提走摄像机笑称自己来编辑录像带看看。
从夔门之巅,到幽静古朴的小镇、再到惊艳灵秀的小峡谷,前后拍了不少。
让卫东叮嘱她可以做了给她哥,再给平京的苏大姐都发一盘,看有没有必要请专业摄影师团队来拍些宣传片做储备。
现在基础设施肯定还有个建设完善的过程,算是把原汁原味的初始景观先记录下来。
有了索道缆车,旅店居住,尤其是把古镇的部分产权置换搞定了,再开始做广告宣传,才能把推广效果最大化。
秦羽烨思索着点头去了。
让卫东回家也没开整层楼都通上的中央风冷,就着四面通风,拿蒲扇给娃轻轻摇着入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