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三国:我不是刘辩 > 第二百七十三章:卢植:这竖子告老夫的家长?

第二百七十三章:卢植:这竖子告老夫的家长?

第二百七十三章:卢植:这竖子告老夫的家长? (第1/2页)

见曹嵩低下头,刘辩微微颔首。
  
  曹嵩呢,是没有什么坏心眼的,只不过是立功心切,或者说是贪慕那主持常平仓可能带来的巨大声望
  
  常平仓这件事,办好了就是天大的功德,民间百姓不仅要为这个主办人刊石纪功,甚至是生立祠,死立庙!
  
  桑弘羊没有被立祠立庙,完全是因为孝武皇帝穷兵黩武打得海内荒芜,硬生生将桑弘羊“生立祠死立庙”的资格给打没了。
  
  当常平仓都压不住粮价,苛捐杂税却日益繁重时,百姓的怨气无法直指皇帝,自然就倾泻在桑弘羊身上了,因此百姓别说感谢他了,没把他家祖坟挖了都算客气了。
  
  不过,立祠立庙也不是寻常人有资格得到的荣耀,黄巾之乱后,朝廷严令禁绝淫祀,也就是禁绝非官方许可的祭祀。
  
  无论是建设神明或是非大汉历代君王的祠庙,或是为之设祭,组织者都是要处以死刑的,至多只能在石碑上刻录其功德生平。
  
  上月左冯翊丁原奏报,颌阳县令曹全在凉州羌乱后,慰藉老人,照料鳏寡,以私财买米粟,赈济残疾盲哑,逃离颌阳县的百姓们听说曹全实施仁政之后全部回到家乡,重新登记户口,根据田册的记录归还百姓原有的土地,为百姓所感念。
  
  县丞王敞等便率众集资为其立碑颂德,左将军府长史李儒也是颌阳县人,因此遣族人代为募捐五万钱,并托董卓出面,请动“凉州三明”、故太常卿张奂之子,以草书中的章草闻名的张芝为曹全书写碑文。
  
  寻常人也许要等个一年半载才能走完这个审批流程,甚至大部分情况下,这份奏疏都不会引起关注,被搁置直至消失,但若是在座的重臣被百姓立祠庙,谁还敢卡这个审批流程一年半载甚至是无视?
  
  因此若说谁不贪慕这桩功德,那定然是假的,瞅瞅三公九卿们眼中难掩的热切,连一向持重清直的尚书令刘陶和尚书仆射羊续都坐不住了。
  
  刘陶清了清嗓子,率先开口道:“国家,既然此事不归于大司农署,不如由尚书台来牵头,交由民曹尚书冯芳主理如何?”
  
  民曹尚书冯芳有一女,被太上皇后看中,有意纳入天子后宫之中,如今正在家中由宫里的姬傅教导宫中礼仪,也就是说这冯芳也算是外戚了。
  
  虽说是冯芳此人早年曾与宦官结为姻亲、被宦官所扶植提拔,但对于冯芳的能力,刘陶还是较为认可的。
  
  既然这常平仓的事务如此重要,那交给天子信得过还有能力的外戚,岂非更好?
  
  同时作为尚书令,他刘陶也能分到一杯羹。
  
  羊续虽以清直著称,此刻也难抵诱惑,紧接着补充道:“有太傅和三公录尚书事,又有侍中寺的侍中、黄门侍郎和治书常侍平尚书事,想来此事也难以出现纰漏。”
  
  随着羊续的话音落下,不得不说一干重臣也都动了些心思。
  
  到了他们这个身份和地位,能让他们心动的东西已然不多了,三公九卿已然是立于顶点的官位了,那自然就是好个名。
  
  即便不是主办人,只要在史书上留下只言片语,或是在家族志里记录这桩事,也能流芳后世。
  
  羊续的话表面上是在说,有这么多重臣一同监管,常平仓的腐败问题应该很难发生,但实际上就是在告诉所有人,选择将常平仓事务交给尚书台是最为公平的分配方式,这样大家都能分到一杯羹。
  
  当然,按照这般分配,那九卿就只能分到个空碗了。
  
  今天这场小会,明面上就是分成两大阵营,外朝的三公九卿和内朝的尚书、侍中寺。
  
  但大锅饭终归是分小碗吃的,三公和九卿各有各的碗,尚书台和侍中寺亦然。
  
  羊续一口气拉拢了地位最高、权力最盛的三公,还邀请了作为天子心腹的侍中寺上桌吃饭。
  
  一锅饭,装满了三个碗,九卿的碗里没有吃食,他们还能同时和三方既得利益者闹腾?
  
  不满也得憋在肚子里!
  
  尚书台斗不过三公,还斗不过你们这群没有录尚书事之权的九卿吗!
  
  刘辩对羊续倒是也有些刮目相看,他没有预料到羊续这个浓眉大眼的家伙竟然还有这样的一面,忠直之臣也有未必缺乏政治手腕呐。
  
  只是很可惜,这桩事刘辩不准备交付三公九卿或是尚书台等现有的任何署衙置办,而是要另起炉灶!
  
  市舶司!
  
  贾诩缓缓起身,向天子一礼,向天子提出了另立官署机构建议,道:“市舶司下设市司与舶司,市司下设盐科、铁科、丝科、酒科、粮科,分掌盐铁丝粮价格,舶司下设漕科与海科,分掌漕运事及海运事。”
  
  “市舶司,设市舶使一人,秩二千石;下设左丞一人,掌市司监察,右丞一人,掌舶司监察,各秩千石;市司与舶司,各设主司一人,秩千石,其余各科设主事一人,秩六百石。”
  
  贾诩话音未落,殿内已是侧目纷纷。
  
  新设官署机构这种事情,若无天子授意,或是事先向与天子交底,贾诩也未必敢轻易在这御前会议上提出。
  
  高望适时领着内侍将早已备好的《市舶司架构详述》分发至每位重臣手中,看着这份条理清晰、架构分明的方案,若说天子不知情显然是没有人会信的。
  
  只是市舶司架构虽完备,几乎挑不出太多问题,但这一项项职权,俨然是将大司农署原本的职权剥离了大半,几乎将涉及商业的核心职权尽数交给了市舶司,盐、铁、丝、酒、粮,这是大汉最为主要的几种交易品。
  
  光凭贾诩,还不敢堂而皇之地在这场会议上削大司农的权,这定然是天子的意思,这不由令人下意识猜想天子究竟是何时开始筹备这件事。
  
  这件事不由令人浮想翩翩,今日天子削大司农的权,来日是否要削他们其他三公九卿的权呢?
  
  刘辩将众人的神色尽数收入眼底,这个市舶司自然不是贾诩的创想,但身为天子,许多事情就不能由他这个天子亲自冲锋陷阵了。
  
  譬如眼下,若是曹嵩不愿意放权,与他这个天子爆发强烈争议,甚至闹得很不愉快,这件事就没有转圜的余地了。
  
  而若是由贾诩提出,即便众人皆知天子是幕后推手,是天子在背后使劲,但那最多是天子不慎被人蛊惑蒙蔽。
  
  再严重,也不过是“诛贾诩,清君侧”,而不是“暴君人人得而诛之”。
  
  其实刘辩在频频收到大司农署屡次请求扩招属吏的奏疏后,便意识到大司农的权力实在是太重,即便这已经是在后汉经过削权过的大司农,而且大司农署官员的分工也不合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