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三章 荀子门生
第一百八十三章 荀子门生 (第2/2页)去年冬天到现在,李斯做了不少题目,只是觉得自己又老了几分。
这些卷子真能为国家挑选人才,就连他李斯的都答不上几题,甚至公子还十分大胆地将边关匈奴的难题,放在了卷子上。
还有支教制度的论述,以及六国旧贵族于秦的弊端。
李斯能够想到,肯定会有一些人在考场提着笔颤抖,有关匈奴与边关的问题,是如今大秦正面对的,谁敢乱答?
还有支教制度,说好说坏应该都是不合适的。
甚至六国旧贵族于秦的弊端,这几乎是让人们共同支持秦诛杀六国的旧贵族。
李斯对这些卷子还是很满意的。
卷宗的观念很明确,秦所要的臣子就是要能够拥护国家的,保护国家的,且能够支持国家的一统的。
若连这些观点都不能坚持,那就不能为秦的臣子。
李斯饮下一口茶水,神色凝重。
丞相府的文吏们都知道,丞相每一次看这些卷子,都要一碗接着一碗的喝茶。
扶苏将这些卷子都整理好之后,将其用蜡封好盖印,确认严实却没有疏漏之处,让田安亲自交给皇城中的工匠。
扶苏交代道:“在今年入冬之前,这些工匠都不得离开。”
田安道:“是。”
忙完丞相府的事,李斯就脚步匆匆地前往章台宫。
正值新年,始皇帝坐在章台宫正在看着各地的文书,本是新年庆贺的时节,皇帝却还执意要看各地的文书。
李斯走入章台宫行礼。
嬴政只是抬眼看了看这个丞相,看到丞相的白头发更多了,又收回目光,像是对白发头有些厌烦。
李斯道:“今年给各地的诏命发下去了。”
“嗯。”
“这些文书公子都看过了。”
嬴政道:“有这么多国事都是扶苏在主持,朕想着多看着他。”
李斯觉得皇帝觉得公子会做错一些重要的决定,他面带笑容站在一旁,至今为止公子都是为了国家在制定政令。
既然是为了国家与社稷,公子所做的事自然就不会错。
嬴政思量道:“当初朕与你定下移风易俗的政令,现在看来是不是不合适了?”
李斯回道:“若是公子在这里,恐怕会坚定地认为必须要移风易俗。”
嬴政又道:“荀子的弟子都这样。”
以前韩非也与还是秦王的皇帝说过这样的话。
李斯深吸一口气,而后缓缓吐出,却没有言语。
嬴政又道:“现在朕的儿子也读荀子,这孩子行事如何,你以为呢?”
李斯道:“公子行事颇有当年荀子之风。”
“呵呵呵……”
皇帝忽然一笑。
也不知道这一声笑,是不是听出了李斯的恭维之意。
还是在赞许李斯会讲话,能够在秦廷任职丞相并且这么多年为皇帝主持国家建设,这位丞相除了才能了得,也深得荀子传授的辩论之才。
嬴政道:“朕却听人说,以后人对扶苏的支教之策,颇有怨言,说这不是治国之道。”
李斯行礼道:“当年秦要施行郡县制,那时天下人都反对,乃至皇帝眼前的王绾之流。”
嬴政望着殿外明媚的天,安静地听着。
李斯道:“当年为了施行郡县制,为了书同文,车同轨,这天下反对的人数都数不清,秦因变法强大,如今要治理国家就需要变革,臣常与公子长谈,公子常说秦所拥有之国土比之当年六国之总和都要多。”
“周天子封诸侯国,可诸侯国却不奉周天子,公子以为是周天子不能约束诸侯王,而在诸侯王的纷争中,周天子为了从中周旋却只能处处退让,正如韩非所言慈母会养出败儿,而严厉的主人就不会有强悍的家仆。”
韩非的这句话是比喻,但在公子扶苏看来这慈母就像是周天子。
嬴政道:“如此说来你觉得扶苏之策是对的。”
李斯回道:“公子有言,郡县制重塑了天下,支教制正是在重塑天下人心,这天下要变,那么这天下人也要变。”
注意到皇帝的目光看来,李斯又忙行礼道:“臣……”
“你教导扶苏这么多年,这孩子确实越来越像你们荀子门生了。”
李斯很想解释,其实荀子是一位十分和蔼的老师,这么和蔼的老师应该教不出这样的公子。
话到嘴边,面对皇帝,李斯又说不出口了。
公子哪里像荀子门生,
其实,公子扶苏是越来越像你这位皇帝了。
李斯沉默站在一旁,心里这么想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