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重生鉴宝:我真没想当专家 > 第258章 专家也有错的时候

第258章 专家也有错的时候

第258章 专家也有错的时候 (第2/2页)

“噌”的一下,汪玉蓉的眼睛发光:这不就是一问李贞她就不吱声,再问就恼的那位小老板?
  
  啧,虽然黑了点,但长的真耐看。
  
  还年轻,还贼有本事……怪不得能让李贞这棵千年铁树犯花痴?
  
  看她眼珠嘟碌碌的转,林思成笑了笑:“汪师姐好!”
  
  汪玉蓉忙不迭的狡辩:“呀,师弟你别多想,我刚才是和老师开玩笑……”
  
  说出去的话,你还能收回来?
  
  商妍叹了口气:“走了,先办正事!”
  
  汪玉蓉忙点头:“哦哦……”
  
  “我和你坐这一辆!”商妍指了指前面的大切,“市文物局你联系了没有?”
  
  “老师你前天打完电话,我就联系了:遗址那边基本是荒废的状态,什么时候都能看。博物馆这边也说好了,只要是上班时间,随时都能去!”
  
  “瓷器多不多?”
  
  “多,我还亲自去看了,满满一库房!”
  
  “那就好!”
  
  师生两人说着话,坐进前面的大切。
  
  两辆车一前一后,径直往东,开了差不多十公里,停到一块石碑前。
  
  不高,加底座约摸两米,上面刻着几行字: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洪山窑址
  
  国务院2006年5月25日公布
  
  山西人民政府立
  
  下了车,汪玉蓉在前面带路,几个人边走边打量。
  
  遗址面积极大,估计有四五十亩,瓷片和匣体堆积随处可见。
  
  坡顶上立着残缸,包括窑墙,都是用烧废的残次品垒砌起来的。
  
  绕过窑墙,上了坡顶,汪玉蓉往前一指:“老师,这就是瓷窑遗址仅存的几座窑炉!”
  
  几人定睛一看:田野中,零零星星的散落着几座馒头型的瓷窑。
  
  不远处立着一座窑洞,旁边还有采了一半的瓷土堆。
  
  林思成扫了一圈:“这是明清时代的遗址,烧的虽然是瓷器,却是黑瓷!”
  
  汪玉蓉扑棱着眼睛,好像在问:你怎么知道?
  
  商妍瞪了她一眼,很想骂一句:汪玉蓉,你毕业才多久,书读到狗肚子里去了?
  
  窑门那么高,烟道那么短,烟囱离窑炉那么近,这摆明是低温窑。
  
  不烧黑瓷,难道烧陶缸?
  
  林思成又四处瞅了瞅:“汪师姐,除了这些,洪山再有没有瓷窑遗址?”
  
  “没有了,剩下的只有缸窑和瓦窑!”
  
  “麻烦了!”林思成点点头,“那去博物馆吧!”
  
  “啊?”汪玉蓉愣了一下,“不到近处看看?”
  
  “不去了!”
  
