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知否:我,小阁老,摄政天下 > 第一百九十一章 第二个弟子!神臂弩!(3k大章)

第一百九十一章 第二个弟子!神臂弩!(3k大章)

第一百九十一章 第二个弟子!神臂弩!(3k大章) (第1/2页)

河州,定羌寨。
  
  半山半川,丘谷交错。
  
  十万蕃汉士卒囤积于此,或持矛列阵,矛戟森列,或举刀劈砍,刀光霍霍。
  
  亦有着甲骑兵,执缰驱马,往来奔突,蹄声撼野。
  
  投石机、床子弩、云梯、撞车,阵列迤逦,不见首尾。
  
  小将郑晓令旗挥动,自有经验丰富的低阶将领遵令而应,指挥着蕃汉士卒变动阵型,或是聚若玄龟磐石,或是散似星流四野。
  
  十万屯田兵,步履所及,就连地脉都为之震颤。
  
  此外,山坡上亦是不乏步卒练习步战之法,背城而战,呼喝相闻。
  
  山丘、河谷、平地,操演不休,目之所及,皆是披坚执锐之卒。
  
  校台,以江昭为首,张方平、王韶、种谔、张鼎、包顺次第半步,面色肃然,观阅操演状况。
  
  “观此阵型,已有精锐之风。”
  
  “十万士卒,不少都是经历过熙河拓边的老卒了吧?”江昭凭栏远瞩,徐徐问道。
  
  所谓的“老卒”,并非是说士卒的年纪大,而是说士卒的作战经验丰富。
  
  一样的兵力,老卒占比越多,战斗力就越强。
  
  从战力上讲,老卒几乎是全方面吊打新军。
  
  “正如大人所言。”王韶回应道。
  
  江昭点头,默默观望。
  
  屯田士卒的优点,就是几乎都是老卒。
  
  一旦遇到征战,适当磨炼十来天,就能上战场。
  
  观望了约莫一炷香。
  
  忽的,兵马都副总管种谔向后望了两眼,持礼道:“大人,下官的侄儿有宝要献。”
  
  “哦?”
  
  几人齐齐一诧。
  
  献宝?
  
  江昭回首,顺着种谔的视野望去。
  
  约莫百步外,有一十六七岁的锦袍少年,面容坚毅,手上提着一柄三尺长的弩机。
  
  “可是献弩?”江昭问道。
  
  “正是。”
  
  说着,种谔眼中浮现些许期待。
  
  少年献弩,俨然是他早就有的谋划。
  
  弩!
  
  江昭来了些许兴致。
  
  军中弓弩分两种,一为小型弓弩,一为大型弓弩。
  
  其中,小型弓弩以双手弩、黄桦弩为代表,有效射程百步左右,也即一百五十米的射程。
  
  大型弓弩以床弩为代表,常规床弩有效射程四五百步左右,也即六七百米左右的射程。
  
  若是三弓床弩,射程可达七八百步,也即千米射程。
  
  偶尔以高打低,甚至还能更远一点。
  
  檀渊之战,就曾有三床弓弩七百步射杀辽将萧挞凛的战绩,震慑一时。
  
  那锦袍少年提着的弓弩仅是三尺,毫无疑问是单人弓弩。
  
  既是刻意献弩,那肯定是在弓弩的某一方面有了突破。
  
  “让他过来吧。”江昭拂袖道。
  
  一言落定,江昭心中不免生起一股慨叹之意。
  
  什么时候,他都成了被献宝的对象了?
  
  种谔心头一喜,连忙招手。
  
  少年一望,连忙提着弓弩跑过来。
  
  相距约莫三五步,少年恭谨一礼:“种氏七郎种师道,拜见大人。”
  
  种师道?
  
  经略相公?
  
  江昭目光微动,淡然颔首,伸手虚扶:“免礼。”
  
  种谔端正身子,捧过弩机,双手献上。
  
  弩长三尺二寸,弦长二尺五寸,桩牙一尺八寸,葫芦头四寸,镫二尺,桩长二尺三寸,角檐四尺五寸。
  
  江昭拾起弓弩,试着拉了拉。
  
  不拉伸约莫是半人高,拉伸了甚至能高过七尺儿郎。
  
  相比起常规单人弩,差不多大了两尺左右。
  
  “此弩,可射多远?”仅是望了两眼献上的弓弩,江昭心中就有了些揣测,不免出声问道。
  
  “三百步!”种师道清朗回应道。
  
  “嗯?”安抚使张方平一惊。
  
  吐蕃首领包顺,亦是面色惊疑。
  
  单人弓弩,三百步?
  
  一般来说,常用的双手弩已经相当优良,射程也才百步左右。
  
  常规床弩,也就四五百步射程而已。
  
  这单人弓弩,都快赶上床弩了?
  
  “西夏强弩?”王韶常年统兵,一听“三百步”就联想到了西夏的强弩。
  
  所谓西夏强弩,也即西夏掌握的一门特殊的弓弩技术,射程几乎吊打常规弓弩。
  
  甚至,西夏还专门为强弩组建了强弩兵,并一度与铁鹞(yào)子、步跋子合称三大主要兵力。
  
  西夏建国初期,以及好水川之战,强弩兵都是主力之一,没少让大周军队损失惨重。
  
  要说李谅祚有什么底气南下,强弩兵绝对是底牌之一。
  
  这也是少有的值得边军重视的“重量级”武器。
  
  当然,西夏强弩制作工艺艰难,且口口相传,不乏一些工艺存在失传现象。
  
  一些制作强弩的材料,经过几十年的消耗,也渐渐稀缺起来。
  
  特别是犀牛角,那真是取一支就少一支。
  
  国土太小,注定了西夏资源匮乏,难以循环周转。
  
  经过几十年的传承,不但没有技术更新迭代,甚至都可能比不上几十年以前的水准。
  
  也因此,西夏强弩兵的规模可谓是越来越小。
  
  李谅祚手上的三五万军队,可能就连一成的强弩兵都没有。
  
  究其缘由,一方面是西夏强弩不易制造。
  
  另一方面,相比起强弩兵,西夏有更为强势的兵种。
  
  骑兵!
  
  强弩兵,并非是不重要,但并不是最重要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