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二婚家庭里的炮灰女儿(36)
第472章 二婚家庭里的炮灰女儿(36) (第1/2页)元初的大学生活过得既平淡又不平淡。
作为当年的理科状元,她是可以随意选专业的,哪个热门专业和院系都能进。但她选了个偏冷门的,脑与认知科学,属于心理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内容包括知觉、注意、记忆、语言、思维、决策、意识、社会认知、运动控制的认知和神经机制。
元初觉得挺有意思的。
她的专业成绩始终是第一名,年年都有奖学金拿,主要是为了让姥姥姥爷高兴,他们知道孩子一如既往的优秀,总是能更放心一些。
虽然事实上,颜炳强和杨凤兰并不强求她时时刻刻都那么优秀,他们可以接受孩子的不完美。
当然了,她最成功的地方,还是培养出了两位优秀的老年人。让他们的人生在六十多岁的时候开始起飞。
颜炳强和杨凤兰的书出版之后,他们接到了苏念生老师的邀约,邀请他们做客他的节目,聊一聊高质量的老年生活。
就是在那次节目上,他们俩说起家里的年轻人对老年人生活品质的影响,把自己老年的成功归结为孙女的支持和鼓励。
“她从来不会说,你们老了,不要折腾了,就安安心心在家待着好了。她总是告诉我们,人生还有无限可能。
以前我们在镇上、在县里,视野有限,认知也受限了,到了京城以后,我们家孩子带着我们老两口到处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我们跟她一起学习,一起成长。唯一的区别就是,我们俩年纪大了点。
但年纪大有年纪大的好处。我们俩已经退休了,没有生活压力,没有就业压力,学习压力也没有,就纯粹是个人兴趣,这种学习和成长的过程是很放松、很享受的。特别好!我们俩能有高质量的老年生活,是因为我们有一个特别好的孩子。”
苏念生说:“刚才的话建议青年朋友们都听一听,对家里的老人多点鼓励和支持,多点耐心和包容。那么,两位有没有什么建议是给老年朋友的?我们要求孩子要做得好,那么我们自己呢?”
颜炳强说:“互相理解吧。老年人有自己的需求,可能需要孩子陪伴,需要孩子鼓励,需要孩子提供金钱和情绪方面的双重支持,这是可以理解的。我们年轻的时候为了孩子付出,老了希望孩子能适当回馈,这很正常。我不觉得这是难以言说的事情。
但我们的这种期待不应该给孩子造成困扰。现在的年轻人学习和工作压力都很大,他自己可能有一摊子事等着他解决呢,忙的焦头烂额的。这种时候,我们是不是就可以等一等、缓一缓,不能强求孩子放下他的工作,甚至放下他升职加薪的机会来陪伴我们。这肯定是不应该的。”
杨凤兰说:“还有一个建议,就是有话直说。比如,我想要一部手机,那我就跟孩子直说,我想买个手机,我有多少钱,还差多少钱,你给我补点。我肯定不能旁敲侧击,邻居老汪买了个新手机,老李也用上了新手机,老赵不光有新手机还买了条大金链子,就我最朴素了。
孩子可能会听出你的画外音,给你买了新手机,但他心里多多少少会觉得有点别扭。就好像他是所有孩子中最差的一个,别人家孩子都主动给老人买了,就他没主动,还得让老人提醒了才去办。”
这期节目之后,颜炳强和杨凤兰新书大卖,成了畅销书作家。
出版社做宣传的时候就说了,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反过来,孩子也可以把家长培养成人中龙凤,只要家长有一颗上进心。
据说很多家庭在看了颜炳强和杨凤兰的节目之后,开始了互鸡模式,家长拼命鸡娃,孩子拼命鸡家长,主打一个谁也别放过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