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四百九十四章 排除万难,支持北伐
第两千四百九十四章 排除万难,支持北伐 (第2/2页)接茬还需要种棉花,有些地方可能会播种玉米,还需要浇灌……
这些事就没一样是轻松的,只靠着妇人很难做到,家里没个劳力,日子必然艰难。
兵部尚书温祥卿走出,坚决反对:“虽说一个月并不会让草原各部落得到多少喘息与恢复,无改其实力折损严重的现实,但魏尚书不能仅仅考虑敌人与百姓,还需要考虑前线将士。”
“他们士气如虹,正是需要奋勇直追,一心荡除元廷最后的力量,如今却因后勤不继要被迫留在蓟州镇一个月,不,等夏收结束,百姓服徭役并出关,至少要两个月——”
“这不利军心,更不利大局。陛下,臣以为,当排除万难,号召百姓服徭役,全力支持朝廷北伐,万不可松了这一口气。”
刑部尚书开济表态:“当务之急是北伐,扩大战争成果,趁势迫使元廷各部落归顺,接受朝廷安置与改造,这个时候过于考虑夏收,有些不合适。”
魏观面色凝重,反问:“若是因此战失了民心——”
开济沉声打断:“那就在这平定草原之后,再努力挽回民心!”
“杨尚书,你的意见呢?”
朱元璋询问。
杨靖苦涩不已,户部尚书恐怕是六部尚书里最难的一个。
若支持北伐,大规模征调百姓服徭役,那就可能出现减产。
虽说减产不减税,百姓该缴的还是需要缴,不影响国库,可这毕竟还有个民心的问题。
对百姓好,他们会记一阵子。
对百姓不好,他们会记一辈子。
事后挽回,并不是一件容易事。
可不支持北伐,又是罔顾大局,这么好的局势,抓紧时间进攻,扩大战果是必须要做的事,朝廷一旦拖后腿,后续一旦草原上各部落坚定了决心,或是开始向西逃窜,那遗留的问题又该如何是好?
要知道,元廷本部,多居蒙古中部、东部,而在蒙古西部杭爱山一带,还有一支并不怎么听从元廷本部的瓦剌部落,一旦西逃的元廷部落被瓦剌接收,他日瓦剌便会成为大明新的威胁。
杨靖思量再三,给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回答:“陛下,臣以为朝廷应该支持北伐,也应该发布公文征召百姓服徭役,支持北伐大业。但具体征调多少百姓,征调何处百姓,当交镇国公决断。”
顾正臣是个有分寸的,他做事朝廷放心。
最主要的是,不管征调多少百姓,顾正臣充当了坏人,朝廷后续挽回民心也好办一点。
朱元璋深深看了看杨靖,这还真是个老狐狸,淡然一笑,旋即威严地下令:“既是如此,太子拟旨吧,徐达为征北大将军,李文忠为征北左副将军,冯胜为征北右副将军,率军北伐,务必肃清蒙古东部、中部元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