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篡蒙:我岳父是成吉思汗 > 260章 大宋,亡了

260章 大宋,亡了

260章 大宋,亡了 (第1/2页)

虞小九叮嘱道:“你半价卖一百匹棉布,当然可以。但要注意,得官家入了皇宫之后再卖。要不然,街坊邻居们贪便宜,都来你这买东西了,岂不是抢了官家的风头?”
  
  “放心,我又不是傻子。”
  
  接下来,虞小九出了“老顺祥”,继续卖小报,以新官家的名号吸引着顾客。陈有财联络进货商,准备大促销的棉布。
  
  随着赵朔的即将到来,整个临安城都陷入了某种莫名的振奋和激动之中。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临安南方四百里外的明州城知府衙门了。
  
  明州,也就是后世的宁波。
  
  “三位相公,朕这《罪己诏》是非下不可吗?”
  
  赵昀手拿着大宋天子的玉玺,看着眼前那道《罪己诏》,迟迟不肯盖下,满怀不甘的向他半个月前新任命的三个宰相看来。
  
  头一位,原大宋礼部尚书兼给事中李宗勉。从资历上讲,李宗勉在大宋朝堂上的地位仅次于郑清之和乔相简,他当这个首相,堪称实至名归。
  
  第二位,原来的福建安抚使吴渊。吴渊亲自率军勤王,忠心可嘉。南宋朝廷逃亡的第一个目的地是福建,不封人家一个参知政事兼签知枢密院事,好意思吗?
  
  第三位,就是当初在朝堂上首倡迁都之议的范钟。把此人提拔为新相,也算酬定策之功了。
  
  现在这三位新宰相,也实在是没有别的办法了。
  
  他们从临安出发的时候,有巴鲁营两万。这两万人都是女真人中精挑细选的壮士,既与赵朔有着血海深仇又没有家眷,倒是好办。
  
  但是,还有两万殿前禁军呢,光家眷就高达八万之众。
  
  再加上一万三千的各地勤王兵马,以及随着赵昀走的朝廷大臣及其家眷,总人数近十四万。
  
  这么多人,指望通过征调临安附近的船只,从内河扬帆入海逃亡,是完全不现实的,只是走陆路。
  
  他们的计划,明州港是大宋数得着的大港,有大量的海船。从明州征调所有海船,足以载着这十四万人抵达泉州了。实在不行,继续扬帆入海,迁都广州。
  
  但是,不到四百里的路途,就出现了无数逃亡。
  
  首先出问题是殿前禁军,他们的确世受国恩,待遇非常好,对大宋也甚为忠心。
  
  但是,原来的待遇也太好了。
  
  出了繁华的临安城,才行了三天路,就不知多少殿前禁军叫苦连天,更别提殿前禁军的家眷们了。
  
  他们几乎一辈子没离开过繁华的临安城,哪里吃得了这个苦?
  
  第三天夜里,就有大约五百殿前禁军带着自己的家眷开了小差,回临安了,这就是两千来人。
  
  第四天跑了三千!
  
  第五天跑了五千!
  
  殿前禁军如此大规模的逃亡,当然让那些勤王兵马起了小心思。
  
  哦,以前殿前禁军是亲娘养的,我们是后娘养的。真到了用得着的时候,我们要去拼命?
  
  凭什么啊?
  
  再说了,皇帝都抛弃宗庙了,我们抛弃皇帝又有什么大不了的?就算要给大宋殉葬,也得皇帝和殿前禁军靠前吧?
  
  于是乎,这些勤王兵马也开溜了。
  
  朝廷手中的嫡系兵力不足,自然也就压制不住巴鲁营。
  
  他们的确和赵朔有着血海深仇,但是,这大宋朝廷怎么看也不像是靠得住的样子,能好好活着谁想死啊?
  
  有些巴鲁营战士战士开了小差,甚至有两千巴鲁营战士直接趁着夜色,突袭中军,意图抢了一部分财货再走,好不容易才镇压了下去。
  
  不管怎么说吧,等到了明州,赵昀的麾下只剩下八千女真人组成的巴鲁营。也不知道这些人是铁了心和赵朔作对,还是等待时机,也狠狠的抢上一把的。
  
  勤王兵马还剩下六千左右,其中近一半,还是吴渊带来的。他们的老家在福建,本来就是顺路,也不知现在怀着什么心思。那高达两千之众的色目兵,就真的对大宋那么忠心耿耿?
  
  殿前禁军最惨,现在还剩下五千人左右,算上他们的家眷,也不过是两万五千人。
  
  那些随驾的大臣们也不可靠,被造反的巴鲁营杀了一些,又逃走了一些,就剩下六七十人了。连同他们的家眷在内,也不到五百。
  
  总而言之,这还不到半个月呢,从临安出发的近十四万人,现在就剩下了个零头——四万人。
  
  好么,赵朔还没派兵追击呢,就是这个德行。
  
  真和赵朔打起来了,这南宋小朝廷,岂不是眼瞅着就要玩儿完?
  
