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雇佣军
第六十章 雇佣军 (第2/2页)被河水滋润的芦苇、树丛之畔,一支数百人的骑兵队伍仿佛突然收到了什么消息,立刻停了下来。
领头之人趴在地面上听了听,似乎没什么头绪,然后扭头吩咐了几句。
语言口、音调奇异,让人摸不看头脑。
观其长相,乃黑发髯、高鼻深目之种类,显非中原人土。
再看其装束,多为花色艳丽的西域衣袍,头戴尖帽,正在披挂的甲胃亦多为中原少见的锁子甲。
大部分人其实身披两重甲,内穿札甲或皮甲,外面再套一层锁子甲,可谓豪奢。
战马被牵了过来,分发给所有人。
他们高矮胖瘦不一,甚至年龄也不一,有人明显就是十四五岁的少年,有人则已胡须斑白一一说真的,可能也就四十岁。
显而易见,他们并非精挑细选的精壮,而是以氏族为单位编组的部队。不过整体训练有素,动作干净利索,毫不拖泥带水,士兵对军官很信任,军官对下面人也非常了解。
单靠训练是达不成这种效果的,他们多半经历过很多战斗,甚至以此为生。
武器方面则长短皆有,弓更是人手一把,身上往往还插着奇怪的投掷类武器。
待所有人都整理、披挂完毕后,军官一声令下,带着百余人当先而走,向西驰去。
三百人紧随其后,器械精良,士气高昂。
数十人落在最后面,手里挽着多股缰绳,带着数百匹换乘马匹,稍稍拉开了一段距离。
他们这样做不是没有原因的。
很快,南边的烟尘中,一支车队若隐若现:约三百辆大大小小的马车、驴车,另有二百余峰骆驼。
马夫、驭手们有些慌乱,立刻停了下来,开始手忙脚乱组织防御:其实就是想办法把车围起来,人躲在中间。
护卫他们的骑兵亦有百余,看服色五花八门,人亦披头散发,应非经制之军,而是氏羌部民。不过他们勇气可嘉,见到数百敌人冲过来,居然毫不怯阵,翻身上马之后,手提长枪就冲了过来。
烟尘愈发大了。
河水流淌的声音亦被密集的马蹄声所掩盖。
远处用泥土夯成屋舍中,有人抬头张望了下,又很快消失无影。
双方的骑兵快速接近,各自阵中不断有箭矢飞出。
一方有重甲保护,软绵绵的骑弓实在难以穿透,只有少许倒霉鬼被射中马匹,栽落马下。
低羌部落民身上多半只有皮甲,损失就大了。
只这一轮施射,其实胜负就分了大半。
不过这还没完,当双方距离更加接近的时候,东边的黄沙中突然飞出了许多投矛、飞斧,又准又狠,直接将这百余氏羌轻骑的阵型给砸了个七零八落、晕头转向。
敌军大队一冲而入,刀枪齐上,将最后的氏羌轻骑给彻底击溃。
运粮队的丁壮们全都看傻了。
这是什么打法?一照面就先投掷武器,谁教的?
不过没时间给他们惊讶了,因为东边又来了一股烟尘,显然敌有援军抵达,
完了!这是每个人内心中下意识的想法。
旋又有些悲愤,你不让我回家,老子跟你拼了!
被击散的氏羌轻骑失去了继续战斗下去的勇气,纷纷向四周溃走。
有的人慌不择路,冲到了河边或沙漠里,自无幸理。
有的人则脑子还算清醒,疯狂向西逃去,通知前面的运粮队伍做好准备,以及最重要的一一知会正在搜寻敌军踪迹的殷将军。
十月二十一日,天阴沉沉的,风沙也大了起来。
正沿河进军的落雁督殷熙收到了辗转多处送来的消息:似有绘胡分作多处,袭扰粮道至于人数,则众说纷纭。
有人说不过数百骑,有人说千余骑,还有人说有两三千骑。
殷熙首先否定掉了数百骑的说法,判断来敌大概在两千上下。
胡是小国,又不断迁徙,能有几千兵就不错了,而且这个实力一定还是不断征服、
吞并零散部落后达成的。
他又分析了下自己手头的兵马:落雁军带过来了五千骑,另有左右骁骑卫数百人、幽州突骑督两千战兵,够了!
现在的问题是,如何逮住这股敌人。
他心中有一个猜测:别看焉耆、龟兹二国很多城镇、村落投降了,但他们心里怎么想的不好说,定有人暗地里给胡提供补给。
基于这个判断,事情就不难了。
沿着主要水源走,在有大量人口聚居的地方重点侦查,必有所获。
而且,他隐隐觉得,这股绘胡似乎挺自信、挺骄横的,完全没把别人放在眼里,这也是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