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映锦
第四十四章 映锦 (第1/2页)吃空饷,克扣军粮这些烂事,以前官官相护,很难查清。
可太学生不一样啊!
他们年轻气盛,一腔的理想和热血,还不怕得罪人,反正他们又不在军队系统里混,直接就是往狠里查,查完就走。
呵!有本事别做亏心事啊!
做了就别怪我把它当政绩!
那些想糊弄的军官面对这群太学生,真是秀才遇到兵……不对,是兵遇到秀才!
总之,不仅没理,也根本说不清!
贪腐被揪出来,空饷被填上,普通士兵的待遇实实在在提高了。
随着太学生这一群体经历了军训,再深入基层,作为监察人员全国巡察之后,民间风向里,军队的风评也逐渐开始好转。
毕竟他们属于自带流量和信誉度的人,笔杆子一挥,就能让很大程度上影响舆论。
以前军队在文人笔下,要么是粗鄙武夫,要么是扰民兵痞,形象能好才怪。
可现在,这群太学生们亲自下场体验生活了,训练时累的不行,又和士兵同吃一锅饭,亲眼看到基层士卒的不易,再被官家和太女殿下一起夸奖一番,回去后写起文章来,那叫一个真情实感,自豪的不得了。
“文武交流”一番,殷灵毓又把曹映锦直接请了出来,顺势把政委制度再次正式建立了起来。
曹映锦含笑到了军中,看了看现在的主力,最后放弃了自家的兄弟,选择了狄青。
比起某个刺头,需要的是打压,狄青属实只是差了点政治觉悟。
范仲淹带了狄青许久,狄青虽然也有长进,但不够。
总不能让已经半截身子埋土里了的范仲淹,或者韩相公,贴身跟着他上战场吧?
曹映锦不想出宫入朝了还不做出成绩来。
狄青是个不错的选择。
鉴于太女殿下和辅政长公主耀眼的战绩,还有逐步闯入朝堂的钱苍兰,司马思瑰等出色的后辈女子,大臣们把头一低。
看不见。
爱咋咋地吧。
尝到了甜头后,他们现在对太女殿下死心塌地。
困扰大宋几十年的西夏边患,被太女殿下一套断青盐加羊毛收购,再加精准军事打击的组合拳直接打懵。
如今西夏使团在辅政长公主面前乖得像鹌鹑,岁币省了,边境稳了,军威立了,可谓里子面子全赚足。
新式织布机和羊毛处理法,让布匹产量飙升,成本大降,百姓穿衣服更便宜了。
晒盐法彻底打破了西夏青盐的垄断,百姓吃上了便宜好盐。
水泥的广泛应用,使得官道,河堤,城墙的修缮效率倍增,还催生了庞大的用工需求。
再加上两位殿下各种稀奇古怪的想法,那些什么点心店,自行车店,香皂店,玻璃制品,胭脂妆粉……收益虽大多供着慈幼局,可也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
于是,就连让人头疼的冗兵问题,也有了一条龙解决方案。
眼看着就要把这个财政天坑给填上了,甚至连近亲结婚的危害都被拿出数据明文禁止了,还有廉价煤球,军医培训,宣传喝热水,推进社学更加普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