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六章 岁首(补更)
第二百一十六章 岁首(补更) (第2/2页)校尉道:“李郡尉恐怕不知,今天有一个叫衡的学子跟着郡守巡视城防,那位叫衡的学子对郡尉整顿的防务,指指点点。”
“对,那个小子好生无礼。”
李左车深吸一口气,道:“若无其他事,就去休息吧。”
“是。”几个校尉行礼告退。
李左车望着潼关城高高的城墙,想到了小公子,明明就是个十岁不到的小孩,他懂什么防务,还翻看我的文书……
反复想着,李左车也就不计较,谁让他是公子扶苏的儿子,是皇帝的孙子。
此刻,司马欣的家中,小公子正在这里吃饭。
一个大铜锅就放在桌上,衡从锅中捞着肉。
司马欣亲自在一旁切肉,将切好的肉装入盘中放在公子的锅前。
“郡守可千万不要与老夫子说,我这里吃火锅的事。”
正在切肉的司马欣手中的动作一停,他觉得这事有什么不好的?
小公子每天都来自己家里用饭,他司马欣都乐意。
不多时,一个身影就恰到好处地出现在了门口。
衡用筷子夹着一片羊肉,吹了吹捞出来的羊肉,十分享受地放入口中,一边吃着烫嘴的肉,一边朝门外招手。
章敬走入院内,行礼道:“郡守。”
“坐吧,与公子一起用饭。”
“谢郡守。”章敬面带笑意道:“我好久没吃肉了。”
司马欣看着还有一大块羊肉,道:“无妨,这里肉多。”
衡道:“我觉得潼关李左车挺好的。”
章敬道:“我看过他布置的防务,人手交接有序,巡防也很周到,颇为不错。”
小公子与章敬是整个渭南最优秀的孩子,司马欣也希望他那个平庸的儿子也能够多沾一些这两位的灵醒,便继续切着肉。
早晨时,还在下着大雪。
到了黄昏时,雪已停了,不过寒风依旧。
公子与章敬正在吃着。
身为渭南的旧人,司马欣忽然有些感动,他想起了当初公子扶苏与章邯,还有张苍以及他司马欣一起用饭的场面的。
若小公子再年长几岁,就与当初公子扶苏年少时一模一样了。
还有章敬,就是一个少年模样的章邯。
司马欣念及当年风里雨里守着敬业渠工事的生活,便鼻子有些发酸。
现如今,公子扶苏已在丞相府主持国事了。
章邯也如愿成了一个领兵大将军,戍守西北。
而他司马欣成了郡守,没让栎阳的老乡亲们失望。
每每想到这些,如何不令司马欣感慨。
章敬吃着肉还不停往嘴里放着蒜,与小公子说着今天学到的学识。
其实小公子这个年纪根本看不懂文书,也不懂城防的防务。
但小公子看着潼关城时,这孩子的眼神总是怪怪的,好似在审视自家的家产。
不过半个时辰后,小公子吃饱了,章敬却还在吃,锅中的羊汤已加了数次。
天色入夜之后,吃饱的两人才离开。
司马欣看着狼狈的饭桌,他忽然想起了小公子所言,他来这里吃火锅的事千万不要告诉老夫子。
还有章敬说他好久没有吃肉了。
司马欣苦笑一番,后知后觉的明白,小公子说的千万不要不告诉老夫子,是因章敬也会来吃。
章敬说他很久没吃肉,是因他的食量很大,要吃很多肉。
他不仅吃光所有的肉,还吃了五张饼,一碗面。
幸好,司马欣平日里拮据家中存粮不少,正如公子所言千万不要告诉老夫子,要是寻常人家真的要被他们吃穷的。
叔孙通用心良苦了。
“吃多了就能灵醒一些吗?”
听到了幼子十分纯真的发言,司马欣道:“不会。”
冬至日这天,小公子衡回到了咸阳宫中,一边喂着养在这里的群鹿,一边说着他在司马欣家中胡吃海喝的事。
田安一直面带笑容,安静听着。
小公子回来了,田安是最开心的的。
扶苏看罢了手中的来信,弟弟高说编撰史书繁忙,今年又不能来咸阳了。
放下这卷书信,扶苏刚饮下一口热茶,就有宫人来报,“公子,该去极庙了。”
闻言,王棠儿当即给丈夫披上一件黑色的外袍,她帮着丈夫整理衣襟,道:“这是今年新做的,很合身。”
扶苏牵着妻子的手,又对两个儿子道:“去祭祖了。”
如今的秦依旧保持着周礼的习俗,秦继承了周天子时期的历法,并且延续至今。
虽说写出了二十四节气,但扶苏也不想改变这个习俗。
按照周礼,人们将冬至日这天,当作岁首。
这天需要祭天拜神,所有的官吏与军中将士,以及所有的人们都可以不劳作,为新年祈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