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一章,蜀地出兵
第三百七十一章,蜀地出兵 (第2/2页)而在脸上刺青穿孔,还不知是犯下何等大罪?
李甲吓得腿脚直颤。
那些士兵自顾自的言语,听着仿若人言,细听又丝毫无法理解,真个是如未开化的南蛮一般!
李甲战战兢兢的在这些人的押送下走向当地族长的宅院。
到了这里,反倒形似汉人了。
宅院的搭建有些像是中夏的宫殿,不过也有当地自己的风格,院中有年轻的侍女丫鬟,奴婢仆役,这些人说话趋近于汉话,李甲细细理解一番,基本可以猜出个七七八八。
一个男子上前,和那些士兵快语交流了一番,李甲大致能听出一些,好像是什么土王不在,先去禀报之类的。
李甲听到土王这种称呼,眉头忍不住跳了跳。
昔日大熙太祖扫平南北之乱,奠定大熙社稷,可是这样的猛人也有很多无法解决的难题。
例如在这偏远南地生活的民族。
这里山林茂密,瘴气弥漫,难以用兵。
当地氏族又极为排外,百姓不通汉言,不知礼仪,无法管理。
就算费尽千辛万苦打下了这里,损兵折将不说,收益远远比不上付出。
山中几乎没有耕田,唯一有价值的除了一些蘑菇外,就只剩下蛇、蝎、蛤、蜈、蜥等五毒。
一年下来,官员捞不到好处,朝廷收不上税收,反倒要往里面贴钱。
因此大熙太祖最终定下土司政策,区别于官员体系,由当地的大族代替朝廷进行管理,世代传承,名为土司。
这样就免去了派兵攻打,加快了统一进程,还能避免管理成本,相反土司需要以纳贡为名义,向朝廷缴纳一些税收,反倒还有了进项。
唯一苦的可能就是当地的百姓了,土司世代传承,完全就是他们眼中的皇帝,而土司之上还有皇帝,百姓因此要受到双重的压榨。
不过这些百姓可能一辈子都没有走出过大山,估计他们连大熙这两个字都不认识,大家都是这样,也就感觉不出自己肩上的苦了。
李甲被引入土司的房间等待,过了些许时日,一个穿着金黄绸缎,头戴方帽的中年男人在众人的簇拥下赶来。
李甲见状,忙行礼道:“李甲见过土王!”
那土王哈哈一笑,扶住李甲的手臂,道:
“李先生羞煞我了,何必与这些蛮奴一般称呼,我名彭安,字靖和,先祖乃是唐代彭瑊,蒙受祖训,断不敢有此逆称。”
李甲啧啧称奇,这土王作为当地土司的管理者,竟然和汉人无异,甚至可以说,这就是一个汉人,真是不知该如何言说。
见了彭安之后,李甲很快便和刘湘见面,拿出龚奇之信件信物,刘湘大喜。
李甲又劝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若拖延日久,恐生变数!”
刘湘深以为然,当即表示答应出兵。
那彭安见状,立刻自告奋勇,想要带族人出兵。
只因那云南土司木氏,贵州土司安氏此时都已称王,彭安也想称王,但奈何势力不足,这次遇到这样的机会,彭安便想借机出兵,好立下功劳,扩大势力。
而且长沙城中已经里应外合,攻取下来可以说是易如反掌,面对这种唾手可得的功劳,彭安自然希望可以获得。
刘湘帐下其他人此时也纷纷请战,想要得到这次机会。
最终,刘湘还是选择了让彭安出兵,因为彭安的势力位于湘西之地,距离长沙最近,可以最快的拿下长沙,避免意外出现。
如此事情敲定下来,彭安立刻返回氏族,召集兵马,出兵长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