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蜃楼将,都水司
第十三章 蜃楼将,都水司 (第2/2页)“真是繁华啊!”
港道一水中堑,环绕如同偃月,月港之名名副其实。
锚地中停着的巨舶海舟足有数百艘,来来往往,乘风挂帆,遮天蔽日。
其中既有大昭沿海常见的硬帆福船,也有色目人、弗朗机人特有的软帆克拉克船、盖伦船。
黄肤、白肤、棕肤、黑肤...各类人种应有尽有。
耳畔不同语言的吆喝声此起彼伏:
“起碇升帆!”
“Hacersealamar!”
“ابحثعنأفقجديد...”
繁荣程度胜过大昭、东海、南洋诸国任何一座港口城市,“世界贸易中心”的名号当之无愧。
这里位置偏僻,民风彪悍,作为卫所被废弃后,皇权不下乡的官府始终都没能再次将触手伸进这里。
距离最近的府城芗州城也超过40里,周围没有任何一个县治。
在巨大的利益推动下,百姓自发聚集,月港足有居民数万家,商贾云集,店肆星列,商业繁盛。
而实际管理者一直都是朝廷口中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的“海寇”。
芗州城的府志中,各级官吏都清楚记录了大昭王朝不得不面对的尴尬一幕:
“海寇在民间威望大著,人共奔走之。或馈时鲜,或馈酒米,或献子女。”
“诸城歇客之家,明知海寇,贪其厚利,任其堆货,且为之打点护送。”
“海寇入城郭无剥床之灾,出海洋有同舟之济。三尺童子,亦视海寇如衣食父母,视军门如世代仇雠...”
其中的原因,正是那些带头下海的海商而非“军门”给生活艰难的沿海百姓提供了衣食。
一群疍民站在王澄身边看着繁华的港口,全都神色复杂:
“我们以前日子艰难,也就是最近这三年,靖王爷一视同仁,多有扶持,日子才渐渐好起来。
如今靖王爷已经去了,不知道五峰旗还能不能保住月港?也不知道这好日子还能维持多久?”
这时,像是专门回答他们的问题,码头上突然传来一声爆喝:
“新入港的渔船全都过来补交渔课。
朝廷都水司今日入驻月港,从此拨乱反正,商税、渔税一个都不能少,全都给本官补交三年。”
【张福顺号】还有先入港的几艘渔船顿时仿若晴天霹雳,脸色发白地看向码头。
两个税吏正带着一大群穿着号衣的税丁逐船搜查,统计渔获,收取渔课。
看到他们入港,立刻就有税丁划着小船靠近过来,默默抬起手中杀气腾腾的弓弩,所有船只都不敢乱动。
最后只能听从引导,一个个停靠到了专门的泊位上,心里不停犯着嘀咕:
“怎么回事,月港哪里来的都水司税吏?”
“他们不是都在九龙江沿岸吗?互市派海商负责管理的月港已经被朝廷接收了?”
“五峰旗的那位【蜃楼将】去哪里了?就这么眼睁睁看着?”
来自东海、九龙江的渔民直到走下渔船时,双腿都在发飘。
虽然靖海王被伏杀的消息早就已经在东海传开,他们却完全没有想到,后续的影响会这么快就波及到了自己。
前后三年时间的好日子就像春梦一样美好而短暂。
咚!
身穿号衣的税丁中,一个身高近乎两米的巨汉手握一根黑沉沉的棍棒重重捣在木质栈道上,发出一声巨响。
“都快点!
你们船上装了多少渔获,我薛大只要闻一闻就知道。
再敢磨磨蹭蹭就是暴力抗税,别怪我手中的夜叉棍不讲情面。”
王澄也深深皱眉。
“如果朝廷真的接管了月港,事情可就麻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