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3章 赵朔工坊,改变世界的力量!
273章 赵朔工坊,改变世界的力量! (第2/2页)也许是穿越的福利,赵朔虽然年已五旬,但不但面相也就三十多岁,而且体力也和三十多岁的时候差不多,并未见衰老的迹象。
有时候赵朔都会暗暗怀疑,莫非自己这一世,还能来个超长待机?
功夫不大,造币工坊内就只剩下了赵朔和郭珣二人。
郭珣这才小心翼翼地道:“臣想问的,就是天上的雷霆。有人说,雷霆是天怒所至。但是,夏季有雨的时候,就雷霆阵阵,总不能次次都是上天发怒吧?”
“还有人说,雷霆本质就是火,因为被雷击之人,如同火烧类似。但是,事实上,虽然形似火烧,还是跟火烧有很大不同的。”
“第三种学说,是说阴气和阳气激荡为雷。王上,您学究天人,能不能告诉臣,这雷霆究竟为何物呢?”
“原来你是想知道这个啊。”
赵朔这才明白,郭珣为什么要他屏退左右了。
一来,人们普遍认为,这雷霆跟上苍有关。郭珣问雷霆之事,不是大犯忌讳吗?如果郭珣当众向赵朔问出这个问题,赵朔又特别在意这种事,说不得要杀鸡儆猴了。
二来,即便赵朔不在意雷霆和上苍有关,但他也不知道雷霆是怎么回事,回答不了这个问题怎么办?那不是让赵朔的脸上不好看吗?还是单独奏对的好。
赵朔想了一下,道:“我认为,阴阳激荡为雷的说法,比较准确。”
“为什么?”
“你仔细想想,雷霆概括起来,到底是什么现象?无非是先有闪光,然后传来巨大的声音而已。”
“日常生活中也有类似的例子。比如冬天,天气干燥的时候,用梳子梳头,或者穿衣脱衣时,就可能听到轻微的啪啪声,甚至在黑暗中就能看到微小的光亮。把这种现象放大了,不就是雷电吗?”
雷电和静电还是有很大的不同的,但都是电荷放电现象。在这个时代,已经是非常正确的说法了。
“对啊!我怎么没想到呢?”
看到苹果落下的人多了,发现万有定律的可只有牛顿一个。
郭珣当然也看到过生活中的电荷放电现象,但从未将其和雷电联想在一起。
此时的他,心中豁然开朗,道:“可能是梳头时,梳子上带着一些阴气,头发上带着一些阳气,阴阳相激产生了这种现象。天上的雷霆,也可能是有的云层带阴气,有的云层带阳气,阴气和阳气激荡产生了雷霆。只是云层所带的阴阳两气,比梳子和头发多多了!”
其实郭珣这个说法并不准确。雷电既有云层内部的放电,也有云层之间的放电,还有云层和大地之间的放电,主要是巨大的电势差引起的。
但仔细解释起来,远不是三言两语能说得清的。
赵朔只是道:“我也不是神仙,哪能什么事都知道?只是将自己的一些想法告诉你,到底是不是这么回事,还得你亲自想办法验证。”
“是,臣一定想办法仔细验证。”
郭珣心思单纯,有着极强的求知欲。此时脑子已经不由自主地开始想如何验证了,目光有些呆滞。
赵朔干脆又多提点了一句,道:“我征战天下时,曾经看到过一种巫师骗人的玩意儿。在醋里面,放上一根铁棒,一个铜片。当在外面用一根金属线连接铜片和铁棒的时候。那金属线就会迅速的发热,铁棒和铜片上还会出现激烈的气泡。我猜测,这也是一种阴阳相激的方式,只是比用梳子梳头更加温和。呃……”
说到这里,赵朔陡然间心中一动。
他所说的这种装置,就是“巴格达电池”了。
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巴格达附近地区出土了一件文物。仔细测量,这件文物竟然是公元前二百多年制成的。
只要在这件文物里面倒入酸性液体,连接导线,就可以产生稳定的电流。
当时这玩意儿究竟是用来干什么的?
有人猜测是用来进行最原始的电镀,有人猜测是进行类似针灸的医疗,还有人猜测是巫师用来装神弄鬼的。
甚至有人怀疑,这完全就是一个巧合。因为没有发现导线,当时的人未必就是把此物当电池用的。
不管怎么说吧,这种最原始电池的技术含量几乎相当于没有。有铜有铁,再倒入一些酸性液体就行,就算稀释的柠檬汁都可以。
赵朔原本没准备发展电力科技。
现在连蒸汽机,赵朔的工坊里面都完全搞不出来。就更甭提什么电气革命了,似乎完全没必要白费力气。
只是今天郭珣问到这里了,赵朔就解释两句。不过,仔细想来,这电池的技术含量也太低了吧?
