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三国:朕,袁术,大汉忠良 > 第一百八十章 司马懿:曹公可取蜀中以自用!

第一百八十章 司马懿:曹公可取蜀中以自用!

第一百八十章 司马懿:曹公可取蜀中以自用! (第2/2页)

盖因北有袁绍势大,田楷、公孙瓒、黑山贼、匈奴人,其而攻之,自顾不暇。
  
  南有袁术势盛,攻无不克,战无不取,诸侯皆避其锋芒,无暇来犯。
  
  今绍已据四州之地,拥百万之众,此诚不可与之争锋。
  
  术据有江淮之地,海内人望,财富而民殷,兵精而粮足,此诚不可图也
  
  主公据关中之地,为九州腹心,正可假天子之大义,号令诸侯牵制南北二袁,趁此时机,以图自身。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若据蜀地以连关中,坐观天下纷争,而养众人之望,此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先秦之所以兴隆也。
  
  今刘璋暗弱,张鲁怀异,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明公既大汉丞相,挟天子以令诸侯,猛将如云,谋士如雨。
  
  若跨有蜀地、关中,连宛洛、兖州,关函谷以绝四方,绝虎牢以隔诸侯。
  
  内和诸戎,南抚夷越,外令诸侯,以抗二袁,坐观成败,静候风云。
  
  只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兖州之军以向青、徐,明公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关中铁骑以下豫扬。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明公者乎?诚如是,则三兴炎汉,霸业可期。”
  
  曹操闻听此言似醍醐灌顶,如鱼得水!
  
  明面上假天子诏,号令天下诸侯以抗二袁,实际上暂避其锋芒,趁诸侯牵制二袁之时,暗中夺取蜀地。
  
  届时以蜀道之难,连关中、宛洛,接兖州之地。
  
  只需遣精锐之兵,堵死函谷关、虎牢关、汜水关、轘辕关等关隘,就可坐观天下,以待时局有变。
  
  他甚至还没假天子之诏,以盟主之名,遥控九州诸侯伐袁,搅动天下风云。
  
  闻听司马懿之言,畅想未来愿景,原本因此前接连兵败,数位心腹大将降袁之事,而心思阴沉灰暗的曹操,只觉豁然开朗,前途一片光明!
  
  于是,曹操称“善!”,拜司马懿为谋主,同归洛阳。
  
  其实别看司马懿这番话说的好听,其实天数有变,时局每时每刻都在变化。
  
  一旦出仕,就没有绝对必胜之谋划,只有不出仕,不为人出谋划策,才能言必胜。
  
  可事已至此,被逼无奈而出仕的他,也只得为曹操想了一条较为稳妥的路线。
  
  在他私心想来,以蜀中之天险,凭借大汉四百年来在东都洛阳与西都长安周遭建立的众多地利关隘。
  
  不说出去打别人,龟缩关隘之中,隐隐退至诸侯身后,足以熬死在关外的军阀混战。
  
  再不济洛阳八关,长安五关,加上蜀道之难,怎么也能坚守至他的有生之年,绝对是目前为止最为稳妥之法。
  
  反正他才十七岁,就熬呗,熬到他七十岁,等二袁皆老死,群雄尽束手,他再替曹公铁骑出关中,精兵出蜀地,实现今日所言之大业!
  
  与此同时,淮南。
  
  随着寿春宫的一道道崭新的政令,在阎象夙兴夜寐的黑眼圈中完善颁布。
  
  江淮两岸的百姓又一次热闹起来,都在津津乐道的讨论这次的寿春大比!
  
  原来袁公欲择优取士,于寿春学宫开办科考,江淮两岸凡有识之士,自负才华者,皆可来寿春赴考。
  
  届时金榜题名,皆三甲之士,共一百零八人,皆可于各地为官,或为一方太守,或为一地县令,又或是县中小吏,不看家世,唯才是举。
  
  此令一出,江淮震动。
  
  所有人都知道这道政令是有问题的,大汉自有选官任免制服,什么时候似一地太守之高官,都能有你一个大将军科考任免?
  
  然而.江淮两岸之人,到现在也都快习惯了,反正自家这位袁公的篡逆之举也不是一回两回了。
  
  大汉九州之太守任选不可能,但就江淮之地的太守,谁被袁公看上了,任免还不是他一句话的事?
  
  那可是太守啊!
  
  昔年大汉鼎盛之时,谁不得先举孝廉,然后去洛阳等着空缺得个郎官熬资历?
  
  就这还得紧着给阉宦红人送金银,送晚了,家里又没背景的,就可劲了等吧。
  
  可眼下呢?
  
  只要去考试,拿个头名,就有机会直接当太守?
  
  大汉四百年来,未有此等好事!
  
  果然是黄天在上,袁公厚怜!
  
  至于说考不过?
  
  笑话!
  
  文人相轻,嘴上谦虚几句可以,可在真正开始考试之前,打心底就没人会觉着自己考不过。
  
  于是乎,如果说此前袁术的一系列政策,大多数都是寻常百姓福音的话。
  
  这一回可算轮到江淮两地的世家欢呼雀跃了,袁公不愧为四世三公,世家之首,他没忘记我们这些世家,果然还是站在我们这边的。
  
  毕竟地主家也没余粮,大多数世家的政治资源,也只能紧着核心子弟出仕为官,眼下这场科举,不就正好是其他资源不够,只能给核心嫡系子弟让路的旁系机遇吗?
  
  便是嫡系子弟若是能在这场科举中一飞冲天,那后续家族省下的政治资源,也能助力他更进一步。
  
  至于说科举对世家的负面影响?这会子还真没人看得出来。
  
  因为但凡去参加考试的,有一个算一个,不管寒门,还是豪门,全是世家之人。
  
  寻常百姓,凡夫俗子们连书都没读过,大字不识一个,能来考个啥?
  
  所以当袁术单独把科举领出来,一众世家们还真以为这是世家老大哥,袁家家主袁公给他们发福利来了。
  
  而在江淮两地的名流学子们纷纷紧赶慢赶的往寿春赶考之时。
  
  有一人,家富豪强,饱读诗书,自负有经天纬地之才,只恨世家垄断,报国无门。
  
  忽得听闻寿春大考之事,忙将喜讯报予老母,一家人或备车马,或备金银,领数十家丁,护送他往寿春赶考。
  
  临行前,老母谓之曰:
  
  “子敬,你素怀大志,我鲁家百年财富之积累,才供出你一读书人。
  
  适逢袁公天恩,开科取士,此诚四百年未有之机遇也!
  
  家中自有我操持,汝且用心考试,勿负众人之望。”
  
  鲁子敬长跪于地,连叩三拜。
  
  “此一别,不知何日才归,母亲保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