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高霏动心
第435章 高霏动心 (第1/2页)《丹心向祖国》的磁带已经完成,随着石博士和学生归国的消息登上报纸,歌舞剧随之大火,比之前《革命女民兵》的知名度更加广泛。
总军区文工团更忙了,不仅要在京城部队汇演,还要去文化场馆和大学里。
歌舞剧结局描绘出的美好愿景,不仅给观众打了一剂强心针,更让科研工作者及学者们燃起了斗志。
他们做的事情虽然枯燥,虽然看不见曙光,但正如《丹心向祖国》的主人公之一所说,天亮之前的夜晚最黑,他们是缔造者,更不应该被最后的困难吓退。
“我们泱泱大国,每个人都是添砖加瓦的泥瓦匠,我们会因为科技、因为发展而强大起来。不管走到世界哪里,都因为五星红旗而感到自豪。”
远在西南军区的苏文筝等人看了报纸上摘抄的台词,由衷高兴、满腔热血。
她给姜瑜曼写了一封信,先是表示祝贺,说了二十二师文工团所有姑娘们的反应,最后没忍住问姜瑜曼,究竟是怎么幻想的几十年后的场景。
收到信的姜瑜曼暗自好笑,知道答案写过程,当然不算难。
但她同样也很感慨,这个时候为国铸剑的英雄们,是真的为了不知道的结果,义无反顾付出所有。
报纸传到大洋彼岸,刻苦求学的学者们仿佛从文字里看见了自己的身影,想家的书信飒沓而至,已经有十多位博士写信准备归国。
姜瑜曼彻底成了总军区最出名的编剧,她的作品影响力远远超过高霏。
张玉容和她开玩笑,“高霏还在疆外找灵感,回来听说你的成就,估计头大如斗。”
“那倒不会,”姜瑜曼眨眼,“她会绞尽脑汁想着赶超我。”
高霏绝不是轻易失败的性格,有个强劲的对手,只会让她觉得兴奋。
姜瑜曼很坚定的认为,她在《革命女民兵》之后懈怠三年,就是因为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张玉容往后靠了靠,感慨般道:“也不知道她什么时候回来。”距离高霏去疆外已经快两个月了。
什么灵感需要找这么久?
“阿嚏。”相隔千里的疆外,高霏正坐在前往火车站的吉普车上,一片沉默中,她打了个喷嚏。
营地距离火车站太远了,她买的最早一趟,周围的天空才泛起鱼肚白他们就出发了。听见她的喷嚏声,主驾驶的男人没有转头,却递来一件外套。
这是一个眉眼过于冷厉的男人,三十岁左右的年纪,即便坐着,也不难看出他高大的身形。
高霏撇了撇嘴,昨天才拒绝了她,这会儿又关心她干什么?
但这件外套就像它的主人,又暖又带着皂角的味道,她还是没有把它还回去。
他们到火车站的时候,距离出发时间还有一会儿,站脚的位置正好是两人第一次见面的地方,高霏有点烦躁,抽出包里的女士香烟。
这是留洋的贵货,淡淡的薄荷味并不呛人,高霏只在心情非常烦躁的时候才会抽。
男人没有制止她,也没有说话,昨晚的事情令两人的气氛十分尴尬。
一支见底,高霏又拿出另一支,此时,旁边的男人制止了她,“别抽了,对身体不好。”
“楚营长,”高霏故意拿话堵着他,“你用什么身份立场来管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