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自己挑一个对手吧
第326章 自己挑一个对手吧 (第2/2页)陆北顾眼神一凝,几乎刹那就明白了对方的用意。
果然,徐舜卿继续说道:“若是有,不妨来夏国一展抱负,我夏国素来惜才,若是肯来,高官厚禄、豪宅美婢,不过等闲之事罢了,何必在宋国苦苦煎熬?宋国科举不过是拔擢些读死书的榆木脑袋出来,向来是埋没真英雄的。”
在场众人,有通过了省试的,自然也有没通过的。
对于通过省试的人来讲,徐瞬卿的招揽毫无吸引力,因为他们必定中进士,而大宋同样优待士大夫。
可那些没通过省试的人呢?听了这话,又会作何感想?
要知道,在大宋残酷的科举考试制度下,对于绝大部分士人来讲,连着考几十年都无法通过礼部省试,这才是常态。
即便是苏洵、曾巩,不也考了二十年嘛,今年也就曾巩通过了,苏洵照样没通过。
所以,这些落榜的蜀地士子,没有谁就真的有信心,今年考不上,再过两年就一定能考上。
而这些落榜的蜀地士子其实都是认为自己有能力的,毕竟能来参加礼部省试的,最差也是各州前五,在自己的故事里,都是万中无一的天才。
那么自己有能力,为什么没通过省试呢?
反思自己缺点的人肯定有,但绝大多数人,还是会认为考官有眼无珠,亦或是天气等因素.而这次宴会上,再看到通过省试的这些同乡的春风得意之色,他们的心里必然会有嫉妒、失落等情绪,这是人性。
而夏国确实是重视人才,有着张元等被“千金买骨”的先例在前,“高官厚禄、豪宅美婢”这些优厚待遇,只要来投奔,夏国是真的会给。
故此,徐舜卿的攻心话术,几乎瞬间就起了效果。
众人虽然没有内讧,但“没通过省试”的这拨人,态度悄然已不再如刚才那般。
见对方众人被自己一席话给分化了,徐舜卿踱步至窗边,负手望着窗外汴京夜景,声音带着几分刻意为之的感慨:“徐某当年初到夏国,始觉人在异乡,颇为彷徨,幸得张中书劝慰,言‘英雄何愁无用武之地?’,而亲身经历好水川之战后,更觉张公英雄气概,彼时作《英雄论》一篇。”
“徐御史既已投夏,何必再提旧日文章?”有人冷不丁地问。
“此言差矣!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徐舜卿转身,极有信心地说道:“徐某虽身在夏国,却始终以文章自许,今日既然有缘相逢,何不借此机会,以文会友?”
说是以文会友,但其实是徐舜卿自负才学,打算压这些通过省试的蜀地士子一头,从而更进一步,彻底涣散对方的人心。
他不待众人回应,便自顾自地拿起旁边的纸笔,但见其运笔如飞,字迹雄浑有神,竟是一手颇得颜体精髓的好字。
苏轼本欲斥其虚伪,却被苏洵以目制止。
苏洵缓缓捋须,低声道:“姑且观之。”
不多时,徐舜卿掷笔而立,一篇墨迹未干的《英雄论》展现在众人面前。
他随后拿起这篇文章,朗声念道。
“《英雄论》
夫英雄者,非独以勇力冠世,盖明于时势、达于去就者也。昔管仲释囚而佐桓公成霸业,韩信弃楚而归汉室开鸿基,岂非审时度势之明证耶?
今之论者,每以忠义相苛,然明珠暗投则光曜不显,良骥伏枥则神骏难彰。故君子观风云之变,择时势以立命,不可拘于尺寸之壤而自缚矣。
尝观关中张公,少负奇才,通晓兵机。初试宋廷,屡困科场,有司以俳优之文取士,而使龙蟠之士屈就绳墨。奔至西垂,夏主倒屣相迎,授以中书之职,咨以军国大计,及至好水川一战,威震天下,使宋主寝不安席,真英雄也。
或诘之曰:‘背宋投夏,非臣节也’,此言陋矣!昔孔子适楚,孟子游梁,圣贤不固守一邦。今天下之势,宋主有贤才而不得其用,然夏主锐意进取广开贤路,天下英雄纷纷投效,尽展安邦定国之能,意在佐明主而成霸业,煊赫于当世,流芳于青史。岂若宋廷诸公,终日吟风弄月、党同伐异,而忘燕云之耻乎?
且夫良禽择木,非慕高枝而弃故林,实因嘉木能容其振羽;贤臣择主,非贪禄位而背旧邦,盖惟明主可尽其才。观张吴二公,在宋则为落第举子,入夏即成帷幄重臣,非其才忽长忽消,乃所用者异也。
故曰:英雄之兴,待风云而际会;豪杰之用,因主明而彰耀。若尾生抱柱至死而不悟,岂不愈于老死牖下,与草木同腐乎?”
徐舜卿的声音抑扬顿挫,带着强烈的煽动性。
他每念一句,厅中苏洵等人的脸色便难看一分。
这《英雄论》通篇诡辩,以管仲、韩信自比,将张元、吴昊的叛国行径美化为“明于时势、达于去就”的英雄壮举,将大宋科举斥为压抑人才的“俳优之文”,将夏主捧为“倒屣相迎”的明主,甚至搬出孔子、孟子周游列国的例子来为其叛国行为张目!
最后一段,竟将坚守故国气节者比作愚蠢抱柱而死的尾生,言其结局反不如“择木而栖”的叛臣能建功立业避免“老死牖下”。
这已不仅仅是挑衅,简直是赤裸裸地为叛国者唱赞歌,是对忠义气节的践踏!
念完,徐舜卿负手而立,却是面有得色。
“拙作在此,不知可有哪位愿意赐教,让徐某也见识见识‘大宋才子’的文章风采?”
阁中一时寂静。
这文章虽是为张元叛宋辩护之作,但不得不承认,其文辞老辣,引经据典,气势磅礴,确实非寻常之作。
如果水平不够,这时候上去临场发挥,肯定是压不下徐舜卿气焰的,反而自取其辱。
“我大宋人才济济,蜀中文教更是不凡,英才辈出,怎会以多欺少?”
而这时一直都没吭声的崔文璟,忽然开口建议道:“徐御史当面的二人,老者落榜,少者省元,不若你自己挑一个作为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