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 第464章:李世民要禅位

第464章:李世民要禅位

第464章:李世民要禅位 (第1/2页)

王成看着阿拉伯帝国的文武百官,嗤笑一声。
  
  随后眉头一挑,从怀中掏出一枚鎏金令牌,放在议事桌上,“这是大唐的调兵令牌,本使若今日日落前未送出平安信,苏将军会立刻率军西进。”
  
  “你们若想战,本使奉陪到底,只是不知,巴格达的百姓,是否愿意为了你们所谓的尊严,承受火炮的轰击?”
  
  厅内的愤怒声浪渐渐低了下去。
  
  大臣们面面相觑,眼中满是犹豫与畏惧。
  
  阿卜杜勒看着桌上的调兵令牌,又看了看欧麦尔三世,低声道:“哈里发,唐人是铁了心要我们称臣,若不答应,战火恐怕真的无法避免……”
  
  欧麦尔三世沉默良久,终于缓缓开口,声音带着疲惫与无奈:“罢了……就按使者的要求,在盟约中加上‘阿拉伯向大唐称臣,尊大唐为天朝上国’。”
  
  “哈里发!”哈立德惊呼,眼中满是不甘。
  
  欧麦尔三世摆了摆手,打断他的话:“真主教导我们,要为子民着想。比起战火,称臣的屈辱,我们只能承受。”
  
  王成听到这话,脸上终于露出一丝满意的神情。他拿起盟约,递给阿卜杜勒:“三日之内,将修改后的盟约誊抄三份,一份交给本使,一份留在巴格达王宫,一份由使者随贡品一同送往长安。若有任何差池,本使绝不姑息!”
  
  说完,他转身走向厅外,镶金节杖敲击地面的声音,在寂静的议事厅内格外清晰。
  
  阿拉伯大臣们望着他的背影,眼中满是愤怒与不甘,却无人再敢阻拦。
  
  底格里斯河的流水静静流淌,映着王宫的灯火,而那份带着“称臣”字样的盟约,终于为这场跨越万里的博弈,画上了一个以大唐威严为尊的句号。
  
  ——
  
  贞观二十六年秋,一场秋雨刚过,长安的空气里还带着湿润的凉意,东宫显德殿内却暖意融融。
  
  李承乾捏着从巴格达快马送来的奏报。
  
  上面清晰写着:“阿拉伯哈里发欧麦尔三世已签署盟约,愿向大唐称臣,尊大唐为天朝上国,岁贡波斯锦缎两千匹、阿拉伯良马两百匹,首批贡品已由使者护送,沿丝绸之路东来。”
  
  “传孤令!”李承乾猛地起身:“即刻将此消息誊抄百份,送往政事堂、国子监、东西两市,命长安邸报加印特刊,用朱笔大字刊登。”
  
  “阿拉伯称臣纳贡,大唐威加四海!”
  
  “另外,令鸿胪寺备好仪仗,待阿拉伯使者抵京,以藩属国使者最高规格迎接!”
  
  教令一出,长安瞬间沸腾。
  
  当日午后,长安邸报的特刊便在街头巷尾传开,报童们挥舞着油墨未干的报纸,高声喊着“阿拉伯向大唐称臣啦!西域再无战事啦!”,铜钱的叮当声与欢呼声交织在一起,比平定吐蕃时的热闹更甚几分。
  
  东西两市的商户们率先响应,绸缎铺的掌柜命伙计挂出红绸与新到的波斯锦缎,酒肆的幌子下支起临时灶台,免费向路人分发庆贺的米酒。
  
  “连阿拉伯都称臣了!”
  
  酒肆里的老茶客捧着报纸,眼睛笑成了缝,“想当年陛下,西域诸国虽称臣,却也时有叛乱,如今太子殿下不过数年,就平定吐蕃、收服阿拉伯,这等功绩,怕是连汉武大帝都要赞叹!”
  
  国子监的书生们更是激动,他们拥在公告栏前,围着奏报高声诵读,有人当场泼墨挥毫,写下“天朝上国,万邦来朝”的诗句。
  
  “阿拉伯可是西域最强的帝国,连他们都臣服,可见我大唐火器之威、国力之盛!”
  
  一位年轻书生抚掌赞叹,“往后西域商路畅通,咱们大唐的丝绸、茶叶,定能卖到更远的西方!”
  
  消息不仅在长安掀起波澜,更迅速传遍大唐的周边藩属与部族。
  
  漠北的突厥部落首领收到消息后,立刻召集部众,命人备好骏马与皮毛,亲自前往长安朝贡。
  
  此前他们虽表面臣服,却仍暗中与西域部族勾结,如今见阿拉伯这般强盛的帝国都向大唐低头,再也不敢有半分异心。
  
  西域的龟兹、于阗等城邦更是积极,主动派人前往安西都护府,请求大唐在当地增设官学,推广中原文化,连过往时常劫掠商队的小部族,也纷纷遣子入长安为质,以示忠诚。
  
  商路的变化更为显著。以往阿拉伯商人在中亚商路中占据主导地位,对大唐商队多有刁难,如今盟约签署后,阿拉伯境内的驿站对大唐商队极其恭维。
  
  波斯锦缎、印度香料等商品通过丝绸之路源源不断运往长安,而大唐的丝绸、茶叶、瓷器则远销至巴格达,甚至通过阿拉伯商队传入埃及与欧洲。
  
  长安西市的胡商们笑逐颜开,一位粟特商人捧着刚到的瓷器,对伙计道:“以后不用再怕阿拉伯人刁难了,咱们跟着大唐,生意能做到天边去!”
  
  朝堂之上,群臣更是纷纷上奏庆贺。
  
  长孙无忌语气激动:“殿下,阿拉伯称臣,不仅是西域安定,更让我大唐威望远播海外,往后万邦来朝,再无敢犯我大唐疆界者!臣请奏,明年正月上元节,举行万国朝贺大典,让各国使者亲眼见证大唐的强盛!”
  
  房玄龄也补充道:“阿拉伯岁贡的良马,可充实我大唐马监,改良河西战马;波斯锦缎的织造技艺,若能引入中原,定能让我大唐丝绸更胜往昔。此乃互利共赢之举,殿下的远见,臣深感敬佩。”
  
  李承乾立于东宫高台上,望着满城灯火与欢呼的人群,嘴角扬起笑意。他知道,阿拉伯称臣纳贡的意义,远不止平定一个帝国。
  
  这标志着大唐的影响力已真正覆盖西域,天朝上国的地位得到了最有力的印证。从长安到巴格达,从漠北到南海,大唐的威名如同一道无形的屏障,守护着边疆的安宁与商路的畅通。
  
  夜幕降临时,长安的灯火比往常更加璀璨。
  
  东宫与皇城的宫灯依次亮起,映照著朱雀大街上涌动的人潮。酒楼里传出宴饮的欢歌,寺庙的钟声为盛世祈福,连曲江池畔的画舫都挂满了红灯笼,丝竹之声顺着晚风飘出很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