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章 野战军,不相信借口
第二百九十章 野战军,不相信借口 (第1/2页)东校区信息指挥室内,众人脸上笑意不减,就连陈默的心情似乎都轻松了不少。
但也只是轻松一些,并没有完全放心。
夜训初期机动阶段过后,伴随着重装车队陆续离开。
陈默的神情,再度恢复凝重。
从车炮场能把战车开出去,这在整场夜训行动中,只能算开个头而已。
后面还有敌军模拟雷场,还有各种突击障碍在等着。
第一次全营大规模集训,陈默知道,不会这么顺利。
因为出营机动之所以顺利,那是校区内的地形,所有连队的战士都熟悉了,哪怕新来的人,晃悠半天,闭着眼就能在这里转悠几圈。
可外面。
广阔天地,未必就能协同顺利啊。
场地越大,需要的通讯频率就越高,部队展开也就越困难。
如果只是一条小通道,顶多两辆战车并排开出去,排队就行,没什么难度。
外面,就难说了。
此时,西校区外。
嗖嗖嗖.
侦察连开始投射手抛无人机,陆续冲向夜空,进行前路侦察,同一时间,雷达车疯狂转动,警惕随时到来的空袭行动。
轰隆隆!
轰隆隆!
大地在震动,伴随着一阵大马力发动机震天轰鸣声传来,一辆又一辆98式,85式主战坦快速扩散,沉重的钢铁履带,无情的碾压地面。
本就因为深秋,随风摇曳的枯草,彻底被碾进尘土中,和大地融为一体。
庞大的车组正在展开。
九月中旬的晋阳,车外寒冷,但坦克车内,空气却异常燥热,混合着柴油机油味道的空气,充斥在狭小的空间里,所有车组战士表情严肃。
根本来不及擦拭额头渗出的汗水。
坦克车组,作为示范营排头,并且还担负全营防御任务,他们连长和刘营长早就在夜训开始前,就提出了要求。
排头协同车组,如果想做好,想拿到今天的头筹,获得立功或者提干机会。
就必须达到指挥车长,车辆驾驶员和坦克滑膛炮兼导弹操控手高度默契,才能发挥最大的战斗力。
而驾驶坦克,远比驾驶其他车辆更难,因为陆军生产的这些机械化大玩具,从诞生那天开始,就是为了战斗。
终生战斗。
“注意注意,前指挥坦1车,你们前方十二点钟方位,出现障碍物,完毕!”
正在散开机动的坦克车组,听到侦察连发过来的警报。
指挥坦内,负责辅助观察的指挥车长,立刻针对正前方进行夜间红外观察。
“前方200米,十二点钟方向,目标障碍物,反坦克锥,车身向左半位绕行。”
“收到!”
驾驶员目光冷冽的应声,即便开了红外,坦克驾驶舱主视界限也只有60度,所以,坦克大部分命令,都是由视界更广的指挥车长下达。
一级士官驾驶员,手中精确的控制操纵拉杆,控制前进方向,同时降低车速到2/3满速,千锤百炼的军事动作,尽管换了新型战车,依旧显得干脆利索。
轰轰轰!
最后100米距离突进,庞大的钢铁怪兽以最小绕度角,顺利通过首个障碍物,这是由钢筋混凝土浇筑的反坦克锥。
但这,仅仅只是夜训刚开始而已。
接下来。
会有一系列障碍物考验,不光排头的坦克连需要注意,侦察连更要根据所有连队机动路线,及时预警。
西校区门岗距离三号高地模拟目标不远,顶多几公里,陈默既然下令三个小时机动任务。
那就预示着,这一路不会平静。
很快,排头车队来到距离阻断壕沟五百米处,这一道壕沟,是针对全营,壕沟后面就是反坦克雷区。
长16米,宽8米,深3米的沟,只要在这条机动路线上,任何战车都不可能横跨。
侦察连负责预警。
工兵连根据提示的坐标,机动速度,精准的驾驶工程车冲到必经之处,一点时间都没敢浪费,利用复合钢板,在壕沟上方搭建针对坦克两条履带宽度的简易钢桥。
轰隆隆。
几十吨重的怪兽,缓慢,坚定的开过去。
信息指挥室内。
陈默,程东,汪建斌三人,这时候,他们脸上可没有任何轻松的神色。
全营首次夜训,开炮什么的还用不上,各连没这个协同能力,目前,坦克车组已经率先冲到了之前坦克连进行基础训练时,建造的障碍场。
这可不是轻松的活啊。
侦察,通讯,技术,等等环节,一旦出错,整个障碍场被撞破还是小事,关键是协同混乱,其他车组在速度,配合方面出现失误。
都会有连环撞车的风险,甚至还会开到沟里,造成训练损伤。
不过还好。
最担心的事情并未发生。
坦克作为机动时,两翼的防御,他们前行路线和别的车组都不太一样。
从壕沟到雷场。
所有坦克,无论是冲锋,突击,还是提速,绕行,倒车躲避雷场,都显得井然有序。
一个又一个障碍物,将重装车组隔离的越来越远,坦克也跑的越来越欢。
什么10×5米巷战窄巷,什么90度直角极速变向坡,什么20×0.5米浅水沟。
两翼的98车组和85车组,都游刃有余。
这也难怪。
全营机动,现在正处于坦克障碍场,而坦克连指挥不光有刘鸿运这个老牌指挥官在,并且该连队组建最早,连长秦小军没少带人在这训练。
场地基本都熟悉了。
夜训的变故,出现在两翼坦克,冲出障碍场一半之后。
陈默眼睁睁看着坦克连,距离后方车组越来越远,几乎脱离了协同时,要求的最远距离。
他知道,这不是坦克连指挥的失误,坦克速度快是因为这帮人熟悉场地,而后面慢,是规避等各种反应,比不上这帮开坦克的兵。
哪怕提前预警,哪怕障碍物远比坦克连碰到的少,也不行。
这眼瞅着队形要乱,后面连队跟不上。
陈默皱了皱眉头,转头看向程东:“启动敌军模拟反坦克导弹,加大对坦克连的难度。”
“明白!!”
