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 盛,江淮之虎臣,可为我第三义子
第一百四十章 盛,江淮之虎臣,可为我第三义子 (第2/2页)对于追击典韦,他却是半字不提。
无他,倘使追入小道,地形狭窄,以典韦的本事,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谁能当之?
至于说他自己,此刻酒意渐消,才觉背后早已被汗水浸湿,寒风一吹,通体冰凉。
双手犹自微微颤抖,握刀的手掌,鲜血淋漓。
他方才差一点儿,可就死了。
心有余悸的长舒一口气,他忽得仰天大笑。
“记得!
军报上写:盛力敌典韦三十回合,遂将之杀退!
此乃三军将士及万民亲眼所见,盛名扬天下,就在此时!”
如此说着,徐盛心想此番袁公总能知我名姓,要是能因此被调去主力战场杀敌立功就更好了。
【阳翟东区一战,盛率千人以据曹军,携民出征,大破曹军五千人。
时曹军主将典韦,引亲兵五百断后,小戟掷处,无人不倒,时人莫有敢近身者。
盛亲身上前,力敌典韦三十回合,将之杀退!
遂此战大捷!
共杀伤曹军千余人,俘虏两千,典韦引两千败兵退走与乐进汇合。
“徐盛以寡敌众,主动出击,勇猛无畏,击破敌军,主公可重而用之。
今阳翟大捷,何以封赏?”
——杨弘】
当远在梁国的袁术看到这等战报与军师杨弘的评价与询问后,他只是从容提笔,写下一句评语回信。
【“盛,江淮之虎臣,可为我第三义子。”】
与此同时,在典韦兵败撤军之时,随着徐盛点燃烽火台,处处狼烟直灌穹苍。
曹军来犯的消息,很快随之传遍各地,坐镇颍川的“镇北将军夏侯惇”,闻讯勃然色变,即刻做出安排应对,调拨各处兵马。
夏侯惇“听从”军师杨弘的计策,第一时间就调集兵马来许县,截住乐进这波明晃晃而来,毫无掩饰的曹军。
也就是在乐进真正来到许县地界之时,他才知道为什么去偷袭阳翟的典韦,会那么巧就被引进一处满是碉堡营垒的绝地。
原来不知阳翟,这座许县城外也是东南西北四个大区,每个大区周围又下辖东南西北四个小区。
如此整整二十座碉堡营垒拦在许县城外,四座大区里又接囤大型军械,随时取用简直是神仙难破。
更何况此时这些小区营垒里住着的已不是平民百姓,而是镇北将军夏侯惇,亲自领兵而来的袁军主力。
还没开打,乐进已心生绝望,有一种望洋兴叹,徒呼奈何之感。
恰在此时,听闻有士卒来报,言说“典韦引军归来。”
乐进闻言赶忙出来相迎,典韦领着不到两千人的败兵,一见乐进即刻单膝跪下请罪。
“典韦有负乐将军厚望,今日厚颜归来,请将军军法处置。”
乐进见他这样,忙上前亲自搀扶,出言宽慰,“典将军切莫如此。
我此前亦不知不知这袁术所谓爱民如子,不过徒有虚名。
竟不惜征发徭役,消耗民生至此,这才建了这许多碉堡营垒,以应对我军。
莫说是你,便是我如今对此亦无可奈何,典将军又何罪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