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 第460章:这也太快了吧

第460章:这也太快了吧

第460章:这也太快了吧 (第2/2页)

国子监的书生们更是激动,他们拥在公告栏前,围着捷报高声诵读,甚至有人当场泼墨挥毫,写下“雪域归唐”的诗句。
  
  苏定方将军真乃神将!”
  
  一位年轻书生抚掌赞叹:“三万大军出征,数月而定,这等功绩,足以载入史册!”
  
  旁边的同窗笑着补充:“还要算上咱们太子殿下运筹帷幄,不然哪有这么快的胜仗?”
  
  朱雀大街上,百姓们自发聚集起来,随着报捷的队伍沿街欢呼。
  
  孩子们举着纸糊的火炮模型奔跑,老兵们抚摸着腰间的旧伤疤,眼中泛起泪光。
  
  他们曾在边境与吐蕃苦战,如今终于能扬眉吐气。
  
  西域来的胡商们也加入欢庆的队伍,他们最清楚吐蕃归附意味着什么。
  
  商路将重新畅通,丝绸、瓷器与香料的贸易会更加兴旺,而大唐的威名,将随着这场胜利传遍更远的西域。
  
  夜幕降临时,长安的灯火比往常更加璀璨。
  
  东宫与皇城的宫灯依次亮起,映照著朱雀大街上涌动的人潮。酒楼里传出宴饮的欢歌,寺庙的钟声为胜利祈福,连曲江池畔的画舫都挂满了红灯笼,丝竹之声顺着晚风飘出很远。
  
  谁也没想到,年初还让人忧心的吐蕃之患,竟在短短数月间就被彻底平定。
  
  谁也没想到,大唐的火器竟有如此威力,能让雪域高原的雄主俯首称臣。
  
  李承乾立于东宫的高台上,望着满城灯火与欢呼的人群,嘴角扬起笑意。
  
  他知道,这场胜利不仅仅是攻破一座城池,更是大唐威加四海的宣告。捷报上的文字还带着油墨香,长安的欢腾声浪正越过城墙,向着更辽阔的疆域传播。
  
  属于大唐的盛世,将在兵锋与火光中,写下更辉煌的篇章。
  
  太极偏殿。
  
  暖阁内的地龙烧得正旺,却驱不散李世民眉宇间的复杂神色。
  
  他手中捏着那份从长安邸报上剪下的捷报,“吐蕃归附”四个朱笔大字在昏黄的宫灯下格外醒目。
  
  “陛下,您都看半个时辰了。”
  
  内侍张阿难轻手轻脚地添上热茶,声音放得极柔:“太子差人来说,苏将军已在逻些城清点户籍,文成公主的文书也按时抄送军帐,一切都妥帖着呢。”
  
  李世民没有抬头,指尖划过报纸上“火器破城”的字句,声音带着岁月的沙哑:“妥帖……是啊,是妥帖。想当年打吐谷浑,翻雪山、涉冰河,将士们冻掉了脚趾头,打了整整一年才定西北。如今倒好,几个月,几门炮,就把吐蕃给拿下了。”
  
  他忽然笑了,笑声里有欣慰,也有几分怅然,“这世道变得真快,快得让朕都有些跟不上了。”
  
  张阿难伺候李世民几十年,最懂他此刻的心思——这位戎马一生的天子,既为大唐的强盛自豪,又难免对旧日征战的艰辛生出感慨。
  
  他躬身笑道:“陛下说笑了,不是世道变得快,是陛下当年打下的根基牢。您看,府兵制养出了精锐,科举制选了能臣,连西域商路都是您当年打通的,不然哪有今日的火器运往前线?太子能几个月平吐蕃,那也是站在陛下的肩膀上啊。”
  
  李世民这才抬起头,眼中的怅然淡了些:“你这老东西,就会说好听的。”
  
  但语气里的得意却藏不住:“不过……你说得也对。朕当年征战,是为了给大唐拓土,为后世铺路。如今承乾能用水火之器安定边疆,不必再让将士们埋骨雪山,这正是朕想看到的。”
  
  他放下报纸,望向窗外的宫墙。
  
  那里曾挂过无数凯旋的捷报,从定突厥到破高昌,每一份都浸着鲜血。而这份平定吐蕃的捷报,虽也有战火,却少了许多无谓的牺牲。
  
  “那文成的信,承乾怎么处置了?”李世民忽然问道。
  
  “太子殿下说,军情要紧,公主的心意领了,如今吐蕃已定,那些纠结也就不值一提了。”
  
  张阿难据实回禀:“殿下还说,等苏将军送松赞干布到长安,要请公主回来省亲呢。”
  
  李世民点点头,端起热茶抿了一口,暖意从喉咙流到心底:“好,好个‘不值一提’。战场之上,胜利才是根本。承乾这孩子,比朕当年沉稳,也比朕懂得权衡。”
  
  他看着殿外飘落的第一片雪花,声音变得悠远:“想当年文成和亲,朕还担心她在吐蕃受委屈,如今看来,她不仅安稳,还成了大唐与吐蕃之间的纽带。这雪域的事,说到底,还是要靠恩威并施啊。”
  
  张阿难笑道:“陛下圣明。现在长安城里都在说,太子殿下只用半年就平定吐蕃,比当年卫霍定匈奴还快呢!东西两市的百姓都在扎彩楼,就等正月里庆功呢。”
  
  李世民朗声笑起来,眼角的皱纹都舒展开了:“扎彩楼?好,让他们扎!今年的上元节,长安的灯要比往年更亮些,让百姓们好好乐一乐,咱们大唐的兵锋能扫雪域,咱们长安的日子,也该热热闹闹的!”
  
  街头的欢腾尚未散尽,东宫显德殿内却已燃起凝重的烛火。
  
  李承乾端坐于案后,面前铺开的吐蕃舆图上,红笔圈出的部族聚居地密密麻麻。
  
  房玄龄、长孙无忌、魏征、褚遂良,赵节,五位重臣围坐两侧,暖阁内的地龙虽旺,却驱不散众人眉宇间的深思。
  
  比起战场上的胜利,如何让反叛无常的吐蕃真正归附,才是更难的考题。
  
  对于如今的大唐来说,最为主要的不是征服,而是征服一个地方后,怎样才能有效治理,而不是给朝堂增加负担。
  
  否则再是广阔的疆域,也没有丝毫意义。
  
  吐蕃部族众多,若是时常叛乱,反而要牵扯朝堂大量精力。
  
  且天高皇帝远的,很多消息远在长安的朝堂,也没有办法及时做到反应。
  
  吐蕃的特殊地理位置跟部族情况,都需要慎重考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