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再来一次渭水之盟?
第363章:再来一次渭水之盟? (第1/2页)西突厥,王庭。
乙毗咄陆可汗高坐王座。
王帐内左右两边则是五咄陆部和五弩失毕部各首领。
“大唐太子,必须死!”
乙毗咄陆可汗声音低沉的说道,语气坚毅。
作为始毕可汗之子,乙毗咄陆可汗对于大唐有着天然仇恨,毕竟东突厥就是灭亡在李世民手中。
乙毗咄陆可汗,名阿史那欲谷设。
当年东突厥灭亡后,他投奔西突厥。
贞观十一年,与统吐屯联兵攻沙钵罗咥利失可汗。
次年,被东厢咄陆五部拥为可汗,建牙镞曷山,称乙毗咄陆可汗,建立西突厥北庭。
换个角度来看,阿史那欲谷设也是个传奇人物了。
然而,这次下面的首领们,却不怎么买账。
大家出奇的保持沉默。
“都聋了吗?”
乙毗咄陆可汗大喊:“二十年前天可汗在渭水河畔让我们低头,现在他儿子要的是我们的命!”
处月部首领阿史那泥孰浑身肥肉颤了颤,铜制鼻环叮当作响:“可汗明鉴,我部牛羊刚熬过雪灾,青壮折损过半……”
处密部的首领符合道:“是啊,上次我等损失很大,部落的儿郎还没恢复过来,可汗现在又要我们出兵。”
这里说的是先前,乙毗咄陆可汗,说动焉耆,且末、吐火罗、龟兹、共同出兵安西都护府。
最后却被安西道行军总管郭孝恪,率三千骑兵讨伐焉耆。
郭孝恪利用夜晚渡河,突然袭击焉耆城,焉耆王龙突骑支毫无防备,被唐军擒获。
而后西突厥这边也被郭孝恪大败。
那次的事情,导致乙毗咄陆可汗在西突厥的威望骤降。
引起了诸多部落首领的不满。
乙毗咄陆可汗骂道:“你的目光像蜷缩在洞穴里的旱獭一样短视,只敢窥探洞口方圆半丈,看不见草原尽头的草场丰茂。”
“大唐太子,东征高丽,却把整个辽东打了下来,他制造了火炮,连大唐的潼关都能轰塌,那可是李靖领兵防守,却不能依托坚固的城墙进行抵挡。”
“大唐已经足够强大了,如果再出现第二个天可汗,还会有我们草原的活路吗。”
“你们,都要去给汉人养马吗!”
胡禄屋阙部首领阙啜匐皱眉道:“就算他有火炮,草原的冬天也能冻死百万雄师。我们大可带着牛羊钻进阿尔泰山”
突骑施部首领苏禄握紧弯刀:“可汗,草原辽阔无边,唐军就算倾巢而出,也不过是在沙漠里撒沙子。”
自古以来,游牧民族对于汉族来说,一直都是劣势,因为军备的差异,从来都是打游击战,而非是正面对战。
草原广阔无垠,汉族最大的麻烦不是怎么打败草原部族,而是找到他们。
毕竟大军行军,后勤的压力实在是太大了。
这样的情况一直到后世元朝才得以缓解,毕竟对于忽必烈来说,哥几个平常猫在哪里,他最是清楚。
“看看大唐太子,在辽东都做了什么。”
“他杀死了所有的辽东贵族,然后把贱民抬起来。”
“你们也想要这样吗。”
乙毗咄陆可汗这话让众人有些担忧。
草原是正儿八经的奴隶制,如果大唐太子真的打过来,杀掉他们这些贵族,解放奴隶,那草原的天,真的是要变了。
看到众多首领已经转变了神情。
乙毗咄陆可汗继续道:“不能让大唐太子成为皇帝,不只是我们这样想,大唐很多人都这样想,我们有盟友。”
“大唐的皇帝如今病重,这次发兵,我们要让大唐乱起来。”
乙毗咄陆可汗目光锐利,他想效仿当初的颉利可汗,劫掠关中,兵临长安。
——
长安崔府。
崔文心骑马归来。
崔盛玉黑着脸:“叔公还有脸回来?”
“勾结突厥、蛊惑五姓,你是要把崔氏满门送进鬼门关!”
这段时间崔文心可没闲着,东奔西走,到处去游说。
不仅是崔氏内部,还包括其他的六望家族。
这次游说的主要内容,就是暗中放突厥人入关。
便是跟曾经的渭水之盟那样。
五姓七望在长安城的势力不强大,可在山东地方,根基深厚。
诸多地方将领,都是五姓七望的人。
也许他们不能起兵造反,可一旦联合起来,做到某些事情,还是没有问题的。
崔文心翻身下马,任由缰绳垂落:“长公子这是要大义灭亲?”
崔盛玉喝道:“荒谬,当年陛下登基时,我等私底下联手突厥,确实逼得他在渭水结盟。但此一时彼一时,如今大唐国力强盛,岂是当年可比?”
崔文心冷笑道:“国力强盛又如何,难道我们做不到开门。”
“如今太子这般嚣张跋扈,可要有给我们活路?”
“长公子倒是想去巴结太子,然太子可有半分搭理你的意思。”
“等到太子登基,必然比之陛下对付我等要更加狠辣。”
“你看那科举改制,分明就是针对我等而来。”
崔盛玉略微沉默后道:“就算太子有此心,引突厥入关就能解决问题?当年渭水之盟,天可汗单人独骑退敌,靠的是胆识,不是引狼入室!”
崔文心喝道:“长公子,还请看看这长安,长孙无忌已经倒向太子,房玄龄闭门谢客,连陛下都对太子的所作所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我们若不先发制人,就只能等着被连根拔起!”
崔盛玉劝说道:““那也不能重蹈覆辙!当年渭水之盟后,五姓七望元气大伤,差点遭陛下借机铲除。”
突厥入关,那是无差别劫掠,山东地区,五姓七望的地盘,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崔文心坚持道:“太子登基,会彻底断绝我等之未来。”
崔盛玉道:“即便如此,你也不能拿全族的性命冒险!崔氏传承数百年,不能毁在你手里!”
崔文心厉声道:“传承数百年?”
““若太子登基,崔氏连百年后的坟头草都长不出来!”
崔盛玉摇头道:“那那也不能与突厥合作.这是叛国大罪。”
崔文心沉声道:“若能保全崔氏,我甘愿背负千古骂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