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共赴国难
第13章 共赴国难 (第2/2页)吕诚再次掏出檄文看了一遍,深吸一口气:“咱们进山!”
说着便主动下马,牵马进山。
山路崎岖无比,唯一的道路看起来还是上山采药的人踏出来的。
正应了那句,【初极狭】。
没错,这里并不是传统的山路,而是在峡谷中的山路,不过两米宽的通道两旁,尽是陡峭的山壁,抬起头,还是雾蒙蒙的一片,望不到尽头。
走出不过一炷香时间,竟然前后都是薄雾,根本看不清。
时不时的,竟然真的传来狼叫,很是瘆人。
“老吕,要不.算了,这怎么看也不像是有人住的啊。”身后之人终于忍不住开口。
“闭嘴!”
此刻的吕诚同样脑门出汗,强咬着牙继续前进。
又是半小时过去,通道越来越窄,吕诚只能留下一人看着战马,带着身后的洛阳老乡继续前进。
“站住!”
嘶——!
突如其来的喝声在狭小的山谷回荡,吕诚一惊,才抬头,就看到了黑洞洞的枪口顶着自己的脑门。
完了!
真是土匪!
——
已经是檄文发出的第三日早晨,凤阳县外的军营已经挤满了应征的乡勇。
那面【国难时刻见忠诚】旗帜下,无数“淮西后裔”从山林间,从湖泊里,从淮西各地前来报到。
甚至更远的地方,听到沈复兴募兵抗日,也开始自发组织起来。
从昨天开始,便陆续有人或是骑马,或者步行来到凤阳。
行至军营外,往往都会大喊一声,就如同现在:
“大石岗村乡勇7人,应沈将军令,特来应征,再战凤阳!”
“亮岗村乡勇5人.”
尽管来的人有限,沈复兴还是进行了筛选,他不想带他们去送死。
太年长的,太年幼的,都被他亲自劝了回去。
直到一名中年人,斜背着布包,手持一杆红缨枪出现在营门口朗声道:“明,中山王徐达第19代世孙,徐彬,特来应征!”
整个军营的人纷纷扭头看向营门外的中年人,粗腰壮膀,一双手臂竟然无法自然垂下?
少说也有200斤的体重,那脖子粗的,跟普通人大腿似的。
天生的武将?
沈复兴急忙出门,第一眼见到那人,便感觉自己这事儿做对了。
“沈复兴!”
没有用军职,也没有用在下,直接报出自己的名字。
这让徐彬感觉极好,尤其是双手抱拳,更让他好感翻倍:“沈将军无须如此,我只是来应征杀鬼子的。”
“这里都是杀鬼子的,里面请!”
沈复兴直接拉着他往里走,这样的金字招牌,他是不会放过的。
虽然进入了新的时代,但猛人,就有猛人的用法。
迎着所有人的目光,沈复兴拉着他到登记处直接指示:“徐彬,先领一个连长的位置,登记下来。”
徐彬一听,连忙摆手,刚才在门口那架势荡然无存:“使不得使不得,我虽然自幼习武,可也只是一名铁匠,还不是合格的铁匠”
“无碍,会有人教你的。”
沈复兴不由分说,直接示意登记下来。
有指挥点数,又29军的军官辅导,这些都不是问题。
徐彬在登记后,有一件事情很尴尬。
没有合适的军服需要定制。
“诶,老王在就好了”
时间来到中午,约定的时间就要结束,沈复兴也必须出发,支援明光。
尽管最终只筛选出2000余人,但这种自发募集而来的士兵,却比有些地方强征的士兵更强。
其中猎户占到了一半,近千人!
在一一登记后,军部会往他们家里送200斤米面。
两天的时间,所有的部队都在坚守,就连180师与38师都各分出一个团支援池河县与定远县。
李宗仁那边紧急调遣第135师苏祖馨、第179师何基沣两个师乘火车沿津浦线南下支援。
“召集全军,我们出发!”
沈复兴等不及了,他必须带着这2000乡勇与一营老兵混合的支援团,直奔明光。
通信营的营长黄文杰在门口焦急地盼望,所有派出去的都回来了,唯独三个洛阳老乡没有回来。
一问就说往最南边去了,没了音讯。
2300人的队伍很快整队完毕,一半人持枪,一半人持刀。
说白了,更多的就是壮声势,并不是跟鬼子硬碰硬去的。
沈复兴骑在马上,大手一挥:“出”
话音未落,大地开始微微震颤,地上的小石子开始胡乱翻滚。
徐彬与一群老兵立马冲到沈复兴身前将他围起来,极为警惕地看着前方。
经验!
远处飞扬的尘土,看起来像有大队人马正在靠近。
“第一营跟我上前,以连为单位,组成品字形防御,子弹上膛!”
老营长很快反应察觉到了危机,几步跑到沈复兴马前:“沈将军,敌我不明,且暂避锋芒。”
轰隆隆的马蹄声开始响起,沈复兴举起右手制止:“别担心,我看到了【指物】。”
徐彬冲出几步眼睛微眯,似乎瞧见了什么,回首喊道:“是沈字旗!”
听到沈字旗,众人顿时放下心来。
而黄文杰这时候从营内打马而出,越过人群,他终于看到了等待已久的身影。
近了,隆隆的马蹄声近了,居然有足足上百骑,扬起的烟尘遮天蔽日,竟一时不分清楚。
直到近前几十米,为首之人与负旗之人才齐齐勒马。
两人翻身下马后想着沈复兴冲来,跑在前面的正是吕诚,只听他大声喊道:“回禀沈将军,通信营1一连一排不辱使命,两日间飞马传令一百一十九村,无一例外!”
“并于狼巷,募得”
说到这里,那与吕诚并列的汉子抱拳朗声道:“白某乃狼山落草之人,民国6年募兵,追随孙先生参加护法战争,孙先生仙逝,白某便离开了军队,来到这里,十数年间,未害百姓一命。闻将军在凤阳募兵,特来共赴国难,若将军不弃,白某愿鞍前马后,为国效力!”
听到这些话,看着那百多名骑兵,沈复兴很想在此仰天长啸。
泱泱华夏,有如此忠勇之士,岂可败于区区倭岛之手!
整军,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