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章 喜与忧
第一百九十章 喜与忧 (第1/2页)每当入秋,也就是关中食物最丰富的季节。
潼关城内的一座食肆内,李觅向店家要了两碗面,又要了两碗羊汤。
李觅喜将肉酱拌着面,先是一口面,再喝一口羊汤,让口中的面顺着羊汤一起下肚。
其实韩信并不饿,他只是一口面一口蒜的吃着。
像这种食肆他平日里几乎不来,因他没有钱,反正在潼关城做杂役,管吃管住,虽说没有工钱,也算是安稳。
见李觅正狼吞虎咽吃着,韩信将自己的羊汤也端给他。
待对方终于将碗中的面吃完,两碗羊汤也下肚了,韩信嘴里依旧嚼着蒜,没有多言。
李觅用袖子擦了擦嘴。
店家笑呵呵道:“李夫子不用给钱。”
闻言,李觅笑着道:“还是要给的。”
言罢,他放下了几枚铜钱,又问店家,“你儿子读书如何了?”
店家道:“儿子笨,怎么都学不好。”
李觅又道:“这关中就是笨娃娃多,谁家都一样。”
店家面带笑意,也总算收了钱,去照顾别的客人了。
这李觅也是关中的支教夫子,他应该很早以前是在关中教书的,只是后来去了淮阴支教。
韩信问道:“公子会亲自看我们的卷子吗?”
李觅点头。
“全部都看?”
听到韩信有些不太置信的语气,李觅道:“公子每天要出去繁重的国事,还要亲自看那些卷子,确实是难得。”
韩信嘴里嚼着蒜点头。
李觅又道:“再过三两天你们的大试成绩就会有结果了。”
闻言,韩信的神情依旧平静,正吃着蒜,目光看着远处,好像考试的结果好不好都与他无关。
李觅接着道:“最近又听闻了一件事,咸阳廷议时又说起了东巡,不过又被丞相李斯劝了,皇帝这才没有再次东巡。”
韩信听着这些与自己无关的事,目光看着远处玩闹的孩子。
白露时节的五天后,天才刚亮,一队骑兵就来到了潼关城前,在城门打开之后,他们进入了城中。
司马欣匆忙赶来迎接。
带着这队骑兵而来的人是程邈,他刚翻身下马,走入城中笑着道:“许久不见了。”
司马欣行礼道:“程御史。”
程邈道:“公子让我顺路来领文书。”
司马欣从袖子里拿出一卷书递给他,又问道:“听闻廷议又说起东巡了。”
程邈叹道:“原本是要东巡的,可丞相忽然说身体不适,若要东巡恐怕无法陪同皇帝,丞相又是公子的老师,公子不能不照拂丞相,这才没有接着议论。”
萧何站在一侧,听着两人的话语,沉默不言。
程邈又道:“近来张苍也是分身乏术,原本这里的事是张苍安排。”
司马欣颔首,他明白程邈一直都是在丞相府帮着公子扶苏处置国事的,能让程邈跑一趟潼关,说明公子手下确实是缺人了。
程邈又道:“这一次大试的结果还要发放到各县,渭南与渭北都送去了,我亲自送来潼关这边了。”
言罢,程邈就让几个骑兵带着一卷纸走到城墙边,而后将这卷纸打开贴在了城墙上。
萧何抬眼看去见到了一个个名字。
所有通过大试的人的名字都写在上面,因为站得比较远,萧何没有看清纸上的名字,曹参见状就急急忙忙上前去看。
萧何还要陪同着司马欣与程邈用早食。
程邈要了一碗豆花,一张饼。
一边吃着,程邈还在与司马欣说着将来的建设,潼关还要继续扩建,这一次要修建潼关的河堤。
司马欣道:“如今正是农闲,倒是可以征发一些民夫来做徭役。”
程邈道:“要修缮的河道不只是潼关的,沿途的华阴,大荔两县都要修。”
司马欣蹙眉思量着。
“敬业渠修了这么多年了,修了之后也不能不管不顾,今年不仅要把渠修缮一番,还要收拾一番河道。”
“敢问需要多少徭役?”
程邈道:“需要一千民夫,不过公子说了给钱。”
“嗯。”司马欣抚须道:“那就不是徭役,即是雇用也不一定非要关中的人。”
程邈道:“潼关城前的河道最深也最长,此事还是要交由你。”
“还请转告公子,此事公子尽可放心。”
见城墙上的告示也张贴好了,程邈起身又递给司马欣一卷书,道:“赶在午时前,我还要回咸阳,通过大试的人如何安置都写在书中了,还请郡丞安排。”
司马欣起身送别了程邈。
萧何站在原地,见到了去看名册的曹参回来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