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二章:朝廷也就是几座宫殿、几处署衙,饭还是要分锅吃的
第二百七十二章:朝廷也就是几座宫殿、几处署衙,饭还是要分锅吃的 (第2/2页)大司农署也短暂拥有过铸币和抵制、回收劣币的职责,但很快权力便被剥夺转而交给太尉,在太尉府设金曹,主货币、盐、铁事,而这两者还只是中央朝廷拥有过铸币权的职能署衙,甚至出现过三个机构同时铸币的情况。
中央铸币权力混乱的原因,是由于铸币权放权给了地方。
重要的郡国,比如南阳郡、沛国、京兆尹、河南尹等地,也被允许设立铸钱作坊,地方铸币活动由郡守或国相负责管理,通常会委派专门的属吏“督铸钱掾”负责,由中央朝廷进行监督和验收。
但这种制度随着时间推移被腐蚀只是早晚的,永远不要用铸币的事情来考验人心,面对堆积如山的五铢钱,人性中的贪婪只会被无限放大。
同时钱币模具和陶质钱范也都流传至其他郡国,落入各地世家豪门手中,非法私钱也就开始逐渐流行。
私铸盛行就会导致劣币泛滥,而劣币泛滥的结果便是经济混乱,五铢钱的购买力大幅下跌。
但封建王朝对于金融和钱币的理解力和重视度实际上并不高,尤其是封建王朝早期的时候,后汉的天子们不仅没有大力禁绝,反而看着这些民间劣币,表示……
诶,朕有一个点子!
没道理民间可以铸造劣币,朕这个天子怎么就不能铸造劣币啊!
第一个铸造劣币的正是世祖光武帝,减少了五分之一的前汉五铢钱的重量发行建武五铢钱。
不过相对于王莽发行的国宝金匮直万、国珍金匮直五千、布泉、大泉五十饼钱、货泉饼钱而言,建武五铢钱总算是正经的五铢钱货币了,百姓们也不想再计较那么多,但依旧会将前汉的五铢钱奉为最上等的良币。
后汉中期,为了应对百年来的凉州羌乱和不时爆发的鲜卑、匈奴、高句丽以及诸多南蛮袭扰,后汉朝廷直接开始正式铸造诸多劣币。
孝桓皇帝时期,朝廷正式演绎了一番什么叫作“一文钱掰成两半花”,将一枚五铢钱掰成两半,即“对文钱”和“綖环钱”。
“对文钱”,是指一个五铢钱被剪凿后的中心部分,其剩余的外环部分称为“綖环钱”。
当朝廷和地方官府以及各地豪强一同铸造劣币的时候,名义上被唤作“五铢钱”的货币购买力自然是大幅下跌。
以如今五铢钱的购买力,,一石70钱的粮价已经是一个危险的信号了。
米贱则伤农!
这意味着,今年农民的收入可能会出现问题!
刘辩看向一干重臣,左手撑在桌案上,身躯微微前倾道:“朕欲重启常平仓,谷贱时增其贾而籴,以利农,谷贵时减贾而粜,以利民。”
什么是常平仓,也就是调控物价的仓库,而这个物价主要是粮食。
也就是在粮食丰收、价格低廉时,朝廷以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粮食储存起来;而在粮食歉收、价格高昂时,朝廷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出售库存粮食,以此稳定粮价,保障民生,防止“谷贱伤农,谷贵伤民”。
这是孝武皇帝时期颁布的政策,然而在前汉末被孝元皇帝废黜,虽然在后汉被世祖光武帝恢复,却也是由于财政压力和吏治腐败等问题,管理经常废弛,常平仓亦是时设时废。
原本常平仓在后汉虽说时设时废,但部分地区还是能运转的,但那所谓的“三君”、“八厨”、“八顾”等清流士人总是认为,市场经济应该是自由的,不应该通过朝廷去干预市场进行宏观条款,认为这样的行为是在与民争利。
对,在朝廷的制度侵犯了士人阶级的利益时,商贾这些贱民在士人眼里也算是“民”了!
所以他们正式废除了常平仓制度!
殊不知,百姓先前还能奢望朝廷今年启动常平仓调控粮价,在卖身为奴成为世家豪门的人形韭菜和造反以及饿死外,选择等待粮价被调控。
然后第四条路被废除了,堵死了百姓在灾荒年指望朝廷平抑粮价的最后一条生路,因此要么选择当人形韭菜,要么便是造反,没有人愿意老老实实饿死!
没有人不想求生,因此饿死这条路很少有人选择。
哪怕是去当人形韭菜,虽说过得也算不得好,却也算是一条活路,一条不用冒着杀头的危险造反的活路。
太仆卿张温闻言颇有些惊讶,眼中精光一闪。
他是担任过大司农的,对于常平仓制度自然是不陌生的,自然是举双手赞成,立刻抚掌赞同道:“此乃善政,国家仁德泽被苍生,当为之!”
“臣附议,此德政也,当速设常平仓。”大司农曹嵩也向天子俯身行了一礼,但旋即话锋微转,试探性地问道,“不知国家欲将此仓归于何署管辖?”
曹嵩这便是在明知故问了,若当真确定要将常平仓设在大司农署衙之下,那何必开什么大会,直接在大司农署衙开小会,交代平准令甄逸兼任常平令便是。
很显然,天子想要将常平仓剥离出大司农署衙,不过曹嵩还是想要争取一下。
毕竟常平仓运转得好,那就不仅仅只是调控粮价这么简单了,桑弘羊任大司农时,能让常平仓在调控粮价的同时进行盈利,这就是个人的本事了。
曹嵩想要进一步表现一下他的能力,却被天子拒绝了。
采购和销售若是由一人负责,这常平仓的上下官员还能干净吗?
刘辩嘴角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略微侧着身子看向曹嵩,手中木棒轻轻敲击着玉磬,清脆的击磬声传至曹嵩耳中,曹嵩微微抬起头看向天子。
却见天子手持木棒隔空朝他虚点了点,眼眸微眯,语气平淡道:“朝廷也就是几座宫殿、几处署衙,饭……还是要分锅吃的。”
分锅吃饭?
“饭”是什么,是政治资源,是权力份额,一如秦朝的三公。
军事这碗“饭”分给了太尉,政治这碗“饭”分给了丞相,而监察这碗“饭”分给了御史大夫。
大汉为何要设立内朝的尚书台、侍中寺,与外朝的三公九卿两套班底呢?
不就是分为两口大锅,大锅之中又分为一个个小锅,小锅之中还有小锅,彼此相互分权,相互制约,相互扯皮?
曹嵩顿时一惊,后背惊出一层薄汗,旋即意识到了问题所在,心中懊悔不迭。
他有些立功心切了,却忘记了如今大司农署的权力之重。
大司农既管控盐铁,又掌管农耕赋税,若是再将常平仓这柄调控粮价的利器把控在手中,权柄过重,这是触犯大忌的事情。
难怪天子要让平准令甄逸与会!
(4660字)
——
PS:对文钱(下图)
綖环钱(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