程东点点头,随即走到一旁,拿出对讲机下达了命令。
时间仅仅过去六秒。
障碍场上的模拟敌袭装置,就被人为启动。
这种突然启动的装置,侦察连根本来不及反应,更不可能提前预警。
只能凭借雷达和火控自主反应。
“警报!”
“警报!”
原本正在突击的坦克,驾驶室内突然红灯闪烁,火控疯狂报警。
而侦察连的雷达,在战时拥有最高通讯权限,也在此刻发挥了作用,将所有警报第一时间,下放到全营各连指挥车组。
安静的夜训氛围被彻底打破。
“紧急规避,目标2点钟方向,距离870米,单兵反坦克导弹锁定,10米270度规避机动。”
坦克指挥车长急声大吼。
夜训最关键的环节到了。
要知道,障碍场上的反坦克导弹模拟装置,针对的可不是一辆战车,这玩意适用于所有车组。
并且伏击距离都不同。
就比如坦一指挥车,他被锁定,指挥车长就要判断,根据进攻轨道,自己后方有没有己方的战车。
如果有,那就不是规避,而是利用坦克侧边的复合装甲,转动角度,硬生生抗住这一击,主动迎接导弹,替后方战车掩护。
如果没有。
870米反坦克导弹,留给他们反应的时间只有三秒。
当然,后方没有己方战车,也不代表就不能硬扛导弹,而是指挥车长必须通过敌人方向,来判断机动规避流程和方式。
短时间内,选择最佳的方式。
另外,在必要的时候,还需要武器操纵员发射热源干扰弹。
一次规避,是对整个车组人员的考验。
本来吧。
示范营这么训练的目的,就是为了模拟实战紧张氛围,不搞固定套路,让官兵真正体验到战争里的战损危机。
锤炼所有车组快速反应,快速计算,快速规避的三快实战能力。
但忽略了一点。
模拟进攻装置是范围性的,只要有战车进入这个范围,通通收到预警。
一秒!
两秒!
三秒!
两翼机动的坦克车组,基本都有规避动作。
有些选择转向躲避,而有些则是选择用复合装甲硬抗。
全连在三秒内反应过来,规避率达到了90%,战损坦克非常少。
可问题是。
导弹被坦克给抗住了,后面的车组却因为突然的火控警报乱了套。
有些战车是慌乱中撞上了障碍物,有些原地没动,被判定战损。
更有一部分离谱的车组,手忙脚乱之间竟然关闭了通讯,导致战车彻底失联。
“喂!喂喂喂!!!”
汪建斌发现交联卫星定位系统,有十几台装备失去信号源,他整个人脸色都白了。
抓起通讯器,大声的呼叫。
要知道,全营机动,数百战车集中,一旦有些战车收不到通讯消息,视界角度又不佳,加上照明条件不好。
误判机动方向及跟车距离,那可是会发生大规模撞车事件。
轻则装备受损,重则出现大批量战士损伤,甚至有训练意外发生。
“秀才,麻烦了,十几辆车通讯中断!!!”
汪建斌神色焦急,扭头看向陈默。
但陈默却没有表现的太过紧张,他盯着无人机从半空投射的画面,再看看失去通讯的战车区域,笑着拍了拍汪建斌的肩膀:“别急,你是在响箭呆久了,没有碰到过比较笨的兵。”
“这通讯设备,是被战士在手忙脚乱时给关掉了。”
“不管什么原因,战车都不能再继续前进,必须发信号弹暂停训练,太危险了。”汪建斌依旧在坚持自己的意见。
陈默却微微摇头,随即看向程东:“模拟空袭,要求地面机动组,立刻进行热源隔离,地面伪装。”
“是!”
程东没有什么建议,只执行命令。
他拿起对讲机,下达指令。
没过多久,侦察连的雷达设备再度爆发出一阵阵刺耳的警报声。
通讯设备中,负责看守雷达的士官,大吼着提醒所有连队散开,停车熄火,展开地面伪装。
这一下。
示范营首次夜训的短板彻底暴露。
空袭预警出现后。
坦克连最先反应过来,他们本就游弋在机动队的两翼,无非就是继续扩大距离,停车熄火,给战车覆盖类似帆布的隔绝热源伪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