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4章 央视露脸,扬名内地!
第724章 央视露脸,扬名内地! (第1/2页)电梯到达一楼,门缓缓打开。
林浩然迈步而出,李卫东和李卫国立即紧随左右。
后面还有十位保镳紧随其后。
酒店外,三辆防弹的黑色奔驰车队已经等候多时。
这些车,都是香江那边运过来的。
在内地,正常情况下不会出任何问题,除了他自己的保镖之外,内地甚至还给他安排了一个小部队保护他。
可对林浩然而言,谨慎一下还是最好的,与其将自己的安全交给别人,不如掌握在自己手中。
虽然内地安排了安保人员,但林浩然始终坚信“安全第一“的原则。
他记得前世许多商界大佬都因安保疏忽而出事,这个教训他绝不能重蹈覆辙。
更何况,如今他的商业版图越做越大,难免会触动某些人的利益。
这些防弹奔驰和精锐保镖,既是对自身安全的保障,也是对合作伙伴的一种实力展示。
“去市政府。“林浩然简短地吩咐道,随后坐进车内。
车队前方,一辆警车开道,后面跟着数辆军车护卫。
这样的待遇,足以看得出内地政府对他的重视了。
车队缓缓驶出酒店,林浩然靠在舒适的真皮座椅上,闭目养神。
下午要与省领导与鹏城市政府洽谈扩大制造业投资以及基建项目的具体合作事宜,这关系到未来数年他在内地的战略布局。
另外,省领导也希望林浩然出出主意,希望他能够给这个改革开放提提意见。
毕竟,这改革开放,虽然是以鹏城为主,但粤省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同样肩负着探索和示范的重任。
省领导深知林浩然作为成功港商,既有国际视野,又了解内地情况,他的建议必将极具参考价值。
没人会因为林浩然年纪小而小看他。
毕竟,别看内地看似环境封闭,可领导们的国际视野可不封闭。
林浩然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内地领导也早已经调查清楚了。
先是利用九龙仓增持战获得第一桶金。
之后,又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商战以及前瞻性的投资,最终获得了如今这富可敌国的身家。
总之,林浩然短暂的数年商业经历,经历大大小小这么多的投资、商战,没有一次是失败的。
这样的商业奇才,他的每一个决策都值得仔细研究和借鉴。
内地领导们明白,改革开放需要的就是这种敢闯敢试、同时又精准把握市场脉搏的精神。
而林浩然,自然也不介意将他的一些想法分享给内地政府。
毕竟,内地发展得越好,他的投资回报就越大,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作为一位从21世纪20年代穿越过来的“未来人”,他即便前世不是什么经济大咖,但凭借着超越这个时代数十年的见识,他脑海中装着内地改革开放数十年的成功经验和教训。
这些宝贵的“未来记忆“,就是他最大的优势。
当然了,改革的本质就是“摸着石头过河”,作为人类历史上首次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的实践,没有任何现成经验可借鉴,出现暂时的问题是探索过程的必然。
但是如果能够让改革开放少走更多弯路,出现更少的试错,让内地更加顺利地发展起来,那么无论是对国家民族,还是对他个人的商业布局,都将带来巨大的收益。
林浩然靠在椅背上,脑海中已经勾勒出一幅改革开放的优化路线图。
他清楚地记得前世哪些政策最有效,哪些弯路可以避免,哪些机遇最能带动经济发展。
比如,他知道应该优先发展哪些基础设施,哪些产业最具潜力,哪些区域最适合重点开发。
他还知道如何更好地吸引外资,如何培养本土人才,如何避开一些错路的发展思路,这些都是经过时间检验的成功经验。
车辆驶过鹏城的主干道,虽然道路还不甚平整,但两旁已经能看到不少新建的厂房和工地。
其中,有不少便是属于林浩然旗下几个集团的产业。
林浩然望着窗外的景象,心中已经有了完整的建议方案。
他打算提出几个关键建议:首先是打造高效的服务型政府,建立“一站式“外商投资服务中心;
其次是重点电子信息、轻工制造等优势产业;
还要建议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为制造业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而像朗维集团旗下那些快消品牌的产品生产,便属于轻工制造业之一。
此外,他准备提出一个具有突破性的建议:尝试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和转让。
这个想法在如今颇为超前,但却是吸引外资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
