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前因后果
六 前因后果 (第2/2页)李书尘听着两位师长口述往事,对“衍术”的来历已十分心惊,不由说道:“衍术极其精妙,依掌门所言,连木纯祖师也没能掌握,谁还能胜过祖师不成?”
宋清风道:“世上之事,不可强求,然而必定讲究缘法,祖师仙逝之前,曾经说到,‘衍妙圣法’不知源于何处,隐隐与这方天地气运息息相关。就算是圣宗之内,也仅有寥寥几人,能够将此法修练到高深处。并非这些前辈绝顶聪明,都是因缘际会,若是有缘人,则能触类旁通,心生顿悟,若是无缘,穷极数百年也将是一无所得。因此,能学会‘衍妙圣法’之人,必是身具大气运大机缘之人。”
白沐风双手击掌:“正是如此,昔日宋师兄比我入门更早。然而师尊认为我与衍术颇有机缘,因此将掌门之位传与我。我通过二十年的努力,已将上卷研读掌握,然而这下卷,却如天书一般,我钻研三十余年一无所得。古人说皓首穷经,我今日已是鬓发斑白,对于下卷已无力钻研,想来便是我福缘浅薄的缘故了。”
李书尘默然,窗外一阵凉风疾刮过来,不由得机伶伶地打了个寒噤。心想:‘衍妙圣法’奇异如此,简直令人匪夷所思。自己一日一夜,不眠不休掌握衍术上卷,还有些不满足,直到此时才知道这是有多么艰难,简直可算神迹了,心中激动万分。
宋清风长啸一声,说道:“今日大玄门的复兴希望,可全部压在你的担子上了。”
李书尘悚然道:“大长老此言,可令弟子大是惶恐。弟子见识浅陋,再加上天生残疾,不能凝聚灵力。不求创建多大伟业,只愿终老大玄门,任凭二位师长驱策。”
宋清风说道:“一夜之间练成衍术上卷,此等气运已是惊天地泣鬼神,定是身负大机缘之人。待得你掌握了衍术下卷,重返圣宗,告慰祖师,才是我大玄门扬眉吐气之日。”
李书尘心想:果然,自己修练衍术之事,夏老已告知两位师长,他们早已心知肚明。急道:“两位师长如此抬举,弟子实不敢当,唯有竭尽所能,方不负祖师之志向。”
宋清风沉声道:“朱息临走之时,已经对我大玄门心生恨意,料定不日便有消息传来。此事攸关大玄门生死存亡,掌门师兄既然说有事和你商议,恐怕心中已有计较。”
李书尘点头道:“无相宫少宫主临行前的威势睥睨天下,年纪轻轻竟然有此等修为,无相宫实力确实惊人,不知掌门心中可有破解之法?”
白沐风沉吟半晌,道:“我心中有一想法,先让你见过一物,再与你细细分说。”
李书尘自然点头称是。
静静等候,隐隐约约看到白沐风手中纳戒银光一闪。瞬间,一套极其华丽的银白色道袍,出现在白沐风双掌之中。
他双手一抖,灵力外放,道袍飘散悬于半空中,展示出全貌。
这道袍通体白色,前胸以银丝绣出九宫八卦等图案,袍领处绦结交替,袍袖上另绣金黄色的流云和日月,随风轻舞,散发出淡淡银辉,更有一股薄薄水汽似云雾围绕,令人目眩神迷。
白沐风与宋清风二人似陶醉其中,白沐风口中喃喃说道:“此道袍名为‘庆云衣’,是衍妙圣宗至宝,极其珍贵,弟子中只有内定接掌宗门的圣子、圣女可以穿着。通过心念指引,激活道袍内嵌法阵,凝聚周边所蕴风云之力,形成清风拂过、金银辉映、水汽氤氲的场景。”
其实,这功能本是为修行者清修之时,稳定心绪、清心寡欲所用。然而,法阵一起,衣袂飘飘、仙气氤氲的场景,超凡脱俗,反而令人趋之若鹜。
宋清风也点了点头:“据说,此道袍还有凝聚气运之功效,衍妙圣宗本就擅长推演运势,所以这种玄之又玄的功能,只是代代相传,真伪难辩罢了。”
李书尘目眩神迷,想象中,仿佛自己穿上这庆云衣,衣袂飘飘,身轻如燕,即将破空飞升而去。
白沐风见李书尘看得出神,哈哈大笑:“书尘,此庆云衣只有历任大玄门掌门及真传弟子可穿着,你是否还中意?”
李书尘脸色一红,急忙解释道:“弟子不敢。”
见李书尘大窘,宋清风也笑道:“木纯祖师离开之前,以全部功勋点,兑换了这件道袍,贴身收藏,以示饮水思源,不忘旧情的念想,如今已是大玄门掌门信物之一。”
李书更不敢接口,头上汗珠沁出,心怦怦直跳。
见此情此景,白沐风与宋清风二人相视莞尔一笑。白沐风轻拂指尖,将“庆云衣”收入纳戒之中,轻声说道:“书尘,你可知道,大玄门的未来和生死存亡,全系你一身。”
李书尘顿时从神游天外的状态清醒过来,赶忙问道:“弟子应当如何去做,才能免除今日的危难?”
白沐风向宋清风瞧了一眼,道:“师兄,师门渊源,请你向书尘解说罢。”
宋清风点了点头,说道:“书尘,可曾听过玄元洞天的名字?”
李书尘应道:“不曾听闻。”心想:听起来像是一个地名,刚才掌门曾经提到,世间最顶尖的修行者聚居的圣地,莫非就是这玄元洞天?掌门言语不详,戛然而止。此时突然听到这个闻所未闻的名字,想来要有一段不为人知的秘辛从宋长老的口中透露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