再改进改进,似乎也不难。
五百年前,就已经有硫酸了,被称为“绿矾油”。
铜铁组合的发电效率,的确比不过铜锌的组合。但是,提炼出来锌来,也没太大的难度。
北宋时期,人们就用锌矿石和铜合炼,让铜钱的颜色更加接近黄金了。到了明朝时期,纯锌已经成为正常的大宗交易物资,被称为“倭铅”。“倭”字取“猛烈”之义,指锌的化学活性强于铅,而非指代扶桑。
铜有了,锌有了,稀硫酸有了,基本可用的电池不就有了吗?
这些电池串联起来,就能提高电压!
有了合格的电源,有线电报又有多远?这可比蒸汽机的技术难度低太多了。
就算这种电源的成本高一些,但对于一个世界性的帝国又算得了什么?
而有了电报的世界性帝国,对于维持大一统又有着怎样的好处?
赵朔越想越觉得有戏,继续道:“你可以仔细改进这种装置,如果威力足够大的话,应该就能想办法看到电光听到响声了。再仔细研究下去,不但可能发现雷霆的秘密,还可能用雷霆的秘密造福世人。”
“比如,这激荡的阴阳之气,为什么能够通过金属线传输?能不能测量出来,究竟有多少?速度究竟有多快……”
随着赵朔的一步步引导,郭珣的双目越开越亮。
郭珣当初之所以来哈尔喀贵城游历,是因为听说此城又被人们称为“匠人之都”。东西方最聪明的工匠都在那里,这世上的新鲜物事也大都出自那里。他想来哈尔喀贵城,和这些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交流交流学问。
另外,还有一个说法,什么香水、白盐、热气球等物事的发明,都和赵朔本人有关。
对于这个说法,郭珣当然嗤之以鼻了。
赵朔乃是天下大国之君,还经常御驾亲征。就算真的是什么大学问的人,又哪来的研究时间?不用问,这个说法是底下的人有意拍赵朔的马屁,把工坊的成果都安排到赵朔的身上。
不过,郭珣加入工坊以后,渐渐发现自己之前的想法竟是错的。
他已经加入工坊三年多了,参与了金属螺杆和齿轮银币的制造,也算工坊的核心人员之一了,能查阅工坊的大部分资料。
也接触了很多工坊的匠人。
他赫然发现,那些新鲜物事,果真和赵朔的指导有着很大的关系。尤其是孙威,平时谈起赵朔来,满脸的敬仰之色,那绝不是什么拍马屁的表情。
当郭珣听孙威谈到,赵朔早在几十年前,就预言了北极之地的极光时,简直惊讶的合不上嘴巴。
工坊根据赵朔的提示,制出精美的白糖,更是郭珣亲自经历过的,不能不信。
现在,郭珣又听到了赵朔讲述雷电的秘密。
他百思不解的雷霆的秘密,竟然被赵朔信手拈来,描述出一条可行的研究之路!
那种奇怪的装置,他的确没见过。
但是,仔细想想,即便见了又能怎么样呢?
他还不是见了,日常生活中梳子梳头的放电现象?怎们就没联想到雷霆呢?
就算联想到雷霆,也不可能想如此重大的功用。
只能说,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他和赵朔的差距太大了。
再仔细想想,如果真如赵朔所言,研究透了这雷电的学问,能让百里消息须臾即至,那又是什么光景?
不但足以青史留名,还足以改变整个世界!
这是何等光明的前途?
现在的郭珣,不但对赵朔佩服的五体投地,而且已经下定决心,下半辈子,就死磕这电学了,一定要把王上预言的这种千里传信的装置搞出来!
赵朔察言观色,对郭珣的表现也非常满意。
如果真能把有线电报搞出来就太好了。他的命令将能在一天之内,传遍有线电报到达的每一个角落,其意义真是如何形容都不为过。
而郭珣推动电学革命,恐怕也将成为世界史上数得着的科学之一,甚至连“之一”二字都未必有。
仔细想想也挺有意思的,另外一个时空,最伟大的科学家牛顿,做过皇家造币厂的厂长。
在这个时空,最伟大科学家的名号,恐怕要落在郭珣的头上,也主管着造币工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