他记得前世就是直至1987年,鹏城才敲响了土地拍卖“第一槌“,随后,鹏城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了许多。
而这一世,或许可以更早推动这个改革。
而此刻的酒店餐厅内,刘晓丽仍站在原地,手指轻轻摩挲着口袋里的名片,仿佛还能感受到林浩然留下的温度。
她的同伴们好奇地围上来,七嘴八舌地询问刚才的对话内容。
这些与她一道从江城歌舞剧院来的伴舞演员们,个个眼中都闪烁着好奇与羡慕的光芒。
她们刚才都亲眼目睹了刘晓丽与那位传奇的年轻港商单独交谈的情景。
这样的人物,是她们永远难以高攀的存在。
“晓丽,林先生和你说了什么呀?他是不是很严肃?“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姑娘迫不及待地问道。
“对啊对啊,听说他身价好几百亿呢!是不是特别有气势?“另一个短发女孩也凑过来。
刘晓丽只是微微一笑,轻描淡写地说:“我只是鼓起勇气向林先生请教一些艺术方面的问题。”
她牢记林浩然的嘱咐,这件事必须保密。
但她心中明白,从今天起,她的人生将走向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
也许五年,也许十年后,她会在香江的舞台上绽放光彩,而这一切,都源于今天这个秋天的午后,与那个男人的短暂相遇。
窗外,鹏城建设的轰鸣声不绝于耳,就像这个时代前进的脚步,永不停歇。
而每个人的命运,都在这时代的洪流中,悄然发生着改变。
转眼间,时间来到了傍晚的。
晚霞映照在鹏城的天空,而此刻,千家万户的电视机前,数以千万计甚至是上亿的内地民众正围坐在黑白或彩色电视机前,准时收看每晚七点的新闻联播。
这个年代,电视机虽然还是奢侈品,能用得起的不算多,但整个内地大约在使用的电视机有一千万台左右,而一台电视机,通常会聚集许多人过来看。
因此,上亿的观众,还真不是夸张的数字。
节目开始不久,主持人用庄重而亲切的声音说道:“下面播送本台特稿:香江爱国商人林浩然先生助力内地改革开放纪实。”
电视屏幕上,画面切换到了万青-蛇口工业园区盛大开业典礼的现场。
只见彩旗招展,锣鼓喧天,巨大的红色充气拱门上写着“热烈庆祝万青-蛇口工业园区开业大吉“的金色大字。
镜头扫过整齐划一的现代化厂房,高耸的烟囱,以及全自动化的生产线。
工人们穿着统一的工装,精神抖擞地站在崭新的厂房前。
“这是香江爱国商人林浩然先生投资建设的万青-蛇口工业园区,该项目总投资超过五亿港元,是迄今为止内地最大的外商投资项目之一。
园区集研发、生产、物流于一体,未来预计可创造近十万个就业岗位。”主持人的声音充满激情。
画面中出现了林浩然在开业典礼上剪彩的场景,他面带微笑,手持金剪刀,与省市领导并肩而立。
这是林浩然首次出现在央视上。
此前,他虽然也来过内地,却从来没有接受过内地电视台的采访。
随后镜头切换到他在致辞中的讲话片段:“万青-蛇口工业园区将引进国际最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制造业基地。
我们不仅要创造经济效益,更要培养本土人才,带动产业链发展,为内地改革开放贡献一份力量。”
报道详细介绍了园区的规划:占地面积达一百万平方米,主要以轻工业特别是快消产品生产基地为主。
特别强调了园区采用的“前店后厂“模式,即在蛇口设厂,利用毗邻香江的地理优势,产品可直接出口海外。
新闻还重点提到了园区配套建设的职工宿舍、食堂、医疗所等生活设施,称赞这是“以人为本的现代化工业园区典范”。
在千家万户的电视机前,观众们看得目不转睛。
很快,电视屏幕上出现了林浩然在红牛工厂陪同领导视察的画面,接着是他与省市领导会谈的场景。
镜头中的林浩然西装革履,举止优雅,言谈间透着超越年龄的成熟与睿智。
这是完全与内地年轻人不一样的气质与风采。
他那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中偶尔夹杂着香江口音,举手投足间尽显国际化的商业精英风范。
“林浩然先生作为爱国港商,积极响应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率先在内地投资建厂,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
他投资建设的红牛饮料生产基地,引进德国全自动生产线,每小时可生产8400罐饮料,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产品将远销海外,为国家创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