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我祖父是朱元璋 > 239各处心思

239各处心思

239各处心思 (第1/2页)

[]
  
  这一夜注定会很漫长。
  
  后宫之中,满是暗中求神拜佛,对天祈祷的祈求。
  
  他们祈求着老爷子不要死,或者说,祈求着老爷子死后,不要带着她们。
  
  大明朝有个陋习,人殉!
  
  这种残暴愚昧的贵族专属礼制,早就被历史所唾弃。但却在如日出升的大明朝,得到重生。
  
  这很矛盾,因为老爷子出身贫寒,知道民间疾苦,所以早在很多年前就下令禁止厚葬的风俗。在他心中,活人远比死人重要。
  
  古人视死如生,许多古人认为人死了只不过是肉体的死亡,灵魂还在。所以厚葬也好,人殉也罢,都是为了在另一个世界,继续享受生前的无上权柄和富贵。
  
  但老爷子是不信这些的,他一生最不信的就是神神鬼鬼这些东西。
  
  可是,既然他不信,他也不喜欢,那为什么仍然要人殉呢?
  
  甚至早夭的皇子,还有刚刚死因可疑的秦王,都有宫人殉葬陵寝。后者秦王,尽管老爷子不止一次的破口大骂,可还是下旨,让秦王身边所有伺候过秦王的女子,全部殉葬。
  
  其中,还有秦王正妃王氏,大元名将王保保的妹妹,观音奴。
  
  风华绝代的大明王朝,人殉实在是一个巨大污点。
  
  以朱允熥对老爷子的了解,他这种开历史倒车的行为,其实也不难理解。
  
  老爷子虽出身微寒,但却有着格外强烈的道德廉耻之心。
  
  大明立国以来,首重理学,其中程朱理学那种三纲五常,父子君臣的学说被视为真理。尽管孔孟二圣是天下读书人的至圣先师,但老爷子对他二人的学说,许多都是嗤之以鼻。
  
  科举八股以程朱理学为本,其中朱熹的注解为最正。当代士子,敢于诬孔孟,必不敢非程朱。从帝王到士子官员,再到平民百姓,忠孝节义已深入人心。
  
  这就是老爷子倡导的德,在他看来,人人都要本分,都要讲尊卑,百姓官员都忠君爱国,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才是良好的社会价值观。
  
  他不但要求天下人学,自己也学。太子朱标在时,几乎每天都有儒士专门给他和太子讲学。这其中,就要涉及到程朱理学中,那句著名的话,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而且,每个开国帝王都会对前朝灭亡的原因,进行深刻总结。
  
  老爷子认为元朝灭亡最大的原因之一,除却暴政之外,还有女祸。
  
  “元末之君不能严宫闱之政,至宫嫔女谒私通外臣,而纳其贿赂,或施金帛于僧道,或番僧入宫中摄持受戒,而大臣命妇,亦往来禁掖,淫渎邪乱,礼法荡然,以至于亡。”
  
  不只是元,老爷子对于汉唐宫廷的那种开放,更是掐着眼睛看不上。汉高祖唐太宗,也是他暗地里嘲笑的对象。尤其是后者,居然让自己的儿子给绿了。
  
  用他的话说,国就是家。若家中女子都如此不守妇道,那男人还能过好日子吗?这个家,就算有金山银山,也早晚要败了!
  
  再有一个,就是后宫干政,消除外戚做大的可能。要知道,后宫很多妃子的娘家人,多有在军中担任要职的。
  
  老爷子有着强烈道德之心,却因为出身不高,想不出一个万全之策。最后,只能下令人殉。
  
  简单粗暴,直接有效。
  
  寝宫中,看着床榻上的老爷子,朱允熥陷入纠结。
  
  老爷子那番要带人走的话,犹在耳边,可若是老爷子真的走了。他定然是下不去手,那么多大活人殉葬呀!
  
  想着想着,朱允熥趴在老爷子身边,迷迷糊糊的睡了。
  
  ~~~~
  
  相比于宫中的人,宫外的人,心思就要复杂许多。
  
  有的人不想老爷子死,但有的人虽说也不想,可也不盼着老爷子能逢凶化吉转危为安。
  
  老爷子是个苛刻的君主,做他的臣子,庸庸碌碌不行,做错事不行,说多了也不行,说少了还不行。拉帮结党,裙带关系更不行。贪污纳贿,那是不行中的不行。
  
  想想洪武年间的几个大案,空印案,户部舞弊案,胡惟庸案,李善长案,前前后后杀了多少人。后两个政治斗争上的不算,光是前两个贪污舞弊的案子,前前后后一共诛杀了差不多七万人。
  
  杀得可都是官员,当时朝堂上下,从户部到地方各布政司,几乎主官都给杀干净了。若不是太子朱标拦着,只怕杀得人会更多。最后以至于天下官员十去五六,空有官位而无人选。只能从国子监等学府之中,选拔学子去当官。
  
  即便是这样也使得国家的政务乱成一团,没办法之下,老爷子下令,缓刑斩首。所有犯官先带着枷锁办公,等后续的新官人选到位之后,接着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