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九章 赶出家门
第二百八十九章 赶出家门 (第2/2页)那现在,王慧蓉就体会到这种滋味了。
那是真连着筋……
而且是真特么疼啊。
刚断的时候,王慧蓉并不是特别疼。
后来就肿了,之后就青了,现在都黑了……
肿得肤色都看不出来了。
最关键的是,王慧蓉的胳膊一点都不敢动了,动一下那真的是抓心挠肝的疼。
当然了,不动……王慧蓉也疼得满头大汗。
但是她不敢大声呻吟,怕惊动了同样心烦意乱又暴躁的柴忠孝。
以前没有医院的年代,胳膊折了腿折了,也就是固定一下,之后随便长了。
当然了,最终会导致人变成残疾的。
像古代的时候,腿折了,也不是不能好,但是基本就是瘸子了。
好像王慧蓉只是胳膊折了,不至于成为瘸子,但是也好不到哪里去。不去医院接上,也能好,但是估计长偏了的话,以后用起来会不得劲。
不过这老两口子分币没有,想去也去不了。
这就很尴尬。
当然了,柴忠孝也没睡,在黑暗中吧嗒吧嗒的抽着烟。
老百姓卷烟抽不起了,就抽旱烟,旱烟也抽不起了,就卷树叶子。
嗯,柴忠孝现在就在抽树叶子。
滋味特别不好,所以抽了两口,觉得辣嗓子的柴忠孝,一下子又把烟袋摔到了王慧蓉身上。
王慧蓉被烫的哎呀一声。
王慧蓉倒霉啊,这屋里就两人。柴忠孝只能打她……而她,也只能挨打。
这时候一定就会有读者朋友问了,这打老婆是不对的,是违法的,那为什么柴忠孝会肆无忌惮的打老婆?而且王慧蓉为啥也不反抗呢?
这个问题……
只能说,这就是周瑜打黄盖,两厢情愿了。
王慧蓉虽然在别人面前,那是个泼妇,但是在柴忠孝面前,那就啥也不是了……
柴忠孝敢打王慧蓉,王慧蓉能怎么办?
不和柴忠孝过了,离婚?这个是不太可能的。
都这个年纪了,离婚显然不太现实。在这个时代,除非老伴死了,改嫁一类的。如果老伴没死,想改嫁,那极有可能被打死了。
第二个原因,是王慧蓉已经没娘家啥人了。爹妈就算活着,也得八九十岁了,她也不可能回娘家,也没娘家可以让她回,她也没办法。
至于什么违法一类的,王慧蓉敢说吗?说了谁管?怎么管,也是个问题。
有人管,等来了,王慧蓉都极有可能被打死了。
与其反抗,被打的更厉害,不如悄鸟的眯着。
这样,还能少挨揍几下。
这边屋里,难熬的要死。而在另外一边屋里。
柴有德倒是来了聪明,他在自己的屋子里翻来覆去,想着明天要跟着老爹去村里骂街,心里一阵烦躁和隐隐的不安。
柴有德也不傻,对柴忠孝把王慧蓉胳膊打折了,想讹钱这事,他是不赞同的。
当然了,最开始柴忠孝也没打算把王慧蓉胳膊打折了,只不过是越打下手越没轻没重,后来打折了,才想着要讹诈一下柴米的。
但是,柴有德本质上是不赞同的。
毕竟,这事他也作为儿子,他也光彩不了。
这个时代,老百姓最怕两件事,一件事是读书,一件事是看病。
这俩是老大难了。
特别是看病,那是真费钱。
别的不说,头段时间柴米的母亲苏婉病那次,就花了四五千块钱。
还不是什么特别大的病。
而柴有德腿折了,也花了两千多。
两千多不是小数目了。
现在亲妈胳膊折了,柴有德指定没钱给她接骨头去,他琢磨这事没人知道最好。
等过段时间王慧蓉胳膊好了,就得了呗。
但是柴忠孝想闹的满城风雨,就让柴有德很为难。
搞得好像,柴忠孝一闹,磕碜的只有柴米一家似的。
真不知道柴忠孝咋想的。
但是柴有德也没办法。
他叹了口气,瞟了父母那黑漆漆的窗户一眼,心里无声地咒骂:老不死的,净整这些丢人现眼的破事!
成天净特么扯犊子了,一点人事不干。
讹柴米能讹出来钱吗?那都不如直接去柴米家偷容易。
柴米能出钱?
柴有德是不报任何希望的。
虽然,柴忠孝这么一闹,一定坐实了柴米不孝顺这个事。
但是,有什么意义?
但他不敢忤逆柴忠孝。
西屋炕上的车连云闭着眼,收音机已经关了,周围死寂一片。
听着东屋压抑的痛苦抽气和柴忠孝那时不时骂几句王慧蓉的声音,她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越来越清晰:闹吧,使劲闹!闹大了好,闹得没脸没皮、闹得天怒人怨最好!这样……那两个老不死的东西才有理由……消失!
车连云和其他人想法不太一样。她只是追求自己的利益罢了。
谁死,谁活都无所谓。
柴忠孝和王慧蓉以前有用,所以车连云看见他俩,也开心。
现在这俩废物,啥用没有,还得吃饭,那凭什么自己养他俩?
养两条狗,还知道看家。
养两口牛,还知道种地干活。
养柴忠孝和王慧蓉,他俩毛用没有啊。
这俩人,一个不干活,一个干不了活。
两个废物。
柴忠孝自打有了儿女,那就不自己干活了。
柴有庆十四五就不念书,就开始扛大梁,干活了。
柴忠孝那会就退休了。
这柴有庆一干,就是二十多年。
柴忠孝基本啥活不干。
当然了,柴家这个问题,也有点客观的原因。
一是因为柴有庆是老大,比其他几个兄弟姐妹大一些。又没念书,干活就早,结婚还晚。
另外就是柴有福当家老师没法给家里干活,需要上班。而柴有德年纪太小,又去读书,所以哥仨就柴有庆干活。
至于柴家三姐妹。
嫁人太早,亦或是也去读书了,也没干过活。
所以,家里的活,一直都是柴有庆干。之后柴有庆娶了苏婉,那就他们两口子干。
柴有庆也习惯了。
柴忠孝也习惯了。
大家都习惯了。
这二十几年,就是这么过来的。
所有人,都习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