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7章 号令不齐
第617章 号令不齐 (第1/2页)陈留,张杨与往日一样,巡视城墙。
这座城邑里其实已经没有多少普通士民了,城中以守军以及守军的亲族为主。
可说是全城男女都在张杨掌控之中,不存在独立于张杨指挥之外的豪强或什么豪强私兵部曲。
除非有重量级部将阴谋造反,否则就陈留的城防以及城内储备来说,张杨可以支撑到明年五月。
因此,对于放弃陈留,退守雒阳这种安排,张杨自身是比较抗拒的。
迁徙搬家不仅劳累辛苦,还要折损许多物资财富;若是战场突围的话,那损失的人口、物力更是难以统计。
不仅张杨本人抗拒突围指令,就连他的部众也不乐意突围,他们更想依凭坚城与叛军打一场。
因此,高顺派遣来的信使夜中泅渡鸿沟,缒绳而上,出示突围的信物时,张杨犹豫了。
见张杨无意撤离,长史薛洪在张杨巡视城墙,身边没有重要随员时就问:“使君可是要依凭陈留坚城,与叛军周旋数月,以立功勋于赵太师当面?”
周围没有其他人,张杨在薛洪面前也不再掩饰:“虽有此心,却也顾虑吕太保。”
薛洪不语,张杨只好继续说:“太保素来心气高傲,我与太保相联合,他难免生出妄念。今转投太师门下,虽会挫伤太保心气,却也省的来日陷身囹圄之中。”
张杨展目眺望城东的刘备营地,眯眼:“赵太师征服诸胡之手段,今征造逆之乱臣,岂会失败?如此十拿九稳的战事,我若放弃陈留,兖州将为乱臣所有。不仅我要屈身于人,兖州吏民也将反复遭受兵乱。”
只要他不走,死守陈留,那兖州部分郡县长吏就能以中立的方式延续下去。
哪怕两头讨好,可战争结束后,兖州士民就算吃不上战争红利,也能逃脱来自胜利者的清算。
也不是张杨多么的怜爱他的兖州子民,实在是他这个刺史官位很是重要。
每多担任一年兖州刺史,张杨对兖州的影响就多一分。
不管是征辟州吏,还是举孝廉,都能方便他网罗、选拔兖州的英杰,以作为他的门生故吏。
这样的人越多,以后对张杨家族的反馈、帮助就越大。
如果撤离陈留,就等于放弃兖州,那张杨苦心营造的基本盘就完了。
他不在乎现在能实控多少郡县,他要的是州吏的征辟、推举的操作机会,以及每年固定的孝廉名额。
这些东西,不管王朝如何变更,只要他的门生故吏还存在,就能源源不断给他的家族回馈影响力。
出身边郡的张杨,太清楚赵基横扫诸胡的含金量!
所以他不怕困守陈留,臧洪没做任何准备,都能人吃人坚守东武阳将近一年时间。
他这里准备充足,明年春水上涨之际,上游船队从河雒、河内出发,自能给他提供粮秣补给。
因此张杨准备独走,放弃与吕布的约定,不遵从高顺发出的撤离、突围信号。
为了自己的家族,为了部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也为了给部众搏杀一个前程,张杨准备死守到底。
薛洪听着张杨的讲述,就说:“今群凶举兵尚未合力,陈留城外止有刘玄德所部两万余人。待冀州、青州、扬州、青州各军抵达,必能层层围困。到那时鸿沟为天堑,我军绝粮无援,如何能渡鸿沟西行?”
顿了顿,薛洪又说:“今太师、太保皆拥戴皇后监国,而关东群凶挟持天子,州郡长吏不从者皆罢官受害。未来太师得胜,以使君之名望、地位,足以领一方大州,何愁家业不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