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建文元年:紫禁城的密诏疑云
第五章 建文元年:紫禁城的密诏疑云 (第1/2页)第五章建文元年:紫禁城的密诏疑云
建文元年五月十五,端阳节的应天府飘着艾草香。朱瞻膳随朱瞻基入宫朝贺,途经奉天门时,见午门城楼上新挂了幅《太祖平胡图》,朱元璋的画像被刻意放大,目光如炬地俯瞰着文武百官。春桃凑近半步,压低声音:“小王爷,昨夜忠勇卫传来消息,宁国公主府搜出了北元金印。”
朱瞻膳握缰绳的手微紧。自聚宝门之变后,朱允炆借清查梅花卫之名,将宁国公主软禁,梅殷则被派往淮安驻守——这看似是对皇亲的惩处,实则是切断了北元余孽与朝廷的联系。但他知道,真正的幕后黑手仍藏在暗处,因为素梅手中的《燕王起居注》,绝非仅凭宁国公主就能拿到。
“二弟,”朱瞻基忽然开口,“呆会儿见了皇太孙,只管瞧我的眼色行事。”他今日身着赤罗朝服,腰间玉佩换成了朱元璋亲赐的“武”字牌,在阳光下泛着冷光。
乾清宫内,朱允炆身着十二章衮服,坐在龙椅上的身形比往日更显单薄。他听完礼部尚书关于端午庆典的奏报,忽然抬手:“燕王世子、皇孙瞻膳,上前答话。”
朱瞻膳随朱瞻基跪下,余光瞥见御案上摆着个檀木匣,正是他在聚宝门夺回的密档匣。朱允炆打开匣子,抽出《推背图》时,殿内空气骤然凝固。
“燕藩私藏谶纬之书,该当何罪?”他的声音平静,却带着刺骨寒意。
朱瞻基叩首:“启禀皇太孙,此乃梅花卫栽赃。昨日忠勇卫已查明,素梅与北元太尉乃故交,这些密档皆是他们伪造,为的是挑拨皇亲骨肉。”
朱允炆挑眉:“哦?那为何朕收到的密报说,燕藩世子昨夜召见了济州卫指挥?”
这句话如惊雷炸响。济州卫掌控着南京城墙的火器库,若朱瞻基私通其指挥,确有谋反嫌疑。朱瞻膳心下暗惊,却见兄长从容抬首:“皇太孙明鉴,济州卫指挥是末将的岳父,昨日乃岳母生辰,末将不过是送去寿礼而已。”
殿内响起低低的议论声。朱允炆盯着朱瞻基,忽然笑了:“朕自然相信世子。只是如今乱世,还望世子与皇孙瞻膳,能为朕分忧。”他转身从龙椅后取出一卷黄绫,“这是太祖爷的遗诏,昨日由忠勇卫从梅花卫密窟中搜出。”
朱瞻膳瞳孔骤缩。那卷遗诏的形制、字迹,竟与胡先生给他的真遗诏一模一样,唯有末尾玉玺的位置,多了道细微的裂痕——这是假遗诏的标志。他忽然想起素梅曾说“密档共有三份”,原来第三份竟是伪造的遗诏,为的就是混淆视听。
“皇太孙,”他越级开口,“此遗诏怕是……”
“瞻膳!”朱瞻基厉声打断,“不得对皇太孙无礼!”
朱允炆却抬手示意无妨:“皇孙但说无妨。”
朱瞻膳深吸一口气,叩首道:“太祖爷遗诏向来一式两份,一份藏于太庙,一份由继位者掌管。此诏虽似真品,但据臣所知,太庙中的遗诏并无此裂痕。”他故意省去真遗诏在燕藩手中的事实,“还请皇太孙派人查验太庙遗诏,以辨真伪。”
殿内死寂如坟。朱允炆盯着他,目光如刀,良久才道:“准奏。着方孝孺随太常寺卿查验太庙,明日早朝回奏。”
退朝后,朱瞻基拽着朱瞻膳躲进文华殿侧殿,反手锁上门:“你疯了?若是查出遗诏有假,皇太孙定要迁怒于我们!”
“兄长可知,”朱瞻膳压低声音,“方才乾清宫的地砖下,藏着梅花卫的监听孔?”
朱瞻基一愣,随即反应过来:“你是说,皇太孙故意在试探我们?”
“不止如此,”朱瞻膳取出袖中密报,“忠勇卫今早截获一封密信,上面说‘遗诏裂痕乃太祖爷亲刻,为的是辨别忠奸’。若真是如此,那……”
“那皇太孙手中的遗诏就是真的,而我们手中的……”朱瞻基脸色骤变。
“是假的。”朱瞻膳接过话头,“这说明,梅花卫不止伪造了一份遗诏,他们是想让天下人相信,太祖爷临终前授意藩王清君侧,从而坐实燕藩谋反的罪名。”
朱瞻基跌坐在椅子上,冷汗浸透后背:“好狠的计。若明日方孝孺回奏说太庙遗诏有裂痕,那我们手中的真遗诏反而成了假的,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所以我们必须先下手为强,”朱瞻膳握紧他的手,“今晚就去太庙,抢在方孝孺之前查验遗诏。”
子时三刻,太庙上空乌云蔽月。朱瞻膳身着夜行衣,随朱瞻基翻过宫墙,春桃则在外围望风。太庙正殿中,太祖朱元璋的神位前燃着长明灯,供桌上摆着三牲祭品,空气中弥漫着沉香与陈木的气息。
“小心,”朱瞻基按住他肩膀,“太祖爷设下过机关,擅动神位者死。”他从袖中取出一枚铜钥匙,正是朱元璋当年赐给燕王妃的“太庙祭器钥匙”,“你守在门口,我去取遗诏。”
朱瞻膳屏息望着兄长走向神位,只见他将钥匙插入神位右侧的蟠龙口中,轻轻转动。一阵齿轮转动声后,神位下方裂开一道暗格,里面放着个朱漆木箱,箱盖上刻着“机密”二字。
朱瞻基刚要打开木箱,殿外突然传来异响。朱瞻膳转身,只见素梅带着数十名黑衣人破窗而入,为首者竟是济州卫指挥——朱瞻基的岳父张麒。
“小王爷,别来无恙啊。”素梅轻笑,手中把玩着枚燃烧的火折,“可惜你们来晚了,真正的遗诏,早已被我们掉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