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七章:我自己搞,新“弘农杨氏”!
第二百九十七章:我自己搞,新“弘农杨氏”! (第2/2页)杨懿虽是弘农杨氏之人,但属旁系。
弘农杨氏的嫡支有两支,最为正统的一支是如今的汝南郡守杨琦。
杨震与原配王氏所生嫡长子名为杨牧,承袭了杨震富波侯的爵位,并担任了富波相,延续了“清白吏”的家风,杨琦更是因为敢于进谏,被太上皇刘宏半誉半讽为“奇所谓杨震子孙有强项遗风,想死后又当致大鸟也”。
杨赐的父亲杨秉则是杨震的续弦的继室所生,双方都算具备了“嫡”的身份,加之两支后代发展都不错,因此便同为弘农杨氏嫡支,但就法理而言汝南太守杨琦这一脉才是最具备正统性的。
有利益冲突,自然也难以和睦,虽然没有明争,但暗地里自然少不了较量。
如今杨赐病逝,导致了杨彪以及杨赐的众多门生故吏都为守孝而暂时离开了朝堂,杨彪担心杨琦这一脉的政治力量,会趁杨彪这一脉政治力量全面退出朝堂的空窗期攫取他们的利益,因此对杨懿这位信得过的旁系族人委以了许多权力。
“臣愿代表自身一系的族人,请求迁往扬州,只是……臣并不知晓其余几支族人的意愿,又恐他们曲解了国家的良苦用心而口出怨言,反为不美。万望国家开恩,允臣等些时日。待正旦年节归乡之际,臣定当向族人细细分说,晓以大义,劝其感念圣恩!”
杨懿这番话说得很漂亮。
先是切断了与受刑了那一众“不忠”的“汝南袁氏余孽”划清界限,再以自己所在的旁系一支愿意迁徙,来表达了个人对天子、对大汉的绝对忠诚。
最后,又巧妙解释自己无权代表杨彪等嫡支,需要时间协商,既不得罪同族,这漂亮话在天子这儿也说得过去。
“卿之忠心,朕知之矣,故太尉杨公家中便不需你费心了。”刘辩也不是完全不讲理的人,杨懿的这一番说辞他是可以接受的,神色缓和了些,起身走下陛阶,竟亲自上前伸手扶起了杨懿,道,“不过卿为百官表率主动携本支族人迁徙扬州,朕心甚慰。昔日杨伯起(杨震)有‘关西孔子’之号,也许来日扬州之地未必不能出一位‘江东孔子’。”
刘辩微微倾身,凑近杨懿,声音压得极低,意味深长地笑着,一字一顿道:“你说是吗,杨——大——夫——?”
杨懿身躯微颤,几乎是本能地抬起头,眼中带着难以掩饰的惊恐,望向近在咫尺的天子。
天子嘴角依旧噙着那温润如玉的和煦笑容,仿佛刚才那惊人之语并非出自他口,但那双深邃的眼眸里透出的目光,却像冰冷的刀子,瞬间刺穿了杨懿所有的心思,将他内心那点盘算看得清清楚楚。
杨懿方才最后那段话,看似在乞求时间与嫡支协商,却也是不动声色地给杨彪挖了个坑。
无论杨彪是否愿意配合天子,都不可能像他这般爽快利落。
凡事就怕对比,有他这个“百官表率”在前,杨彪无论怎么做,都难免在天子心中落了下乘,绝不可能圣眷如故。
而若是杨彪不愿意配合,那杨懿的收益就更大了,故太尉杨赐在天子心中为他这一支族人攒下的圣眷怕是会彻底耗尽。
但天子显然是看穿了他的这些小把戏,不过天子并没有敲打他,反而抛出了一个令他心惊肉跳又热血沸腾的巨大诱惑——江东孔子!
这四个字如同魔咒,瞬间驱散了杨懿心中最后一丝因迁徙江南而产生的抗拒。
原本他也是不愿意配合的,谁会愿意离开与京城近在咫尺的弘农郡而选择数千里外的吴越之地呢?
但弘农虽近京师,弘农杨氏嫡支如两座大山压顶,他这一旁系永无出头之日!
而天子的暗示,却让他猛然看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
一个摆脱弘农杨氏桎梏,在江东开枝散叶单开一脉的机遇!
而这个念头一旦升起,便再也无法遏制!
我自己搞,“新杨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