  没办法,三位宰相商量来商量去,才做出了要赵昀下《罪己诏》的决定。
  
  在这《罪己诏》里面,首先承认,赵昀不但无功于华夏,反而对抗王师,并害死了忠臣孟珙的母亲,实在是罪孽深重。
  
  然后,赵昀宣布,从即日起,去帝号,称宋王。赵朔顺天应人,德被苍生,应有华夏。
  
  最后,赵昀请求赵朔给他三年时间,戴罪立功。
  
  他要以福建、广东和广西为基,攻打安南,为华夏开疆拓土。无论成与不成,这三个地方三年后必定交给赵朔。
  
  总而言之一句话:赵昀承认赵朔华夏之主的身份,如今只求在华夏之外夺得一片土地,苟全性命,堪称卑微到了极点。
  
  主动承认害死了孟珙的母亲,更是让他的名声以后要顶风臭着八百里。
  
  李宗勉满面苦涩,道:“古语云,主忧臣辱,主辱臣死。臣等如果有其他办法的话,宁可一死,也不愿意陛下受此奇耻大辱。但是,事到如今,除了尽力消除赵朔对陛下的敌意,实在是没办法了啊!”
  
  吴渊道:“无论福建,还是两广,都是华夏故土,赵朔是不可能放弃的。以我大宋的实力,也不可能挡得住他的兵锋。陛下何不做个顺水人情?”
  
  “天大地大,总有我大宋君臣的容身之地的。安南不行,还有南洋中的无数小岛。臣世受国恩,即便粉身碎骨,也要和陛下一起再建大宋!”范钟也出声附和。
  
  这三人都是标准的士大夫,对大宋不能说不忠。只是实在没有对抗赵朔八旗军的胆子,选择了放弃华夏,去欺负蛮夷,延续大宋的国祚。
  
  话刚讲完,三人的眼圈都有些泛红。
  
  “好……好吧!”
  
  三位宰相众口一词,赵昀心中失去了一切侥幸。
  
  啪!
  
  “大宋受命之宝”,重重地盖在了圣旨上。
  
  这枚大宋太祖赵匡胤命人刻制,用了二百七十四年,代表着大宋皇权的印玺,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它将和另外七枚副玺一起,由赵昀派出的使者带着,八百里加急,送往临安,等待赵朔的接收。
  
  大宋,亡了。
  
  一个崭新的朝代,将迎来它的新生。
  
  赵昀将这份《罪己诏》公告天下之时,别管是真的还是假的吧,明州城内外一片哭声。
  
  当然,第二天赵昀带着“天子八玺”的使者,到达临安之时,临安的气氛就完全不一样了。
  
  各个报坊加印小报,整个临安城一片欢腾,各报坊乃至于众多报童们都趁机小赚一笔。
  
  陈有财都做出决定,紧急将半价售卖的棉布,增加到一百五十匹。
  
  毕竟,之前只是赵朔入住临安。
  
  现在,赵昀都承认赵朔是华夏之主了,这是正儿八经的改朝换代啊!
  
  庆贺活动,必须加码!
  
  时光似箭,眨眼间,赵朔驾临临安的日子到了。
  
  临安城,嘉会门外。
  
  嘉会门是临安的正南门。从嘉会门经宽广的御街,可以直达皇城乃至于皇宫。按宋国的规矩,只有皇帝亲征,或者祭天归来,才能从此门入城。平时此门封闭,严禁任何人出入。
  
  所以,嘉会门既是临安最大最为华丽的城门,又是最为不常开启的城门。
  
  今天,嘉会门不仅两扇城门大开,而且三层朱漆城楼上披红挂彩,分外喜庆。
  
  门前两侧的官道,更是垫以黄土,泼以净水,修的异常平整。
  
  官道两旁广搭着彩棚,彩棚下拥拥簇簇着十二万临安百姓,绵延出五里之遥。
  
  在这些百姓之前,则是宋国留在临安的八百一十七名大小官员。
  
  他们没有身穿代表归降的素衣白袍,而是身着平民百姓的服饰,身穿蓝色四襈衫,脚蹬棉布鞋。
  
  因为,赵朔早有旨意到,此次征宋,并非为了征服江南的汉人,而是解救。
  
  “救黎民于水火,解百姓于倒悬”!
  
  留在汴梁的文武百官,既然主动投降,自然属于要被解救的汉人之列。
  
  能不能当官暂且不论,至少不应以“降人”待之。
  
  轰隆隆~~
  
  巳时二刻,远方的官道上马蹄声如雷,仿佛整个大地都在微微颤动。
  
  一支黑盔黑甲的骑兵部队,从远方疾驰而来,既如一道黑色的闪电般迅捷,又如同一道黑色洪流般不可阻拦。
  
  “这就是王上的黑骑亲军之威吗?果然不同凡响。光看这气势,就比大宋那些殿前亲军强了不知多少倍了!”很多知兵的官员暗暗想着。
  
  “止步!”
  
  随着一声吆喝,三千奔驰的铁骑陡然止步,并且分作两列,站立在官道两旁。
  
  整个过程干净利落,队形不见丝毫散落,前后笔直得如刀削斧剁的一般。
  
  如此令行禁止,三千人如一人,当真比起刚才那道黑色洪流来,还要可畏可怖。
  
  然后才有一人头戴金盔,身穿玄金冷锻铠,骑着一匹淡金色的高头大马,在四十名甲士的护卫下,向前方缓缓行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