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假药,风起
第八章 假药,风起 (第1/2页)青山坊市,棚户区。
棚户区是环绕青山坊市修建的贫民区,居住了数万人,是一种妥协的产物。
当年青山坊市修建之时并无棚户区的规划,只有内外坊市之分。
但即便是外坊市,也不是普通修士能够承受的消费水准,尤其是住的方面。
每一条灵脉的修士承载量有限。
青山坊市以大阵手段强行聚拢了灵脉大部分灵气供应坊市之内,日常承载量却只有数千人的水准,超过这个数字,坊市内的灵气质量就会大大降低。
所以坊市的房子洞府都不是随便修建的,内坊市住多少人,外坊市住多少人,在一开始就有个准数。
这就导致了坊市内一房千金。
像陈正现在住的房子,能住三个人,就代表了三个常年在坊市内修行的名额,这才是一月三灵石租金的源头。
至于私自改建房子,住更多人。
要是命硬,倒可以试试。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无力承担坊市租金的修士只能住在坊市边缘,蹭一蹭灵气。
蹭的人多了,就有了棚户区的出现。
坊市这边一看,同样头疼,赶又不好赶。
毕竟坊市要有客流,要有人气,使用激烈手段,搞出血色事件,以后谁还敢来做生意。
于是坊市就顺坡下驴,又增设了棚户区,统一管理,租金便宜,一年一户才要一灵石,理论上受坊市保护。
棚户区的房屋多以棚户土屋为主,看上去很是简陋,与凡俗城市的贫民窟无异,但谁能想到这里住的不少人都是正儿八经的修士。
至于剩下大半就是提供各种服务的凡人了。
实际上,棚户区土地广阔,价格便宜,并无规定只能修建土房子。
之前就有修士在棚户区修建豪宅,还买了一大群奴仆,但这么做的无一例外,都遭到了劫修的光顾,甚至最后查案的玄翎卫也是敷衍了事,整个案子不了了之。
有人说,是坊市内的大人物见不得棚户区有人这么嚣张。
毕竟坊市内土地紧张,都没建造这么豪华的房子,一个棚户区的修士就敢这么出风头,岂不是自寻死路。
久而久之,人们就知道了棚户区的禁忌。
这里没有坊市大阵的覆盖和保护,治安一靠坊市威慑,二靠自建护卫队,三靠自己。
总之,谁家敢露富,谁就要遭殃。
这里的修士白天可以一脸纯良,晚上把脸一蒙就敢客串劫修。
各家为了免遭无妄之灾,都把自己房子往差劲了修,开始了藏拙比惨。
然后,棚户区就成了真正的棚户区。
说来也怪,房子住得一差,治安反而好了许多,虽说时常还有打架斗殴之事,但基本保持了稳定,不至于每天都有人横尸街头。
而此番陈正过来的棚户区广场则是青山坊市底层修士集会交易的地方。
谁都知道真正的好东西在青山坊市里,但没人会为了买两斤灵米就进坊市一趟。
进去的门票可不便宜。
是的,为了避免有人打着做买卖的名号跑到坊市内蹭灵气,坊市规定想要进去就得买门票。
一张门票一灵石,有效时间三天。
只有每年大集的时候,坊市全面开放,才能免门票,所有人蜂拥而至,那是青山坊市最热闹的盛事。
平日里,凌清儿摆摊做生意就在棚户区广场。
她有外坊市居住资格,可以在坊市内的商铺进一些外面没有的好货,然后再加一丁点价往外面卖,又或者当个中人,为他人在坊市内采买货物带出去,还可以顺便零售他哥种的灵米。
虽说赚的不多,但可以维持兄妹两日常修炼,还小有盈余。
若非如此,他哥也不敢孤注一掷,压上自己一年赚的灵石在外坊市内租房。
陈正走出青山坊市,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幅热闹景色。
占地十数亩的青石广场上,数百个摊位鳞次栉比,人潮汹涌,叫卖声,还价声,吵闹声不绝于耳,远不是一贯冷清的青山坊市能够比的。
这让已习惯了清静的陈正突然有了一种从云端落下,又回到了人间的踏实感。
“修仙修久了,差点以为自己不是人了。”
“看来我是飘了啊。”
陈正喃喃自语,而后神情一正,循着记忆快步走向凌清儿与他说过的平日摆摊的摊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