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九十八章 统治埃及
第一千六百九十八章 统治埃及 (第2/2页)一瓶可乐3个钱,能买100张。
“这么便宜?!”朱先烯也震惊了。他没想到看起来总是缺德的罗马,竟然能在这件事上施展仁德。
一瓶可乐能换一百张大饼,这等于白送了。就算埃及货币的购买力没这么高,如此便宜的大饼也足以让在埃及生活的人不需要在意自己会不会饿死。
“所以难怪能养活这么多人啊。”朱先烯感叹着,“所以这个大饼正常情况下多少钱?”
“我看到里面有些大饼是按照补贴标准来制作的,有些不按照补贴标准制作。补贴的三分钱一张,不补贴的三角钱一张。”
“那也不贵啊。”不补贴的也是一块钱三张,这是市场价。
“以及我们去调查了一下,实际成本在两角五分钱左右。所以每卖出去一张,罗马政府就要补贴两角钱。”
“所以,这么做是为什么?”朱先烯对这其中的逻辑很感兴趣。毕竟,这和罗马先前表现出来的缺德作风不太一样。
“主要是基于历史惯性,然后就是现实需求——历史上,罗马政府一直是把面包和马戏当做基本国策,也就是提供免费的口粮,还有丰富的娱乐活动。因为罗马的许多地方,其人口是按照‘大饼几乎免费’的方式来增长的,所以大饼如果陡然开始收费,就会引起剧烈的反弹。所以,这个政策就这么一直执行下来了。”
另一个原因是,是基于大饼自身的特性。
制作大饼需要用面粉,需要使用烤炉来烘烤。面包炉这种烹饪设备,只有达到一定的体量才能节省燃料,而一般的家庭根本就不需要那么大的面包炉。这就让绝大多数家庭,实际上并不会自己制作面包,而是每天都去外面购买。
——完全不和这两个人打交道也不是不行。但是如果没有磨坊主的话,当地人就只能吃煮麦子了。而如果没有面包师,当地人通常就只能吃面糊。毕竟连磨坊主和面包师都没有的聚落,其发展程度是值得怀疑的,当地人也只能用最高效的方式来处理自己的食物。
所以自古以来,磨坊主和面包师的地位在整个以小麦为主食的西方,都极其重要。
磨坊主掌握了从小麦到面粉的关键渠道,而面包师那里则是提供口粮的地方。
有时候地方的磨坊主甚至会因此成为某种“头面人物”。因为麦子和面粉要在他这里寄存之后才会慢慢加工,不少脑筋活络的磨坊主就会利用面粉寄存在这里这段时间进行一些奇妙的操作。与此同时,磨坊主这里因为有大量的人员、货物出入,也可以为犯罪提供庇护。
这也让磨坊主在一般大众中的形象不太好。
所以罗马精准地选择面包师进行补贴。大多数百姓对磨坊主没有议价权,但面包师是有的。通过对面包师进行大量补贴,就可以让这些半免费的口粮尽可能多的分发到所有人的手中。因为如果不补贴,磨坊主和面包师的存在就会掌控所有人的口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