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五章:迁中原富户十万户,奉天子寿陵!
第二百九十五章:迁中原富户十万户,奉天子寿陵! (第2/2页)还以为你卢植终于转性了,不再任由天子胡闹,终于要规劝天子,却不料竟如此心肠歹毒,提出这等“祸国殃民”之策!
大汉的士人对“陵邑制度”的憎恶可谓深入骨髓,甚至有诸多重臣公开批评陵邑制度“大失天道,逆于人心”,“靡财弹力,天下匮竭”,甚至有人将其比作暴秦苛政,视其为足以亡国的暴虐之举。
那究竟什么是陵邑制度?
高皇帝九年,太祖高皇帝在刘敬的建议下,在为自己营建寿陵附近修建陵邑,迁徙六国贵族后裔,尤其是齐楚的昭氏、屈氏、景氏、怀氏、田氏等族群,降低六国贵族后裔在地方的影响,充实因战乱而凋敝的关中人口。
孝惠皇帝时期,关东豪强势力初露端倪,但尚不足以引起朝廷警惕,因此这一次修建陵邑只是为了充实人口,但多是迁徙关东倡优乐人及其家族。
孝文皇帝时期,关东仍在恢复发展,故孝文皇帝并未大规模迁徙人口修建陵邑。
自孝景皇帝始,由勋贵衍变而来的关东豪强、富商巨贾逐渐崭露头角,引起朝廷重视,于是开始大规模迁徙关东的郡国豪强和富户。
孝武皇帝则是迁徙了关东拥有三百万钱资产的家族,共计六万户近三十万人。
孝昭皇帝在霍光的建议下,大量迁徙秩二千石及以上官吏家族。
孝宣皇帝则直接将目标对准了关东出身的丞相、将军、列侯、秩二千石及以上高官以及家产百万以上的豪富,将其大量迁往陵邑。
而被迁徙者原本拥有的土地?
天子仁德,见不得你们的土地荒芜!
因此在他们被自愿的情况下,以远低于市价的价格收购了。
当然,你也可以不选择卖给朝廷,那就看看地方官署敢不敢给你办理田地和宅邸的过户手续,也看看谁敢在朝廷手里抢食!
因此,每一次为了“奉天子陵邑”而进行的迁徙,对关东的世家豪门而言,不啻于一场浩劫,也是关东势力的大洗牌。
数十年积累的家族基业瞬间化为乌有!
即便尚有余财,举族迁徙途中的庞大开销也需自行承担。
朝廷只会规定一个期限,命你在期限内举族迁至陵邑,至于如何抵达,那是你自己的事。
抵达陵邑后,宅邸需自建,宅邸所占土地以及作为生计的耕田也皆需向朝廷请购。
至于土地的价格?
既是天子选定的吉壤,自然是风水宝地。
朝廷允你家族将来得以葬此此等风水宝地,于天子为邻,难道不是皇恩浩荡?
冲着这份皇恩,朝廷以高于市价十倍甚至二十倍、三十倍的价格“贱卖”给你,够意思吧?
因而这场迁徙,往往耗尽了豪强家族的大半资财。
那些本身有官职爵位在身或是经学传家的家族,或许还能凭此在关中重新立足发家,但那些空有财富却无官爵、家学的豪强,则只能眼睁睁看着家族走向没落。
这便是此刻满殿豫、兖、司隶等中原籍贯官员,为何会不顾斯文体统,对卢植进行不加掩饰地进行人身攻击的缘由。
他们的先祖费尽心机,好不容易遇见个好忽悠的蠢货,骗着孝元皇帝时期将陵邑制度视为“扰民”的暴政,哄得皇帝下诏废黜。
如今卢植轻飘飘几句话就想恢复这“吃人”的陵邑制度?
这无异于掘他们的祖坟,断他们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