  这次来介休目的是找白瓷,既便看,也只看白瓷窑,黑瓷窑没什么考察价值。
  
  几人上了车,又到了县城。
  
  汪玉蓉提前打过招呼,文保科的干部直接把他们领到了库房。
  
  刚一进门,几个人的眉头就皱了起来。
  
  分类倒是挺清楚:宋、元、明、清,白、黑、酱、绿,以及瓷、陶、琉璃。
  
  残器直接装箱,即便是成器,也只是随便往架子上一摆。没有任何装存和遮挡,文物上全是灰。
  
  瞅了一圈,林思成走到一座标有“宋代”字样的货架前,拿起着一口瓷坛。
  
  抚去灰,淡白的釉光映入眼帘,器形很大,就古代标准的水瓮。
  
  胎粗且厚,白中显灰,看足就知道,胎泥淘洗较粗,胎质疏松。施釉也不怎么好,不怎么亮,且泛黄。
  
  再看旁边的两只壶,质量大差不差,胎粗,釉暗,不及底。
  
  既便在宋代北方的粗白瓷中,也只能算一般。
  
  放下瓷壶,看到下层的两只瓷盘,林思成拿了下来。
  
  同样为白瓷,较水瓮瓷壶,胎质相对要坚致一些,细腻一些。胎色呈浅褐色,但比之前那三件要白一点。
  
  釉色也白细许多,碗底以剔花填彩的工艺刻着两个字,一个“张”,一个“靳”,应该是瓷窑主人的姓氏。
  
  当然,只是相对立架上的粗白瓷而言。如果和河津窑比,别说宋代,比起古垛镇的金元白瓷,都要差好多。
  
  看了几眼,林思成又放了回去。
  
  继续往前,两座立架,差不多二十多件白瓷,近百片瓷片,品相都只是一般。
  
  看来看去,数刚才那两只瓷盘的工艺水平最高。
  
  反倒是黑釉烧的要比白瓷好,特别是其中的一只黑釉坛,既便放在北宋,也能称一声精品瓷。
  
  林思成如走马观花,赵修能和商妍也不停的看。
  
  两人不敢说专家,但好歹也是内行,只看品相就知道:别说和林思成八十万收到的那只河津窑卵白玉瓷碗比,哪怕和从永济古城捡到的那些瓷片相比,这里的白瓷也要差好大一截。
  
  说直白点,这里的工艺,和河津窑的关系不大。
  
  但两人没吱声,静静的跟在林思成的后面。
  
  大致一个小时,几人出了库房,向科长道了声谢,又把汪玉蓉送到单位。
  
  临下车,林思成拉开包,拿着一个信封:“今天麻烦师姐。”
  
  汪玉蓉愣了一下:几个意思?
  
  她看了看商妍,鬼使神差一般:“师弟,我和李贞是好姐妹!”
  
  商妍恨不得捂脸:合着你一路一直走神,尽想这个了?
  
  说话不过脑子,你哪怕说:我给老师帮忙,怎么能要你的红包?
  
  “正因为师姐和李师姐关系好,所以才敢请你帮忙!”
  
  林思成笑了笑,“像刚才那位科长,你是不是得请人家吃顿饭?没领导批准,他也不可能直接给我们开库房,所以你肯定找过领导,完了是不是要感谢一下?”
  
  商妍点点头:“拿着吧!”
  
  看她不动,林思成交给商妍,商妍又拍到汪玉蓉手里。
  
  “这么长时间没见,本来是要坐一坐的,但下午还得去外地,就当林思成请你吃饭了!”
  
  “啊……时间这么紧?”
  
  不然呢?
  
  一是要快,二是要保密,不然她也不会找学生帮忙。
  
  商妍拍了拍她的手:“行了,你去忙吧,有空来西京,老师请你吃好的!”
  
  汪玉蓉点点头,看着几人上了车。
  
  驶过红灯,又拐了个弯,直到看不到车尾灯。
  
  汪玉容转身往单位走,准备把信封装进包里。但她刚拉开拉链,又愣了一下:怎么这么厚?
  
  下意识的顿住,她打开封口:一沓红彤彤的票子映入眼中。
  
  这是五千,还是六千?
  
  顶她半年的工资。
  
  愣了好久,汪玉蓉拿出手机,拔给了李贞……
  
  ……
  
  两辆车又上了国道,依旧是林思成、商妍,赵修能一辆车,方进和资料员坐后一辆。
  
  林思成上了车就打电话,一打半个小时。
  
  通过对话内容,商妍和赵修能大致能猜到:林思成应该是让郝钧帮忙联系谁,再联系一下霍州那边,说是要考察一下陈村窑。
  
  最好能征集一些瓷片,特别是白瓷,越多越好。
  
  但霍州陈村窑压根就没有发掘过。只知道当地有瓷窑,但至今没有发现任何核心设施,包括制胚作坊、窑炉等,就算去了,怎么考察?
  
  还有一点:发掘介休窑的时候,国家文物局有过明确论断:霍州陈村窑工艺与介休洪山窑一脉相承。
  
  洪山窑创于宋初,哀于金末,霍州窑创于元初,哀于清代。
  
  甚至有这样的说法:金末时,因为战乱,洪山窑的那批工匠逃到了霍州。到不打仗的时候,又重新开了窑。
  
  再想想刚才看到的那些白瓷,商妍和赵修能的心就凉了半截。
  
  他俩虽然不如林思成专业,但至少敢断定:介休窑白瓷和固镇窑白瓷,压根没有丁点儿的关系……
  
  挂了电话,看两人默不作声,一脸踌躇,林思成猜了个七七八八。
  
  他刚要解释一下,但话到了嘴边,又咽了回去。
  
  如果让他说心里话:有的时候,专家的话也不一定全对,哪怕是部委的专家。
  
  不是他目中无人,狂的没边,也不是国家文物局的专家不专业,而是因为发掘年代太早,条件有限。
  
  八九十年代,能应用到考古中的科学手段、仪器,能有多少?
  
  缺乏技术手段支持,缺少科学依据论证,论断出现偏差,其至完全相反,一点儿都不出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